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第221章 严管是没错,厚爱才是关键

();

“谢谢首长的关心。”陈江向程国强点了点头。

表示自己知道这点,然后他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各位首长,治军要严一直都是我军的传统与光荣传统,但我认为,爱兵如子也是我们一直奉行的带兵原则。这次事件的教训很深刻,但它却和一般性的案件有着本质的区别。”

众人听后一愣,这是什么意思?

只有孙同非似乎听到了他最需要的内容,于是鼓励道,“你详细说说看。”

“赵二喜抓到了那只兔子,是在野外抓的,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点,也是本案最关键所在。既然是在野外,兔子身上又没有标签是家养还是野生,他赵二喜的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水平,如何能分辨的清楚?我看过他的简历,家里没有当猎人的长辈,祖祖辈辈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而他抓那只兔子的动机,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另一个关键点。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口舌之欲,而是为了关心关爱战友,这有什么错呢?动机毫无问题,如果因此而受到了处分,那将来所有想要关心关爱战友的战士都会瞻前顾后。”

陈江的前世可是经历过“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这样奇葩事情的,他可太清楚这么做的危害性了。

“而且,因为赔偿到位,这件事情老乡已经不再追究了,社会影响也不算大。我了解过这名陈顺班长,入伍以来一直都兢兢业业,为了集体的荣誉,为了战友的前途,他舍弃了很多机会,这是个非常受战士爱戴的好班长,我是真不希望这样的老兵因此而脱军装,这不仅是他们全班的损失,同时也是我们这支光荣的军队重大损失。”

陈江的话有理有据,可谓是彻底颠覆了这些军中大佬之前的所想,但细细想来,这似乎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们从军以来,也都是从普通士兵干起,哪个人的心中没有一个自己敬仰爱戴的老班长呢?

“陈副处长,你的话确实是为了广大基层官兵着想,但如果从全局的角度看,这件事情一旦处理的轻了,很可能会带来一个很坏的负面典型效应,今后类似这样的侵害群众利益事件,都会被人找到这样或者那样的‘理由’,长此以往,我们的纪律就会变得失去刚性啊。”俞根山对事不对人,他也有自己坚持的理由。

两人的观点截然相反,这让孙同非也有些不敢妄下结论,毕竟站在俞根山的理由上这么处理人,似乎也有道理。

陈江对于俞根山的话,似乎略有思索,但很快他就做出了反驳,“俞处的想法,我可以理解,从一定程度上看,这么说确实有很大的道理,毕竟纪律是铁,纪律是钢!但我能问一句么?纪律是铁是钢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俞根山听后很自然的回了一句,“这肯定是为了保障部队的战斗力啊。”

“说的不错,部队的战斗力用纪律约束确实十分有效,但我军在一路成长壮大的历史中,并不仅仅依靠纪律治军,最重要的还是‘实事求是’!”

陈江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讲究实事求是,所以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性方针;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讲究实事求是,所以才有了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小仗吃补药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讲究实事求是,所以才有了不计较一地一城之得失,主要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最终才实现了伟大逆转,建立了新中国。”

他补充道,“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依旧讲究实事求是,所以才有了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局面。那么我们处理这次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实事求是,为什么一定要考虑到这些那些、有的没的影响呢?”

“治军严管是没错,但厚爱才是关键!这样的部队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

陈江的话可谓掷地有声,一下引起了所有与会人员的赞同与鼓掌。

最终,会议上做出了结论,这件事情主要是误会所致,对于当事人赵二喜,批评教育,对于班长陈顺,责令书面检查,此外还对汽车团的团长赵大志进行了约谈,要求他务必加强纪律教育,对此次事件引以为鉴!

事情终于告一段落,汽车团上下对陈江都是感激涕零,尤其是陈顺和赵二喜,更是跑到军Q来感谢,不过陈江没有收他们带来的礼物,只是简单的回了一句:他希望陈顺和赵二喜能留在部队,作出更大的贡献。

赵大志对陈江那是心悦诚服,多次邀约陈江喝酒,但陈江都推脱掉了,理由很简单,他不能太高调了,不然俞根山恐怕意见很大。

确实,这次的处理结果,让俞根山有些丢面子,自己一个调查组的组长,上校军衔,最后做出的结论居然让陈江给推翻了。

这事搁谁脸上能挂得住?

他也觉得十分恼火,自问没有亏待过陈江,可

陈江也感觉到这一点,拎着好酒上门负荆请罪,但俞根山根本就不见他。

直到孙同非出面请他出来喝酒,这才发现,陈江也在桌上。

孙同非其实对陈江是非常感激的,因为他的仗义执言,让这件本来就是死路一条的事情居然峰回路转,加上陈江和上级的这些关系他也清楚,所以叫出来吃个饭增进一下感情也就很有必要。

但后来他听说了俞根山这个事情,当即决定送陈江一个顺水人情,就通过他的邀请,把俞根山叫了出来。

“来来来,根山啊,坐我边上来!”孙同非是首长,级别比俞根山高,俞根山没有拒绝的理由。

此刻陈江坐在他的右手边,左手边的位置明显就是预留给他的。

从这个酒局安排来看,孙同非还是动了一番脑子的,也可以看得出来,孙同非很器重陈江,不然不会如此。

除了他们三人,其它人基本都是两个处室的骨干,其中也有钟亦雪,但孙同非坐在主位上,次位就是给了俞根山(桌上的规矩——左手为尊),这也算给足了他面子。并且还和陈江分列左右,这样一开始就不会太过于尴尬。

“哎呀,首长真是客气。”俞根山客套了一番,走过去大大方方坐了下去。

宾主落座后,所有人就要开始向孙同非敬酒了,今天桌上最大的领导是他,从座次上看他的下首就是俞根山,所以俞根山举起了酒杯,站起来要向他敬酒。

俞根山的酒杯里是满满一杯茅台特供,这东西要是慢慢品,那绝对是香气四溢,唇齿留香。但现在这样去敬酒,那肯定是相当不好受的。

但没办法,酒桌上的规矩就这样,你下级敬上级,酒肯定是要倒满的,何况他还是第一个敬,又站起来敬的,不倒满是不行的。

“哎呀,根山,坐下坐下。”孙同非是不会站起来的,只是做了个起身的动作,就被眼疾手快的俞根山制止了,两人笑盈盈的一碰杯,后者就一饮而尽,孙同非十分满意,喝了一大口表示回应。

等俞根山敬完酒,就轮到了陈江敬,这个敬酒的规矩就这样,按级别座次一个一个来,所以这次陈江也是满杯,但孙同非虽然还是一大口,但酒面下降的程度明显就没有刚才那么快,等到其它人敬酒,孙同非基本就是舔一舔了,这些都是喝酒的文化。

当然,也有下属为了冲个表现,选择了“拎壶冲”,直接走过来敬酒,一灌就是一大瓶,这样的情况之下,孙同非肯定是非常高兴的,一通夸奖之下,他也是罕见的喝了一大口,但也仅此而已。

级别的差距,往往就要用酒精来稀释,至于在酒桌上能不能让领导记住你,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反正你去拼命喝了,领导有可能记住你,也有可能记不住,毕竟“拎壶冲”过来的人不少。可如果你不拼命喝,那领导基本都不会记住你。

也许有人会说,记不住就记不住呗,谁稀罕呀。

在圈内混,就图个向上,没有领导的支持,你做啥都不行,最后只能当一条“快乐的咸鱼”,被部队快速淘汰掉。

酒桌上就有个例,比如“冰霜美女”钟亦雪,今天她就以身体不好为由,没有喝酒,只是喝椰奶,但大家也没办法,因为孙同非没有说什么,只是说要充分照顾女同志,再说了,陈江也明确表态,工作上要她们多出力,酒桌上就只有他这个副处长多出力了。

大家也不好再说什么。

陈江今天肯定犯不着玩命,他今天来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来和俞根山和解的,所以等第一轮敬完,就主动端起了满满一杯酒,走到了俞根山跟前,

“俞处,今天廖处有事不能来,我先代表我们作战处敬你一杯。”说完就一饮而尽,这杯酒其实完全就是个态度,让俞根山没办法推脱,人家是代表处室来敬酒的,你不喝说不过去。

俞根山只能干下大半杯,要给孙同非一个面子的。

眼见打开局面后,陈江又给自己倒满,端起第二杯酒,“根山大哥,之前的事情,小弟孟浪了,今天当众给你赔个不是,你大人有大量别往心里去啊。”

看着陈江笑嘻嘻的看着自己,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俞根山实在没有送冷面孔的理由了。

加上孙同非也在旁边劝道,“小陈你这说的什么话,人家根山出来混的时候,你还在学校里圈圈画画呢,人家能和你一般见识?”

“对对,我说错话了,自罚一杯。”陈江满面笑容的一口干掉,然后又倒了一杯,这下俞根山面子里子都有了,加上这么多人都看着,如果自己还不依不饶,传出去就是俞根山器小,肯定是不好看的。

也罢!

他本身就是那种不拘小节的性情中人,人家陈江其实根本就没必要跟自己如此,今天这样完全就是尊重自己,他也看出来了,于是索性跟他碰了个杯,“你小子,真把老哥我当小气鬼啊。”

张口就直接闷了,引来众人一片叫好。

陈江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总算是落了下去,他知道,这事情总算是翻篇了。

酒局结束,孙同非还安排了KTV,他也是很喜欢唱歌的人,虽然这个音调实在有些跑偏,但中气还是很足的。

俞根山的唱歌技术明显就要好很多,一首《小白杨》也算是唱的中规中矩。

其它的年轻人都是点了一些当下时髦的流行歌曲,比如JAY的《简单爱》之类的,让孙同非他们感觉出了代沟。

钟亦雪是被大家力邀的,毕竟包厢里没有美女,唱歌就实在没劲了。在大家的极力起哄之下,大家也算是第一次听到了钟亦雪的歌声,陈江万万没想到,钟亦雪的歌唱的如此好,绝对有声乐老师的水准,一首《长城长》技惊四座。

钟亦雪的歌声如同一泓清泉,在包厢内缓缓流淌。她唱完最后一个音符,整个包厢安静了几秒,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好!唱得太好了!”孙同非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小钟啊,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简直是专业水平!”

俞根山也连连点头:“这水平,下次的全军文艺汇演我可就报你名字了。”

陈江看着站在包厢中央的钟亦雪,灯光下她的侧脸线条柔和了许多,不再是平日里那副冷若冰霜的模样。她微微低头,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是陈江从未见过的表情。

“再来一个!”有人起哄道。

钟亦雪摇摇头,把麦克风递给旁边的人:“我唱一首就够了,大家继续。”

她走回座位时,经过陈江身边,陈江赞了一句:“真给咱们处争光。”

钟亦雪脚步一顿,看了他一眼,微微点了点头便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酒过三巡,歌至酣处,孙同非接了个电话,说有急事要先走。

领导一走,气氛反而更加放松了。陈江和俞根山几杯酒下肚,终于勾肩搭背起来,本来就没多大事,男人嘛,有什么事情酒桌上解决不了,如果实在有,那就多来上几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