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77:从一把猎枪开始赶山娶老婆 第二百九十三章 古老行业

锔碗,是个古老的行业。

以前生产力低下,老百姓家的碗要是摔碎了,舍不得扔,就把碎片收集起来,拿到街上去。

那会儿街角边,会有专门对付这种疑难杂症的手艺师傅。

他们用专门的锔碗工具,将破碎的碗片瓷器钻个洞,再用细绳或者金属的锔子,把碎裂的地方,一排排扣上。

这样一来,摔碎的碗和瓷器就又能用了。

锔碗的师傅,有些还身兼数职,修鞋补锅,缝补量裁都能拿手。

老爹陈援朝找的老师傅,看样子会的手艺也不少,而且手艺很精,陈旸蹲下来,发现人家锔好的一个小碗上,除了那一排扎眼的锔子扣,几乎看不到碎裂的缝隙。

老头看到一个精壮的小伙子蹲在自己摊子前,微微眯了眯眼睛,问道:“你是来取箭头的?”

“大爷,我脸上写了字吗?”

“没写!”

老头顿了顿,说道:“前几天来了个人,找我打箭头,你的脸上虽然没写字,但长得和那个人挺像,他是你爹吧?”

陈旸抬头看向老头,笑道:“大爷好眼神,难怪补得东西这么出彩,这样看来,我的箭头肯定也被大爷做得很出彩咯。”

“嗯,价格也很出彩。”

老头笑了笑,放下手里的锤子,伸出五个手指头,说道:“五块钱。”

陈旸一算,材料和工费,加起来才五块钱,这真不贵,于是赶紧掏出钱,递到老头手上。

“大爷,我的箭头呢?”

老头收了钱,笑道:“那东西那么沉,我又没带在身上,你先等我一会儿,这个锅补完,你跟我回家去取。”

陈旸心想也对,便蹲在一旁静静等候。

毕竟那时候一些手艺人接了单,都是在家里做好了活,再挑到市场上,等买主来取。

现在陈旸这个买主来了,老头手脚也十分利落,三下五除二补好了锅,又请旁边的摊主,替自己看着一下摊子,然后便领着陈旸,去往他家中取箭头。

老头的家在镇子的郊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陈旸跟着老头走了大概五、六里的地,看到前面的山沟下,有一户毛坯房的院子。

透过院墙,可以看到院子里,有个烟囱高高立起的土窑。

陈旸一看这土窑,就知道到老头的家了。

果然,老头领着陈旸来到院子门前,推门而入以后,就看到院子的角落里,摆放了不少的铁器杂物,锅碗瓢盆之类的。

老头让陈旸在院子里等一会儿。

他自己去了屋内,拎出一个沉甸甸的竹篾篮子,上面盖了一张蓝色的布。

随着老头走来,篮子里“叮铃哐啷”的,发出金属碰撞的轻灵声响。

“拿去,你要的箭头全在里面。”

老头将篮子递给陈旸。

陈旸解开盖在上面的布,果然看到了一篮子亮闪闪的三菱型箭头。

每个箭头菱角锋锐,在阳光下,散发出如同银器一样透亮的寒光,看起来十分悦目。

“大爷,你手艺果然很巧啊。”

陈旸美滋滋赞了一句。

这老头笑了笑,说道:“我好多年没打这种东西,手都有些生了,你要这么多箭头,上山打猎的吧?”

“没错。”

陈旸知道对方经常接触这些东西,索性也没隐瞒。

老头沉吟着点了点头,说道:“用这种箭头的人,心气高,杀心重,箭也用得快,你以后可以再来找我打箭头,我给你算便宜点。”

“那就谢谢大爷了!”

陈旸也觉得这个老头手艺不错,如果有机会的话,以后肯定会再找老头的。

告别老头之后,陈旸拎着一篮子箭头,又火急火燎地回到镇上。

他没直接回牛家湾,是因为箭头和箭身虽然有了,但还差一项最重要的材料——箭羽。

箭羽能稳定箭矢,其作用不言而喻。

箭头和箭身都是上好的,只可惜时间很仓促,陈旸没办法收集上好的箭羽,只能往菜市场而去。

据说老鹰这种猛禽的羽毛是最好的箭羽,但菜市场没有卖老鹰的。

就算有,也是附近村民或猎户偶尔打到一只,拿到市场来卖,但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几年难得一见。

所以陈旸只能暂时将就着,把选择箭羽的材料的重心,放在了家禽身上。

他在市场挑了两只羽毛艳丽的大公鸡,买下以后,才返回了牛家湾。

回到家中,已经过了中午。

陈旸将两只大公鸡塞到鸡笼里,鸡棚里的叶儿黄,兴奋得直叫唤。

今天早上的时候,叶儿黄就兴奋得迎接陈旸回来。

现在陈旸又带了两只大公鸡回来,叶儿黄尾巴都快摇上了天。

陈旸见叶儿黄这么兴奋,知道这小狗是馋肉了。

两只大公鸡,他本来也打算拔了毛之后,就拿来祭奠五脏庙。

人有庙,狗也有庙,一起祭了吧。

林安鱼又给陈旸煮了一碗面,陈旸吃完以后,便亲自动手,杀鸡拔毛。

叶儿黄围在一旁,守着陈旸扔来的鸡内脏,一口吞下。

拔完鸡毛,清理了内脏,陈旸就把两只公鸡拿到厨房,拜托老妈处理一下。

鸡肉嘛,也让那群帮工的沾沾光。

等忙完这写,差不多过去了两个小时,趁着老爹那帮人没回来,院子里清净,陈旸便将箭头、竹条和鸡毛摆在院子里,为制作箭矢做准备。

其实准备的也不多,主要就是将穿心竹的一头,用柴刀削得大小合适,能稳稳套上箭头就行。

而穿心竹的另一头,也就是做箭尾的地方,则要刻上弦槽,方便搭箭时,弓弦能稳稳卡住箭尾。

至于箭羽,自然是把那些鸡毛,用线头绑在箭尾。

所有的流程都不复杂,跟工序简单有关系。

但就算这样,削好穿心竹,分拣到位羽毛,以及刻上弦槽这些准备工作,陈旸一个人也弄到了傍晚才弄完。

明天还有时间,插上箭头和绑箭羽的最后工程,陈旸打算留着明天再来做。

等老爹带着一帮人收工回来的时候,陈旸已经把一地的材料收拾好了。

夕阳下,只有一股鸡汤香味,在院子里飘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