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女人的帮助下,钱旭很快在村中心摆好了摊位。没过多久,就有人陆续走了过来。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集,有的是来买东西,有的纯粹是来看热闹。
“裂子油确实卖一块五?”一个中年妇女将信将疑地问,眼神中带着怀疑。
钱旭拿出一瓶给她看:“确实是一块五。”
有了第一个顾客开头,生意很快就火爆起来。不少人拿着云菇、虫草、锁阳、肉苁蓉来换东西。其中老年人最多,因为他们腿脚不便,去不了乡上,有些不孝顺的子女还会把他们的钱拿走。
钱旭对这些老人格外照顾,每次都会多送几颗方糖。很多老人还会拿出珍藏的银元,这让钱旭收获颇丰。他们的眼神中透着信任,这让钱旭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
等到中午时分,只剩下两双鞋没卖出去。钱旭打算收摊了,毕竟打猎才是正事。
就在这时,一个裹着小脚的老婆婆拄着拐杖,一步一颤地走了过来。她的背有些驼,但眼神却很明亮。
“小伙子,还有鞋吗?”老婆婆的声音有些颤抖。
“还有两双,四十和三十九的。”
老婆婆仔细检查了鞋子,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层层包裹的布袋。打开布袋,里面是几分硬币、几角纸币,另外还有块大洋。
她颤巍巍地把银元递给钱旭,那只布满皱纹的手微微发抖。
钱旭接过银元,起初没在意,但仔细一看,发现这枚袁大头上竟然刻着“甘肃”二字。他的心跳突然加快了几分。
这似乎是一枚稀有银元?
钱旭心中一喜,但看着眼前蹒跚的老人,又有些不忍。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按普通银元的价格收下。
“老奶奶,等一下,让我帮你拿个包。”
钱旭拿出一个黑塑料袋,装好鞋子的同时,顺手放进去一盒清凉油。这样做比直接送更好,老人只会以为是自己不小心遗漏的,不会多想。
“老弟,赚到了?”等走远后,钱峰才问道。
“应该是,不过看老人家不容易,就多送点东西。”
“是啊,那老人家还是裹脚的,这鞋估计也不是给自己买的。”钱峰感慨道。
钱旭掏出两瓶裂子油递给大哥:“这个送你。”
“好。”钱峰也不客气,笑着收下了。
回到村外,大舅他们已经等候多时。
“钱旭,卖得怎么样?”王马辰问道。
“还行,都卖完了。”
“那就赶紧走吧,否则咱们今儿够呛能赶到。”徐马德催促道。
一行人又往山里走了五公里,终于到了目的地。这里森林与灌木荒山交错,是个打猎的好去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偶尔还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就是这了,这边猎物很多,就看你们本事了。不过棕岩熊很危险,寻常火铳伤不得,你们要小心。”徐马德叮嘱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担忧。
告别徐马德后,众人开始寻找庇护所。
最后在一棵巨大的栎树下找到了一处平台,地势平坦,环境隐蔽,旁边还有渗水,只需要挖个坑就能解决饮水问题。
“咱们住的地方怎么搭?”徐翠治问道。
“不如伐木建个宽敞的?”王马辰建议道。
钱旭摇头道:“工程太大了,不如搭五个人字形的,围在一起。现在没有毒虫毒蛇,铺些干草就能睡。”
“那就这样,中间再搭个简易的存放东西,避雨做饭。”徐翠山补充道。
大家分工合作,王马辰去挖水坑,其他人开始搭建庇护所。
钱旭和大哥动作最快,但不够精细。大舅三舅造的格外宽敞,嫌窄了施展不开。至于小姨父王马辰,干脆放弃了人字形,要搭个四四方方的小房子。
“姨父,你这框架容易,但填充太难了。”钱旭看着还在忙活的王马辰说。
“你们那太小,住不了。凑合住一宿算了,明天弄好了你们也能进来,还能站起来呢。”王马辰一边忙活一边说道。
天色渐暗,钱旭转头对大哥说:“哥,跟我来,咱俩去处理点事情。”
钱峰无奈地叹了口气:“这大晚上的,有什么事明天再说不行吗?”
“今晚最合适,月黑风高。”钱旭神秘地晃了晃手中的两个玻璃瓶,一个装着金黄的蜂蜜,另一个则是暗褐色的油膏。
这油膏是他花了整整十天时间,用肉沫、牛油和鱼脂按比例调配发酵而成。期间他不知道调整了多少次配方,终于做出了这种特殊的诱饵。
“什么东西?”钱峰好奇地凑近闻了闻。
钱旭眼疾手快地拦住:“别开瓶!这味道能把你熏得三天吃不下饭。这是引诱食肉动物的,蜂蜜是引熊的。”
“你小子什么时候学会这些的?”钱峰惊讶地看着弟弟。
“看书学的呗。”钱旭耸耸肩,“八十年代的狩猎手册里有不少这种土方子,我就试着配了配。”
两人提着手电筒,小心翼翼地往山下摸去。手电筒的光束在树钱间跳跃,照亮了前方的道路。
寻到了理想的落脚点,钱旭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打开油膏瓶子。
“**!”钱峰猛地后退三步,“这也太臭了吧!”
“忍着点。”钱旭憋着气,迅速将油膏抹在粗壮的树干上。随后又在不远处的桦树上涂了蜂蜜,顺手布置了几个捕兽夹。
回到庇护所时,大舅和三舅正帮小姨父用薄膜纸围房子。夜风渐冷,这层薄膜能挡住不少寒气。
钱旭没有多说什么,默默地烧了壶水泡奶茶。竹筒做的杯子是今天从凤凰村换来的,虽然粗糙,但胜在实用。
喝完奶茶,钱旭把剩下的十三个馍馍重新烤了烤。这样处理过的馍馍能多存放几天,以备不时之需。
夜深了,钱旭靠着威风躺下。这条狗刚洗过澡,毛发干净柔顺,散发着淡淡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