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轿临门他抢亲,重生国舅爷杀疯了 第86章 急报

();

赵老夫人本就视姜璎为眼中钉,觉得她占了朱季灵的位置,一听张琼华这么说,更是怒不可遏。

直接派人传王氏过去说话,要她给个交代。

“这种不安分的浪蹄子,你还要留她在府里!”赵老夫人张口就骂。

边上站着暗自垂泪的张琼华,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受了多大委屈。

王氏无意同赵老夫人争执,只笑道:“姑母这话说的,未免也太难听了,传出去有损姑母气度。”

她还是那几句话。

赵咎的亲事,乃陛下亲赐,又得了太后首肯,谁置喙谁就进宫去同那两位说去。

然而赵老夫人虽一把年纪,却并无诰命在身,依理无召不得入宫,她心里窝火,只能死咬着姜璎错处不放。

“这九郎还在家里,她就敢勾搭这个、勾搭那个,这种不知廉耻的东西,你去给我把她叫来!”

叫来受你磋磨?

王氏心生厌烦,面上却丝毫不显,甚至看也不看张琼华,“姑母既非亲眼所言,如何能听一面之词?”

这话不就是在说张琼华有胡编乱造的嫌疑吗?

想到这几日所受到的种种委屈伤害,她眼泪刷一下就掉了下来,“我亲眼所见,姜璎同姜大公子拉拉扯扯!我没必要说谎!”

“许是张姑娘误会了。”王氏敷衍道,实在懒得跟他们掰扯,捂着微微起伏的小腹似有所不适,辛夷等人连忙上前搀扶。

赵老夫人脸黑了下来,她那些个媳妇都被她收拾得服服帖帖,就是身怀六甲也照样站规矩,这王氏也太矫情了!

还没说几句,王氏就回去了。

气得赵老夫人想找个发泄的口子都找不到。

她倒想收拾姜璎,奈何派去的下人统统无功而返。香薷等人岂会任由他们带走姜璎?

想到这几日发生的事情,郑氏心里愈发不痛快。

“三天两头的要这个要那个,还非得我们都去跟前伺候着。大嫂,这泥人尚有三分火气,事事忍让,她还当我们天生逆来顺受的呢!”

姜璎在一旁听了半天,知道郑氏是替王氏和她抱不平,“二夫……”

“嗯?”

“二嫂。”姜璎立马改口,“咱们毕竟是小辈,夫人也是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国公大人不是快要回来了吗?等他回来,想必老夫人也会有所收敛吧?”

道理都明白,但郑氏就是咽不下这口气。

姜璎迟疑道:“要不,我来准备张姑**嫁妆单子?”

此言一出,房内安静片刻。

王氏忍俊不禁,郑氏也不由扶额。

“傻啊你!我们撇清干系都来不及,哪有你这样上赶着给自己找麻烦的?”

“这事儿就是做好了,老夫人那边也不会夸你。但要是做得有丁点不如她意,到时候指不定怎么闹翻天呢!”

更何况,那日梁女君登门永安侯府的事情已经小范围地传开了,

但凡消息灵通的,谁不知道梁女君大显神威,把刘氏气了个半死?

王氏把姜璎护得严严实实,一方面也是怕梁女君知道外甥女在卫国公府受了委屈,直接带着人上门。

她原本也不愿意往深处想,奈何王老夫人隔三差五派人送东西过来,名义上是给王氏坐胎的补品,实际上有大半都是给姜璎准备的东西。

王老夫人出身汝南袁氏,前梁赫赫有名的高门。

若不是太祖皇帝改朝换代,清洗了一大批士族高门,也轮不到颍川赵氏后来者居上。

同为四世三公的门阀世家,即便颍川赵氏如今贵为皇帝母族,备受宠幸,但真要论起显赫风光,却远不及汝南袁氏当年的十分之一。

那才是真真正正的第一高门。

只可惜,太祖当年为了登基,心狠手辣,直接斩杀了一大批士族,王谢伤筋动骨,顾陆损失惨重,天水姜氏退出朝堂十余年,至于袁氏,更是险遭灭族,嫡系只剩下一个男丁。

理顺了其中脉络,梁女君的身世也就一目了然。

除非袁氏后人,否则,王老夫人又何必认她为女,以此抬高身份?

就是不知道,姜璎是袁氏的遗脉,还是……王氏不禁暗叹。

眼见她精力不济,郑氏和姜璎也不敢再打扰,纷纷起身告退。

郑氏把姜璎拉到一边,“你这些日子就待在大嫂的院里,哪儿都不许去,知道没有?”

张琼华在姜璎身上三番两次吃瘪,对她可谓是怀恨在心,朱季灵也不是什么善茬,只是更懂得审时度势。

还有赵老夫人这尊大佛。

王氏怀了身子,郑氏只能捏着鼻子接下差事,且先糊弄过去,忍一日是一日,实在不行就出点血。

但姜璎要是出事,别说赵咎要发疯,光梁女君一个就能让卫国公府鸡犬不宁。

郑氏想到上次王氏挨的那一记耳光,便心有余悸。

同样是姑母,也不知道赵老夫人和梁女君哪个更厉害。要不是怕赵老夫人连累自家面子无光,她还真想见识见识热闹。

郑氏说的话,姜璎一一记下。

本朝崇尚孝道,赵老夫人在身份上就有天然的优势,姜璎自然不会鸡蛋碰石头,自找苦头。

不过,她倒是想起来一件事。

“我听香附说,昨日三郎君在园子里玩儿的时候,朱姑娘和张姑娘也在,倒是颇为友善,要带他一起玩儿。”姜璎斟酌用词,点到为止。

剩下的,郑氏自然会去问底下人。

上次落水之后,赵恪身边伺候的婆子丫鬟就被狠狠惩戒了一通,郑氏这些日子又千叮咛万嘱咐,务必把两位郎君看好。

就算张琼华她们没有什么坏心,只是单纯想要通过赵恪讨好郑氏,仆婢们也不敢松懈半分。

郑氏没想到还有这一出,眼底隐现一抹怒火。

“好,我知道了。”

两人分别。

姜璎回房继续抄写经书。

王老夫人的寿宴快要到了,她准备抄些经书,再绣一幅百寿图作为礼物。

姨母说,王老夫人近些年信佛,想来经书什么的怎么也不会出错。

如此一连过了十多日,就在大家以为客院那边终于可以消停的时候,急报传来。

——卫国公回京半路遇刺,九郎性命垂危!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