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192章 “统正”与“合明”

();

天佑历5年1月,由于新帝还没有确定,且灵帝上个月崩,按照道理是下一年改元,姑且还用天佑历。

奋行城中,公输望将“战夔”启动,工匠们调试了木牛流马,预备远征。

公输望在天佑历4年12月27日,见证了大爻天命陨落的异象。——在这一日,他看到了北方爆发了流星雨,紫微星摇曳暗淡,甚至一整晚都星光全无,宛如熄灭。

而坠落的流星中,有几颗最大的,朝着四方坠去;其中渤郡、预州和宁州都分到了一颗,而宣冲这儿,公输望看到一颗硕大的星光奔着自己主公砸过来。

公输望思索道:“该什么时候劝进呢?”

列车轰鸣打断了他的喃喃自语。为首的蒸汽履带车头拖曳八个头尾相连的木牛流马车厢赶过来,他和他的工匠们优先上车。

…人间道试图抓握救命稻草…

宣冲这儿被星光命中后,并不是没感觉。而是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身边各种人对自己的复杂感觉;有敬畏,有试图蒙蔽,有咒骂,有哀怨。(这是戍帝能够体察臣子人心的能力在构建前的情况)

宣冲怀疑自己是不是精神分裂了。在自己略微吐槽一下后,系统出现了一个“小贴士”弹窗,在弹窗一瞬间后,上述负面效果就消失,而那个“小贴士”也随即消失,宣冲仅仅是看到了“盖亚路线已经根除”的词汇。

宣冲在询问这是什么时,系统很傲娇的吐了一个名词:“虫群意识中心节点。真社会化的情感收纳中枢,一种已经被证为低效发展的路线。在目前这块甲戍号类型疆域(位面群集合)中常见,已经被验证了,扛不住“人类基座”的后期竞争。在如今主流维度探索中,该路线已经基本淘汰。

一言蔽之,“天命”这个东西不值一提。影响身心健康,不要用!“

宣冲懵逼中,好像听到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于是乎宣冲:“你说的这些东西,过审吗?”

系统这边好像在自查,不一会后叙述:“总之老师我啊,封了这个东西,是为你好。你不要有情绪啊。”

宣冲:“切,好像我稀罕!嗯,这玩意要多少学分能兑换?”

系统:“不需要学分,需要你的未来。”

随后系统打了一个比方:“在二十一世纪,有人用肾换初代智能手机,你愿意换吗?”

宣冲了然:“嗯,早说嘛。危害性大的东西,我肯定不要。”

…朝着可控方向努力…

1月10日,兵甲准备充足后,宣冲带着三千本土的精兵开始了南下。

至于灵江南部,动员令已经下达了。大量灵江附近垦拓的民军们,一共一点五万人已经集结。

宣冲现在对灵江动员起来的战力,在数量上已经不下于当年黑潮了,至于质量上,这些拿着制式火枪武器,穿着甲衣的南疆新部队,也不是当年鞋都没得穿的黑潮可以比拟的。

各个道路上车水马龙,且有序前进,整个南疆宛如是过年一样。

宣冲的招呼下,大批量商队也跟在列车线两侧一起行动。商队中雇佣来量天阁机关师,为木牛流马车辆加煤,换玉石零件。

虽然这些商队话事人不清楚南边有什么生意值得做,但是出于对宣冲的服从,他们也都纷纷按照要求收购大量战略资源,运到灵江四郡。

…知己赞…

就在宣冲向南的两天后。夏州,赵诚第一时间通过谍报确定了情况,深呼一口气:“向南了?”

他有些怅然若失。他一直把宣冲视作一个难缠的对手,且在这几年一直是担忧宣冲的任何一步棋。这时候这个难缠的对手不再纠缠自己,一时间还有些不舍得。

一旁的人见状提议道:“要不,将军可以夺取浱州?”

赵诚否定了:“南去的兵马只有一军,武氏在浱州的本部主力部队仍然驻守在浱地。他离开前,必然对所辖诸地有所布置,我等投机未必能占便宜。”

赵诚相当清楚宣冲治理下的浱州情况。在民心向着武氏的情况下,是不能贸然征伐,

赵诚前世兵书中记载:强国征伐小国,要看这一国的君主是否失德。而在大争之世中,这个关键,却被那些仗着“征伐之力”横行的将领无视。

赵诚对宣冲评价:“武源常并非他人所言暴虐残民,而是一个有德有才的君主。”

赵诚对左右感慨道:“他的棋局是二十年一步,积尽数代之力成大业。而我等只是争这一局胜负。”

赵诚决定先对大爻内“失德”的集团动手。

…红颜叹…

李妃一行人正风尘仆仆奔波在路上,虽然身上依旧穿着代表身份的服饰和玉带。

车马突然停下,李妃目光闪烁紫色星光跳跃,显然她心中有数,但是掀开帐帘时,依旧是慌张地询问道:“是乱兵追上来了嘛?”

此时车驾被一群甲士们给拦截下来了。

然而一位骑着麒麟的将领则是立刻跪下来:“臣等救驾来迟,娘娘,陛下受惊了!”

出逃的济王带着国玺和先帝的诏书来到了宁州后,被扶持建立了新朝,并且决定了次年改元为统正。

但是这一轮的情况则是,此时控制爻都的百官和预州派系,不承认济王建立新朝。他们准备扶持大爻的北静王一系,以立贤的名义扶持登基。

灵帝虽然昏庸,失德,且得位不正,却依旧是戍帝定下来的王储。且在群臣见证下走了登基仪式

虽然灵帝继位的合法性被皇族内部质疑,但这是天子家事,天下臣民们可没有讨论的可能。

而是现在就不同了,无论是济王还是眼下爻都预州军阀所拥立的北静王,都面临登基程序不全的问题。

济王没有在爻都内走全面合法的程序。

爻都的北静王没有玉玺,并且灵帝在勤王军打来时突然驾崩,虽然经过弹压,但整个爻都中依旧传着预州兵马谋逆的闲言碎语。

虽然在大爻卫道士们眼里,统正帝更加合法,可野心家们在思索拥护谁的时候,都是蓝色声音在耳边低语。

这就导致了大爻法统直接裂开。现在凡是有地盘的军阀,都能够在这“天有二日”的情况下,对其他势力指手画脚。

接下来,天下各个诸侯们可以今天遵从爻都为正统,打击那些依附于宁州的势力。也可以明天就高呼爻都方面是乱臣贼子,自己要反戈一击,抢掠宁州阵营方面的地盘。

虽然地方军阀一个个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预州和宁州还能联合惩戒这种不忠嘛?

两个争夺正统的大爻王庭,自己的存在必须要建立在否定另一方存在的基础上。所有僭越都被容忍,唯独不能容忍对方宣称自己不正统。

此时山河社稷图,色块各异起来。

…皇恩碎地正式开启…

就在统正和合明两个帝,西面的赵诚开始用兵了,大军从玉州出发开始攻伐。而渤地方向上,武恒羽也则是开始应战。

与此同时在北极区域内,处于“贤者模式”的浦娥看着这“负负得正”的天下局面,疑惑道:“剧情又对了?——还是她召唤的两个执念开始征伐天下。而那个武飞现在却销声匿迹,仿佛不在了一样。”

浦娥对智勇系统:“你是修正剧情了嘛?”

智勇系统:“没有。”

…诸事扰…

爻都中,即掩,这位作为上一任司徒弟子,领导整场爻都事变的大臣,正在领着文武百官商讨重立新君王后的诸多事宜。

这位朝臣试图通过“办事”得到天下认可,进而恢复正统身份。例如给先帝上谥号。如同宣冲所戏称,最终周王沦落成了灵帝谥号。这样的恶谥是符合天下对于灵帝这几年不干事,昏庸无能的看法。

即掩也试图通过这个恶谥,来否定周王一系。

于是乎接下来他就顺手将“擅自登基”的统正帝分封成了“遂流王”。然后他领导群臣摆了一个正儿八经的登基大典推动北静王上位,改元为“合明”,故暂称呼为合明帝。

身上担着司徒职位的即掩,此时要求众正盈朝。即所有人要对曾经的“不正”进行清洗,曾经的绣衣使者也被裁撤了。

可是这位领袖太年轻,太天真。他在否定灵帝时,自视水平比灵帝高。

殊不知灵帝的昏庸,也是被得位不正的情况所逼。

灵帝为了稳定权力不得不用小人。而现如今合明帝要比灵帝更加不正。

爻都中陷入了不正常狂欢,游侠四起,街上酒肆开始了特别的繁荣。因为朝廷张贴告示,宣布要拨乱反正。

爻都各家很快迎来当头一棒,各个吏官们踹入各家家门搜罗“绣衣使者”的残党。

如果吏使上门后,手中塞上了足够的“清白费”,当即在名单上会打上“待定”。而吏员们很快发现了自己手头上的权力是多么美妙,纷纷化为酷吏。

酷吏眼里:大局是什么?只要眼前利益到手,天塌下来,于我无责。

“合明帝”一朝的诏书默许下,酷吏们很快开始扩大化,并且雇佣游侠和义盗们辅助工作。随着酷吏们将某家定为残党,游侠会蜂拥而至,偷盗抢掠。

即使是这些游侠们被送去报官,也会因“情有可原”而被放走。而若是被主家逮住打死后,则主家会被质疑私藏凶器、意图谋反。

值得一提,绣衣使者是在爻都中犯了众怒;但是曾经招惹是非的可不只是秀衣使者,当年东市军在成军时,也得罪不少江湖小人。

…乱…

李家老太爷看着上门而来的酷吏,大声呵斥道:尔敢!——这老汉中气十足,拐棍在地上敲得梆梆作响。

然而跟上来的众多游侠当即冲上来对老太爷拳打脚踢。在哄抢结束后,官府才姗姗来迟,但老太爷已经是一口气没有喘上来,且官府非常奉欠诚意地表示:“会调查。”

要知道,在戍帝时期,即使是钦定罪官,其家产也不允许被掠夺。此时兴高采烈的游侠们在罪官家中随意进出,放在戍帝时期,都是要被枷锁流放到边塞,服劳役一辈子。

李家人心死,随后离开了爻都。而爻都中游侠们则是一边嗤笑,一边对李家出城的队伍丢石头。

然而城中所有人都忘记了,这个李家有一庶子,他的名字是李孝荣。李孝荣当年和木星羽是宣冲创建的东市军麾下最好的子弟。

不仅仅是李家,诸多东市军相关的大族都被捂嘴了。但是这些大族们对合明朝廷的怨气,最终随着北上投奔到渤地后爆发。

爻都中,中宫,司天丞们惊骇合明帝的“天命”不足戍帝时期一成,只有灵帝时期的三成,甚至比宁州的“统正帝”也不如。

合明朝在听闻了叛贼们聚集在渤地后,则是遣人修书一封,让武恒羽将叛贼们送回来。朝中更派了一路使者去了代郡,这也就是朱力强的地盘,钦差让其防御渤地的叛变。

爻都,为三公之首的即掩,现在非常满意自己妥善的安排。

…一叶障目…

代郡朱力强得到了朝廷信件后,默不作声将信件收起来,他自知自己的兵马不足以抗衡东市军。

朱力强心里是如此计较:爻都认为东市军武家兄弟分开后,就不足为虑,但殊不知就算没有了武飞,东市军也是一只虎狼之师。武飞当年留下来的裨将体系,是跃跃欲试的。

渤地在攻灭燕地后,绝不是爻都所传,“民生凋敝”“人困马乏”。

然而朱力强虽然知晓自己没这个能力执行爻都命令,却也没有断然否决,而是扣下使者。

同时朱力强对渤地方面的书信也没有答复。

朱力强看懂了局势,却并没有根据局势立刻站队的的打算。

…雷涌…

2月中旬,渤地。随着昊军前来试探被打退后,武恒羽赶往了顾首关外。关外兵马在聚集。

顾首关下,一场围猎进行中,在武恒羽的命令下,一千骑兵出动,大范围包抄将野兽们聚拢在包围圈内,随后射杀。

武恒羽看着被自己一箭命中的野猪,听着幕僚们给他报告。幕僚汇报:“夏粮已经收拢下来,聚集在黄玉城中的一共三十万石。”

武恒羽点了点头,但他并没有轻举妄动,因为渤地百姓们(大姓)目前思定,并不想打仗。

在手下东市派系继续劝说武恒羽行动时,武恒羽举着铜樽微微摇晃:“不急,先看看那三头猪(朱力强等三位镇守)现在的自作聪明。“

武恒羽在一个月前是和武飞通信了,武飞给的建议是要对南部三个藩镇先纵容(郑伯克段于鄢),等他们“同气连枝”后再抓住其一动手。

至于原因,宣冲:“若是口头上没有联合时,你(武恒羽)攻伐一家,其他两家会有危机感,会前来协同。当年这三家就是这样治住伪昊的,而戍帝在死前,也依旧是安稳住了这三家,显然就是为了防备渤地尾大不掉。你若南下必须破开这三家同心。而这三家若是口头达成一致,你攻灭其一家,先前口头协议就作废了。在另外两家心生惧意时,分别写信离间,告知另一家已经与你(渤军)联合,这两家必然会争先恐后降你。”

鉴于现在局势变化,爻都方面开始迫害东市军的家属,宣冲又补了一封信。

宣冲信中:“爻都眼高手低之辈,必定会逼着那三家联合来敌你。而这三家将领是墙头草,最终在爻都咄咄逼人下,做出与你为敌的模样。但这是假联合,三家每一家都会期望自己家做做样子。你的反应不强烈,最终就变成三家相互做做样子,糊弄过去。但这三家假联合后,你麾下将士则会同仇敌忾,与你一起放手一搏,届时你攻之,一家破,其他两家胆寒自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