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校的三好学生 第159章 文气衰竭, 册封山河

沙洲城内,昊国朝堂上。昊王此时看着面前空荡荡的武官行列,努力想表现出威仪,但心中是充满恐惧。他在沙洲设置朝廷,原意是稀释赵诚影响力,但现在陡然变成了被挟持。

朝堂上他那些熟悉的叔叔,伯伯们,在两年内,先是丢了渤郡,然后又丢了顾首关,现在燕地之战又没有赢。青铜柱子上的龙纹眼睛中都出现了露水,好似眼泪。

燕地会战,昊国调动的两路满编兵团,现在只剩下残兵败将。随着前方战报不断传来,武家两兄弟大有自东向西,一战灭国之势。

龙裔官僚们也都纷纷讨论爻国现在出现的这两位将领,并不由回顾过往。

遥想龙裔先前的昊天界,在终焉之时中,那个星球上因为惨烈杀伐,各个种族,都出现了强悍的将领,这些将领有的个体战力媲美半神,有的是得到天佑,用兵如神。诸多龙裔已经将武氏兄弟同昊天界那些传奇将领相对比了。

昊王很想说派人顶住,但大殿中武将那一派系,现在只有赵诚这一系的将领了。

昊王看着这一系武将,终于后悔,和赵诚搞得这么僵硬了。

…另一边,穿越者的忙碌…

天佑历元年,八月到十月,武飞这边输送粮食和农具,勉强把燕地的俘虏们都安顿下来了,一条条浅水渠也都规划好。这些水渠太浅,不通水,此时开挖是为了将来年的耕作片区固定住。

武飞经过一系列筹算,将一个个农奴们都匹配给这一战中战功卓著的士官们,并且给予他们封地。

这些受分封者,主要都是纤夫以及曾经是壮丁出身的军士们。

对于这些苦哈哈来说,把战功在燕地兑现,当主子爷,圈住这么一大块地,还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而对于那些出身爻都的皇亲和世家们来说,在这里的封地是无所谓,他们会将其全部换成关内的财货和庄园。他们并不反对武飞在燕地的城池治理规划,当然也不支持。

对于爻都纨绔出身的将官和武恒羽从南带来的八千子弟们来说,只要这些地能够供给兵丁和粮草,且这里人的爵位在自己之下,就很满足了。他们并不关心燕地的治理形势。

宣冲:这就好比我玩游戏时,希望有一个能够自动刷资源的点;大航海时期的国王们也希望殖民地就是一头毫无怨言就能供给商贸利益的奶牛。

然而从统治角度来说,燕地的产出是需要靠着治理,而在大爻的关内,有治理才能的人也不屑于将自己发配到这里。

燕地这块地方,未来十年的价值是因为武飞熬在苦寒之地搭建的体制。

而如果接下来武飞离开了呢?武飞看着那欢庆自己做老爷的“氓流”将士们,以及眼下关内士人出身的将士这些无所谓的样子,陷入了沉思。

燕地的文治体系,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啊!

现如今“文治人才”目前是世家垄断,原因很简单:宗族足够大,牵涉各行各业;在家中能够听到“农商等各种新奇事情”的孩子,才会有足够的格局。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子弟们,在读文章,做事情时,因为拥有这种隐形资源,才会从全局,多方利益的角度进行考虑。

燕地现在生产是靠着农奴,农奴们的团体再大,农奴之间的讨论也缺乏格局。而农奴之上的主子们,也不会形成生产讨论交流会。

宣冲联系前世,历史上辽域几次强大兴起,要么是中原上升道路堵死了,人才溢出,要么是中原战乱,一些家族避祸北上,甚至还可以是弱宋抑武太盛,北边南下打草谷抓人,顺便把读书人也都抓出去。如此才能维系正儿八经的帝国体制。

而一旦这样的帝国入关后,在关内定都后,那些最优秀治理人才,也都跟着跑回关内了。然后黑土地的田亩丈量,户籍考核,以及河道规划这些必要的工作就没人抓了。

可以说,一百年后,曾经在黑土地上打造过的基层治理,必然会随着人才流失而崩坏,文明倒退。

武飞:如果是我来治理燕地,那么必然是强化升龙城和渤地城池之间的港口直达政策,让升龙城变成一个容纳各行各业的大都市,蓄养人文,让基层治理维持住。但是——武恒羽对自己打下来的地不上心啊。

武飞拍了拍自己面庞,苦笑。他忘了,其实他呢也是特殊,他搞出的“文治体系”都是不可持续的。

从人文的来源来讲,武飞是接受现代教育的人:在现代教育下,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观察,遵循着一个“时时刻刻”建立规划调节的习惯。

武飞这种打下来一个地方,就立刻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做规划,每隔一年对该地区各个地方的利益矛盾、潜在冲突列表,然后针对性做调整。——是这个时代不可能有的。

哪怕是现在最优秀的世家子弟,也不会这么“时时刻刻地为俗世扰念”。

用褒义词来描述宣冲的治理心态,那就是“殚精竭虑”了。

武飞吐了一口白气:“暂且不管这里,未来这里也不是我的控制区。”

渤燕之地,是武飞文治的练手地点。武飞总结经验完毕后,回去是要兴办学堂,编写“士农工商”运转基础原则下的教材的。

…秋日,收粮,欢庆…

十月份,升龙城,武飞在城主府外,看着街道上热热闹闹的。因为这里现在举办着庙会,而在庙会上最为焦点的,就是一个个道人正在做法事。

随着一道甘霖从法坛中落下,一阵阵“神仙保佑”的颂歌中,一众百姓跪拜,其中不乏一些武飞分封在地方上的军士们。当然随着众人皆跪,武飞站着就比较鹤立鸡群,尤其是武飞手上捏着一缕法力。

武飞在一旁看着,确定这几个还都是有道行。在自己地盘上搞“封建迷信”,引起大规模聚集,这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全看怎么定义。

三个道人做完法事跳下法坛,武飞径直走过去。然而没等他说话,一旁的军士就帮他介绍:“将军,这位是慈心宗弟子。”

然而武飞煞气闪了一下,无论是道人,还是说话的军士都感觉到危险。军士满头大汗跪了下来。

而三位道人表情也是尴尬,因为他们发现自己身旁数丈外已经被海浪一样的煞气给覆盖了,只留下他们身侧一丈范围。

武飞看着这三个道人,无悲无喜地问道:“你们这几位是常住,还是云游?”

为首道人宛如在凶虎凝视下,回答道:“将军,我和师弟等人是云游在此——”

武飞面色不善:“嗯?!”

道人连忙道:“我是慈心宗的外门弟子。”

武飞盯着他:“我不知道你宗山门在哪里,你们在这里有驻地吗?”随后提示道:“升龙山北边有个庙——(这个庙现在还没有,未来可以有)”

道人连忙道:“是的,在下正在准备在此立下一个道观。”

武飞表情转为晴朗,连忙搂着道长,拍了拍道:“道长你这就对了嘛,大爻法度,本将军是不能让地方上有**祀的,你要在这树立道观,常住三十年啊。”

后面道人表情一愣,连忙想说什么,只是被拉住了。

武飞道:“我一定给道长您办好度牒,让城中善信们,每个月都能供奉香火。”

随后扭头对大家喊道:“诸位,欢迎道长在我们这来开宗立派啊!”

武飞双手向上一扬招呼着,立刻众多百姓们跟着起哄欢呼,仿佛大好事一样。

…就这样,庙会继续,而名门正宗是不能“失信仰”…

武飞在官府这儿开辟了快速通道,给三个道长**当地的度牒。度牒上的公文定死了他仨在本地上班打卡的任务。

每逢节假日,都要在开春,收获等祈福仪式上留守。

关于这些道门弟子收香火,并且引起大量民众前来下跪参拜!一定程度上是威胁到了军事集团的统治。

但是像孙策那个二百五一样,直接把于吉斩了是最愚蠢的操作,这等于和大多数人倾向相悖。

结果就是孙策那么壮的身体突然暴毙而亡。

这得说另一个事情,还是他老孙家的事情。佛教徒康僧会来中土传佛法,刚巧吴王孙皓宫殿后面挖出了一个佛像,孙家的这个大傻把佛像放进了茅厕,用尿灌顶,以证明康僧会所说的因果报应是骗人的,结果孙皓浑身疼痛,尤其是下胯处痛得让他在地上打转,下人告诉他侮辱神像,孙皓对着佛像叩头悔过。他的疼痛症状才缓解。

抛开这些迷信要素,宣冲:“他老孙家显然是控制不住身边的人,无论孙策暴毙,还是孙皓,都说明身边人给孙家动黑手了,但又查不出来,所以变成了鬼神报应。”

武飞不担心因果报应,但是却担心道人打着神祇的名义组织信徒们暗中串联。(东汉张角太平道)

故后世政权对于宗教信仰的标准处理,是乾隆的经验,即不会和你冲突,但是正信的合法性等一切环节,得握在我手里。

首先道人传信,不能没有庙。

再看你传信,不能有一处没一处,今天开心了来搞一下,明天不开心折腾个事情,你所有正规法事,都得打卡一样报到,一旦打卡不成功,就说明你渎职!在东方信仰中,神渎职也是要受到老天爷的惩罚。

武飞:只要这些要点都被世俗治理者控制住,道爷们接受世俗跪拜又如何呢?

都得在神龛上老老实实的待着。

另一方面,武飞是想要留下道观,因为是为了文明。此地,人文环境单薄,无法孕养复杂社会条件,同时过于清苦留不住人;那么就只能效仿西方教堂体系,以道观为蓝本建立起一个“知识传承”体系。

…武飞觉得自己占便宜了…

随着武飞给三位道长**好度牒后。则是天地中产生意想不到的波澜。

在河的出海口,几批宗门弟子纷纷抬起头看着地势与星相的变化。其中一位道爷:“竟然抢先一步!”而另一位道爷一边掐算一边说道:“莫要灰心,一切还有转机。”

武飞并不知道,自己随手册封给了三位道长道观的行为,现在让各方仙家们咬牙了。

这世上“人间道”才是根本,疆土的大幅度改变,会导致山川地脉的流动。

虽然兵家争夺的富饶河川地带,看起来是红尘滚滚的花花世界,与仙家修炼无关‘但是在周围人迹罕至的山川中,一条条灵脉是会根据人道发生变化。

当下各宗各派都是想方设法扶持最被看好的兵家,当然前提是能干涉。

武飞身上煞气如果有仙家灵眼来看,那就是硕大的火海凝聚在升龙城附近,武恒羽的煞气就是能在这个火海中翻江倒海的巨龙。

北方的慈心宗掌教在听到自己下山的弟子轻而易举地拿到燕地主龙脉的道观控制权后,不由扶着胡须赞叹:“自己派下去的弟子是真的是福泽深厚,没有任何斗法和争斗,就从当地州府手中拿到建观的允许。”

各大宗门现在在意得紧,几大宗门都用了至宝来占卜谁是这场大劫中的应劫之人。

兵家是不存在修炼界“高手排名”,就如同二十一世纪掌握军事指挥权的将军们是不参与财富排行榜的。只有档次一说,同一档次的兵家对碰输赢,则是看天命,而强档次的兵家打弱档次兵家是逆天改命。

毫无疑问,武飞和武恒羽这次从渤地打到燕地就是一次逆天改命。

升龙城背靠的山峦中,就在三位慈心宗道人在此地搭建草棚后,十个道友在夜晚披星戴月赶过来,要求借宿。

那慈心宗道人当然不允许,因为一旦借宿了,就把道观的位置给让了。桃木剑和幡相互对峙。

双方进行了斗法,然而慈心宗道人最终不敌,亮出了度牒,度牒从城隍那借了一股力量,城池上空出现了雷闪,雷光爆发出煞浪,这股骇人煞气扫开了其他的道友。斗法结束。

而在城中煞气被调动时,武飞也有所感应,毕竟这煞气就是自己的,自己感觉身上汗毛被扯掉两三根。

武飞的军士们第二天就抓到那些没有度牒、法力失效的“野道人们”。

这些道人们惨啊,披头散发,看到宣冲浑身抽搐,和猴子当电工,摸错了线一样。

紧接着通过审讯,武飞知晓了这些道长们乘鹤跨越几百公里跑业务的举动。然后不小心被现实教育,才落得如此窘境。

武飞吐槽道:“我过去以为修仙就是游戏红尘,你们这些外门弟子混得这么不好过?”

这些道人们心酸地吐露一个现实:“他们外门弟子是在乡野中跑业务。干的的是收集功德,调查地脉的苦活累活。”

而那些内门弟子们则是对接大户业务,即王侯们对“长生”“福运”有所需求,内门弟子则是交流正法来回应。

武飞拿出了山川地图,随手点在了六百里山川上。

这些山川中就连采药的民众都没有,武飞大手一挥将这座山头册封给了这些修仙者们。

关于武飞的册封效力?

这一州之地的山川,只有刺史背书才能记录到人道体系“州志”上。

而现在“州志”在武飞手上,而州志合法性是来源于这州中各个大姓大户与此处山河达成契约,在此建立社稷。当武飞给各地划分农庄规划水渠,确定一些军士们在这里落户后,武飞就是这里的州官。

武飞写下了这些山头的名字,一份留在州志,一份刻在碑文上,然后由修士运到山上,这就是山门。意外得到武飞承诺的修士们露出了意想不到的欣喜,纷纷表示会在这里长久建立道观分点。

通过道人们的“鬼扯”,武飞了解到自己的册封具有鬼神效应后。

不信鬼神的武飞嗤笑,但不由想到南疆,南疆那儿是否有鬼神等待自己册封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