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娜和钱江两人,虽然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
但也仅是青梅竹**关系而已,两家之间还沾点亲带点故。
听说是吴文娜的姑太太,嫁给了钱江的舅姥爷。
这也是两家人住的近走动勤的一大原因。
两人之所以选择一块下乡,也真的只是存了人生地不熟相互扶持一把的心思。
不只是钱江得了家里的告诫,就连吴文娜也同样被嘱咐。
这两人一向自持甚高,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想真的和个泥腿子结婚。
就刚刚吴文娜说的那话,钱江是真的没想过的。
杨柳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当然,不是什么好印象。
钱江喜欢的是那种温温柔柔好脾气的姑娘,而杨柳,给他印象则是得理不饶人一张嘴就能定人心生死。
经过中午国营饭店的那件事之后,杨柳在钱江心里,只余两个字——那就是“麻烦”。
他不想惹麻烦,也不想让吴文娜惹上麻烦。
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了大半天。
在两人快走到岭山大队的时候,雨终于停了。
东方的天空,罕见的出现了一条彩虹。
村里很多人都出来看这样的景色,花婆子拎了只空泔水桶,站在自家门口,同样喜滋滋的看着天上的彩虹。
“这是老天爷都知道我家宝丫病好了呢,这是给我家宝丫架了一座彩虹桥呢!就是可惜了,我家宝丫还经不得凉风,看不了这样的美景。哎,要是过几天还有这样漂亮的彩虹,那就好了。”
宝丫是秦川和麦花的孩子,并没有因为是个女孩,就遭到花婆子两口子的不待见。
程宝丫这个名字,是麦花起的。
秦川是上门女婿,麦花生出来的孩子自然得姓程。
当然,孩子姓什么,秦川其实是不在乎的。
秦川是高中毕业,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麦花想让秦川给闺女起个好听点的名字。
可惜,秦川现在越来越阴郁,偶尔还得遭受花婆子一家的“家庭暴力”,现在整个人就像一个傀儡似的,让吃饭吃饭,让干活干活,但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他对给孩子起名的事根本不感兴趣也不想起,甚至看着那个黑的跟铁蛋似的女婴,他也没展现出一点点的欢喜,隐隐还有嫌弃的意思。
秦川不给力,麦花就只能自己“上阵”,给闺女起了个“宝丫”的名字。
花婆子还在那感叹呢,一打眼就看见了相互扶着进村满身泥点子十分狼狈的钱江和吴文娜。
昨天花婆子就见过几个新知青了,对新知青的印象不深,但一打眼还是能认出来的。
“哟!两位新知青这是才回来呀?”
花婆子飞快的打量了两人一眼,最后得出了一个结论。
这俩人,估计原生家庭一般。
别问她为啥知道,毕竟她看过那么多知青下乡,家里条件好的来的时候不是穿着小裙子小皮鞋,就是腕上带着手表。
可这俩人呢,普通的不能普通,也没啥出彩的地方,去趟县城也没见买什么东西回来。
“是的呢,才回来——”
虽然钱江不知道花婆子到底叫个啥,但人家笑脸相迎,他也得识趣点啊。
他刚刚还打算着,在乡下这几年,混个风生水起的,总不能现在就掉链子吧?
随即他想到了开着小电车进村的杨柳,就想从花婆子这里套套话。
“婶子,刚才我看见有辆小电车进村了?那是咱村谁家的亲戚吗?”
钱江担心花婆子不知道什么是小电车,还给形容了一番。
花婆子撇撇嘴,她看出来了,这新来的知青没瞧得起自己。
不就是小电车吗?
难道他不知道全国的小电车都是他们隆平机械厂生产的?
再说了,小杨知青就有一台小电车,整天开来开去的,她都看腻了,当谁没见过似的,真是没见识。
钱江哪里知道,他居然被一个乡下老太太嫌弃了。
“那不是去谁家的亲戚,那是咱们村的小杨知青。”
钱江眼神一亮,吴文娜却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你说那个开着小电车的女人是个知青?”
“是啊!”
花婆子把泔水桶往地上一放,随即说道,“和你们一样,都是来我们岭山大队下乡的知青。不过呀,小杨知青可不是一般知青,那是我们岭山大队的骄傲。我劝你们啊,可别打啥鬼主意,小杨知青还要带咱们整个岭山大队挣钱呢!没有小杨知青,我们能顿顿吃上肉吗?要是得罪了小杨知青,整个岭山大队都能让你们吃不了兜着走。”
虽然不知道这俩新知青打听小杨知青想干什么?
但花婆子觉得,肯定是没安好心。
虽然吧,最开始小杨知青来的时候,她也没安过啥好心,还想撮合小杨知青和自己外甥呢。
可经过这两年,花婆子算是看出来了,她外甥可配不上小杨知青。
幸亏当时没成,要不然,她可就是岭山大队的罪人了。
花婆子“哼”了一声,不再言语,拎着泔水桶进了院。
临了,她还不忘关上院门。
只是,关院门的力气可不小,吓得吴文娜打了个哆嗦。
“钱江,这老婆子是啥意思?她是不是看不起咱们?不行!我得去找大队长,这岭山大队都是些什么人啊,就没一个正常的。钱江!我和你说话呢?”
钱江此时脑子飞快转着,正在细细合计着刚才花婆子的话。
吴文娜推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
“没什么,赶紧回知青院吧,咱们这身衣服也得换一换了。”
这一趟县城之行,吴文娜气的够呛。
从小到大,她就没吃过这么多大的亏。
都怨那个小杨知青,等她回知青院,肯定好好找她算算账。
自己一身泥点子,衣裳都毁了,她赔得起吗?
不对呀!
吴文娜这才想起,昨天他们已经在知青院住了一夜了,却没见过那位小杨知青。
难道那位小杨知青已经结婚了?
还是嫁给了村里人?
对对对!肯定就是这样的。
一个年轻女知青,能有那么多钱买小电车嘛。
钱江也是揣了心思的,不过却不是对杨柳。
刚刚他听清了那个婶子说的话,村里人都能买得起肉吃得起粮了。
原来他得调查一番,若村里人的日子的确过得不错。
那他真的就得考虑一下,在村里寻一个安分守己性格温和的姑娘结亲。
只有那样,他的日子才能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