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那就回队里吧。”
如今事已成定局,和十里铺大队分到的新知青数量相比。
岭山大队这次只分到了六个新知青,也算是变相的占着便宜了。
大队长背着手,默默向前走,手里的烟袋锅子捏的死紧。
他还是坐在拖拉机前边吧,至少不用被颠得七荤八素,在新知青面前丢人。
来时,他就是坐在副驾驶的。
回去,自然还是要坐在那里的。
他不是没嫌弃过,坐在驾驶员旁边的位置颠簸。
可和坐在后车斗里相比,坐在驾驶员旁边的位置,已经算是好位置了。
“大队长!您好,我是从苏市来的知青,我叫钱江,很荣幸能分配到和平公社岭山大队,希望为岭山大队的发展贡献我的全部力量。”
冷不丁响起的声音,倒是吓了大队长一跳。
说话的是个十八九岁的年轻小伙子。
小伙子个子不高,浓眉大眼的,别的不说,倒是挺会说话。
一点没有新知青初来乍到的瑟缩,看起来落落大方。
当然,也只是看起来而已。
“嗯——”
大队长应了一声,打量了钱江几眼,就挪开了视线。
“一会儿路上颠簸,都坐好了哈。”
“听大队长的!大家都坐好了哈。”
钱江倒是会顺杆爬,立即有眼色的又重复了一遍大队长的话。
不但如此,钱江还暗暗给坐在他旁边的另一位和他年岁相当的女知青使眼神。
那位女知青连忙站起身笑着说道,“大队长您好,我也是从苏市来的知青,我叫吴文娜,是钱江的——”
钱江突然咳了一声。
吴文娜神色略一顿,“同学。”
同学?
大队长可不是当初的那个大队长了。
他的眼神从吴文娜身上挪到钱江身上,又从钱江身上挪回吴文娜身上。
这俩人,一看就是有猫腻儿。
他是老了,不是傻了。
“好好好!都坐好,回头咱们再聊,别耽搁了时间,还得抓紧回去除草呢。”
这次分到岭山大队的新知青,两女四男。
除去刚才主动和大队长打招呼的苏市知青钱江和吴文娜以外,还有一位从津市过来的徐梅,从辽市过来的双胞胎兄弟范南范北以及坐在拖拉机最里边的从安市过来的杨树林。
别看杨树林看着年轻,和其他几位知青差不多年纪。
但实际上,杨树林今年已经23岁了,算是大龄男青年。
拖拉机的突突声很响,还没进村,在耳尖的村民便就听见了声音。
“看!是大队长和程老三回来了。诶?拖拉机后边是不是还坐了人?好几个呢?”
“可不是!大包小裹的,这是啥人啊?”
“不会是前些日子说的新知青到了吧?”
“新知青到了?哎哟!那可又有热闹可看了。”
郝向东和彭玉结婚,两人已经搬出知青院,顾禾结婚随军去了,知青院一下子少了好几个人,地方倒是很宽敞,六位新知青很好安排。
姚知青几乎是听见拖拉机响,就从地里往知青院跑了。
昨天晚上,大队长就已经告诉他了,今天会去公社接知青,让她警醒着点,一旦他们回来,姚知青就先别上工了,等安排了新知青再回去。
姚知青进知青院的时候,大队长已经发表过的讲话了。
当然,讲话的内容,和每一次知青来时大差不差,无外乎就是嘱咐那些事呗。
“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知青院的负责人姚远知青,以后你们有什么事都可以找姚知青帮忙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我。”
大队长的话,姚知青听明白了。
不就是强调一下,没什么重要的事别去找大队长嘛。
姚知青听明白了,可新知青们不明白呀。
尤其是从苏市来的钱江娜,他们还以为大队长这是在为新知青着想,面面俱到呢。
“大队长您放心,我们来了岭山大队以后,一定和村里人一样,认真劳动,听从指挥,全力建设新农村。”
姚知青暗暗打量了一眼说话的钱江。
这人,年纪不大,挺会说话呀!
只是,这马屁,怕是拍到马蹄子上了。
姚知青没猜错,大队长现在一听见这种上纲上线的话,脑仁子就生疼。
上回说这样话的人是谁来着?
哎呀!
时间有点长,一时想不起来了。
以大队长多年经验来看,越是口号喊得凶的,干活越不咋地。
只有那些不爱表现默默无闻的,才是真正能干活的。
姚知青很是细心,安顿好新知青以后,还不忘嘱咐几句。
“你们是新来的,明天会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后天正式上工。
要是你们缺什么少什么,可以到公社或是县城供销社购买。
每天早上,村口有牛车途径公社最后到达县城。
车费不贵,一两毛钱,就是走的慢点,但绝对比拖拉机要稳当。
还有啊,自己的东西一定要自己看护好。
关于吃饭的问题,我们现在知青院是大家一起吃的,你们可以选择加入,两人轮一天轮流烧火做饭。
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开小灶,但若开小灶的话,必须得错开时间用灶房。
暂时就这些内容,我还得回去上工,你们尽量别往山里去。
晚上回来我再介绍其他知青给你们认识。”
“姚知青——”
那个叫做吴文娜的女知青,听完姚远的一番话之后,有些疑惑的开口。
“怎么了?”
“你让我们看顾好自己的东西是为什么?难道知青院这里不安全?有人会偷东西?”
一听说有人会偷东西,新来的几个知青都皱起眉来。
徐梅更是夸张,捂紧了自己的挎包。
“姚知青,真的会丢东西吗?大家都是知青,还能偷自己人?”
姚知青扶额,这都什么和什么啊?
她就是顺嘴嘱咐了一句而已,怎么就演变成了知青里有人偷东西?
不过,她也不想和新知青们解释太多。
毕竟,这话还真没说错,知青里可不就是有人偷东西嘛!
家丑不可外扬,之前的事还是别说了吧。
“只是嘱咐大家罢了,毕竟知青院不比家里,二十几人住在一起,人多手杂的,大家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