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天,变化多端。
明明昨天夜里才下了一场小雨,可天亮之后,天空依旧是湛蓝湛蓝的。
很明显,又是一个大晴天!
才是上工时间,迎面吹来的风里,就没有了初春时的熨帖舒坦,反而多了一丝久违了的热意。
看来,又一个盛夏即将来临。
突突突——
突突突——
拖拉机声响起,震耳欲聋。
只见从岭山大队大队部后院慢慢开出一辆拖拉机来,上头的驾驶员,正是程立东。
有那路过大队部门前的人,还在纳闷儿。
“老三,没上工啊?咋开上拖拉机了,这是要去哪啊?”
程立东的拖拉机开到大队部门口,止了油熄了火,正好听见路过那人的问话。
他和那人都姓程,论起来还得叫那人一声“叔”。
于是,程立东笑呵呵的应道,“可不就是要出门嘛!去公社一趟。叔,你咋才去上工?这都几点了?去的晚了小心干不完今日的工分?回来我婶子还不得掐你耳朵?!”
“你这小子!大早上的就开我玩笑!我们家我做主,你婶子可不敢掐我耳朵!诶?大队长?!这一大早的,你咋从大队部里出来了?”
大队长睨了那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咋?一大早我就不能从大队部出来了?”
那人被怼的哑口无言,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大队长,你吃呛药了?一大早的,说话咋这么冲?”
“好了好了,别闲磕牙了!赶紧上工去吧,我和老三还要去一趟公社呢。”
那人有心问问,大队长爷俩一大早的去公社干啥?
可瞧着大队长那张明显就不太高兴的脸,想问的话就都憋了回去。
好吧,他就不问了,总归大队长还会回来的,到时候不就知道了吗?
不过,大队长今天明显不太高兴啊,这是因为啥呢?
因为啥?
当然是因为——岭山大队又要来新知青了。
昨天公社知青办就给大队部来了电话,通知大队长今天知青到达的具体时间,让大队长去接人。
这一次,上面给岭山大队安排了好几个知青,男男女女一共六个。
想到每回来的新知青里都有那些不好摆弄的刺头,大队长就脑壳疼,脸色好才怪呢!
“爹!坐稳了,我要摇起来了哈!”
随着程立东手上发力,一圈又一圈的摇动,拖拉机头上冒出黑烟。
突突突——
突突突——
不一会儿,拖拉机便开出了村子。
“爹,一会儿到了公社知青办门口,您老人家还是把这臭脸收一收吧?”
“咋?我还不能有脾气?”
大队长要是真来脾气了,逮谁怼谁!
可不管面前的是儿子,还是村里人。
“能能能!您当然能!可爹呀,咱今天是去接知青,还得和公社知青办的干事打交道呢,您老臭着一张脸,那多影响咱岭山大队啊,你忘了小杨知青是咋跟你说的来着?让你一切看淡!”
大队长“哼”了一声,不再说话。
不过,脸上如黑锅底一般的表情,却慢慢松了下来。
等到他进入公社范围以后,已经恢复了常态。
小杨知青确实说过,让他一切看淡。
虽然他到现在都没整明白后边那句“不服就干”是啥意思,但小杨知青说的话确实没错。
他们还得和镇上知青办的人打交道,若是得罪了知青办的人,下回再给岭山大队分知青全都分歪瓜裂枣的极品,那不就得不偿失了?
大队长爷俩出来的早,本以为还会等上一些时间才能接到新来的知青的。
却没想到,他们才刚到知青办门口,新来的知青便被卡车送来了。
卡车里,坐了十好几个年轻男女。
车停下之后,一个有些面熟的小伙子,朝卡车后头喊了一嗓子。
“和平公社知青办到了,大家赶紧下车,我们还着急回去送下一批呢。”
大队长之所以觉得这年轻人眼熟,是因为几乎每次往和平公社送知青,都是这个年轻人负责的。
就比如说,上一次,上上一次。
坐在卡车后斗里的年轻男女们,表现不一。
有的不耐烦,有的很向往,还有的晕晕乎乎,一看就是晕车了的。
不过,该说不说,都还挺服从领导。
十几个年轻男女,各自抱着行李包袱,快速下了车。
还不等最后一个下来的人站稳,卡车司机一脚油就已经蹿了出去,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看得出来,他们确实是着急啊。
那车胎,差一点都要擦冒烟了。
经过公社知青办人的点名分配交接,大队长终于接到了分配到岭山大队的六位新知青。
趁着儿子帮助新知青往拖拉机后斗放行李和包袱,大队长偷偷扫了一眼其他大队的知青。
因为出来的早的缘故,岭山大队是最先来接人的。
其他几个大队,暂时还没见到人。
大队长纳闷,平时有新知青到的时候,那场面不说壮观吧,也算挺热闹。
看不见别人,至少也能看见兴隆峪大队那个老不死的。
可今天,咋么没见那老不死的人呢?
唉,不呛上两句,怪难受的啊。
“干事同志,其他那些大队的人是还没来吗?”
年轻的小干事笑着摇了摇头,“程大队长,你还不知道啊?”
“啥?不知道啥?”
大队长被小干事的话弄懵了。
“这一次接受新知青的大队,只有你们岭山大对和十里铺大队,估计呀,十里铺大队的大队长也快到了呢。”
还有这事?
这次的十几个知青,就只分给了他们岭山大队和十里铺大队?
这不是只逮着他们两个大队霍霍嘛!
不对!这不是欺负人嘛?
不过,这话大队长也就只敢在心里想想而已。
他是万万不敢说出来的!
这年月啊,谨言慎行才能活得长远!
祸从口出,表现的淋漓尽致。
唉,啥也不敢问,啥也不敢说,憋屈啊!
“爹,还有啥事没?他们都上车了。”
大队长回头看了一眼已经老老实实坐在后车斗里的六个知青,默默叹了口气。
好家伙,倒是比之前的知青们听话,动作也够快。
至少不用自己催促,就都很有眼色的上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