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势穷之时,战争的胜利比名声重要很多。所以,到了那时候,王通必会孤注一掷,掘开漳河,冲灌邺城。”
袁尚闻言,深以为然。
很是感慨地说道:“知吾者,辛仲治也!”
却听辛评又接着说道:“但是,现在却还不是撤出邺城的时候。”
这个神转折,让袁尚有些措手不及。
赶紧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辛评道:
“问题的关键,还是腿多腿少的问题。属下仔细算了一下,王通的六万人马中,有两万五千人是骑兵,所有的腿加起来大概是292500条腿;而我军的六万五千人马,是以步兵为主,骑兵才五千余人,所有的腿加起来大概是217500条腿。比王通的军队整整少了75000条腿……”
(备注:数学好的帮忙算一下,看辛评算得对不对:60000x3 25000×4.5-(65000x3 5000x4.5)=75000条)
总之,辛评的意思,就是王通骑兵多,袁尚骑兵少,步兵跑不过骑兵。冒然出城,会遭到王通骑兵的追杀,必会大败。
数据就摆在眼前。
不由得袁尚不服。
辛评一说出这些数据,袁尚立马就明白了。便又紧张的问道:“那么,先生觉得该当如何?”
“等!”
“等什么?”
“等时机。”
“要等到什么时候?”
“少则十天,多则一月。”
“这么久?”
“是的。”
辛评道:“这要从两个方面来看:
其一,河沟挖成的时间。
王通要开挖一条长达三十多里的河沟,纵然动用数万军卒和民夫,最少也需要十天时间。
春季多雨,雨天河沟会积水,不利于挖掘,所以,实际完成的时间会多于十天。
其二,援军接应的时间。
我军离开邺城之后不能漫无目的的乱跑,而是要有去处,并且还要有接应才行。否则,就只能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到处乱跑,最后,在王通强大的骑兵的追杀下,彻底败亡。
因此,我们需要在曹仁和乐进的军队离邺城再近一些,才能考虑弃城。这样,我们才有可靠的去处,并得到曹仁、乐进的接应。”
袁尚觉得颇有道理。
但仔细一想,又心中暗惊:“先生所说的“可靠去处”,莫非是指将清河郡和魏郡的城池交给曹仁和乐进?”
“没错。”
辛评点了点头道:“我们在清河郡和魏郡的城池,兵力极其空虚,而王通又多骑兵。如果我们不将那些城池交给曹仁和乐进,很有可能会被王通的军队抢先夺占。
真到了那时,我们就算是离开了邺城这块“死地”,也无处可去。所以,不如暂时将那些城池的防守移交给乐进和曹仁,待到主公突围之后,再让乐进和曹仁将那些城池交还给主公。
主公与丞相乃是盟友,而且,丞相一向以来待主公极好。主公三兄弟相争世子之位时,丞相唯一支持的人就是主公;主公的世子之位和大将军、邺侯等官职爵位,也都是丞相奏请天子才得到的;这次主公遭遇王通攻击,丞相也是第一时间就派出了援军。
丞相对主公的恩情,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而且,正所谓敌敌为友。王通是丞相和主公共同的敌人。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王通,丞相将来一定会将那些城池还给主公滴。”
司马懿:“就是就是!”
逄纪:“9494。”
官员甲:“9494。”
官员乙:“9494。”
(备注:此处有略“N”个9494。)
……
袁尚就这样被辛评给卖了。
对辛评来说。
也算是给了曹操一个投名状!
不仅辛评如此,袁尚手下的那些文武官员,实际上也大部分都怀了另找主公之心,而曹操无疑是这些冀州官员们的首选。
袁家是河北世家士族的代表,因得到冀州世家士族的支持,袁家才会成冀州之主。没有冀州世家士族的支持,他袁家什么都不是。
如今袁家势衰,冀州世家对袁尚又极为失望。当王通大军压境,袁尚无力回天之时,冀州世家们想要找另外一个强有势的人物来……代表他们的利益、代表他们的社会地位、代表他们的权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而曹操,刚好可以:
代表他们的利益;代表他们的社会地位;代表他们的权势。
人性使然。
任何冠冕堂皇都是虚伪。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
如图所示:
(附录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