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 第628章

();

……

由于邺城并没有被围死,很快,就有斥候将王通在漳河开挖河道的事情告诉了袁尚。

袁尚心中疑惑。

急召逄纪、辛评、司马懿等人过来议事。

逄纪一听王通在漳河上游挖掘河道,顿时大惊失色,对袁尚道:“此必是田丰之计也!田丰久在冀州,对邺城附近的地形极为熟悉。当初,老主公决定将治所定在邺城时,田丰就曾极力反对,说是邺城地势偏低,只要从漳河上游开挖一条河道,便可直灌邺城。”

袁尚和辛评等人闻言,尽皆着急。

独司马懿一人淡定自若。

袁尚问道:“仲达为何不急。”

司马懿道:“知道你很急,但请你别急。”

“何意?”

“此乃王通打草惊蛇之计。”

“何意?”

“王通只是想做做样子而已。”

司马懿笑道:“王通此人,向来假仁假义,对外宣称他要爱惜百姓,要以德服人。

这样的人,对待自己的名声,就如同鸟儿爱惜自己身上的羽毛一样,又怎么可能会背负引水灌城,伤及大量无辜百姓的骂名呢?

依我看,他就是做做样子,想要吓唬吓唬大将军而已。”

逄纪和辛评闻言,觉得有些道理。

但袁尚却惶恐的说道:“可他万一来真的呢?”

“他不会来真的!”

司马懿胸有成竹地说道:“这就是一个打草惊蛇之计,目的就是想让大将军弃城而逃,然后他再衔尾追杀。”

“可万一是呢?”

“将军尽管放心。”

“我不放心!”

“欲成大事,岂能不冒风险。”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于围墙之下!”

“将军,你听我说……”

“我不听,你这分明就是想害死我,再继承我的……”

“……”

司马懿彻底无语。

任由司马懿如何苦劝,袁尚死活不肯同意。纵然司马懿智谋超群,奈何遇到的是一个……“官N代”和“富N代”。

……

当然,司马懿这样做也是有私心的。他并不是在为袁尚做事,而是在为曹操做事。

他确实猜到了王通的心思。

而且准确无误,完全正确!

但是,他力劝袁尚死守邺城,只是为了让袁尚拖着王通的主力军队,给曹仁和乐进控制清河郡和魏郡争取时间,并进一步为曹操的主力大军从徐州调动到冀州争取时间。

至于袁尚的死活,在司马懿眼中并不重要。

司马懿劝不动袁尚,便暗中给逄纪使眼色。于是逄纪也跟着司马懿一起劝袁尚。但袁尚死活不肯答应,还当即就要给蒋奇下令,尽快弃城逃往清河郡。

最后,还是辛评出面了。

相比逄纪和司马懿,辛评现在还是袁尚的人,而且,也是跟随袁尚最久的人,比较能够得到袁尚的信任。

对辛评来说,袁尚是他的主公,他必须为袁尚的安全考虑。同时,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辛评也不愿意得罪曹操。

因此,辛评对袁尚说道:

“主公说得没错,邺城并非久留之地,我们必须离开这里,留在这里就是等死。

原因有二:

其一,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危墙不一定会倒下,也许八年十年都不会倒,但万一哪一天倒下,会压死人的。

王通也许会因为爱惜百姓而不愿真正引水灌城,但万一哪天脑袋门夹了一下、被什么敲或被驴踢了一下,他一声令下,这邺城也就完了。

战争有很多不可确定性,明知有巨大的隐患存在而依旧视若无睹,实非谋战之道。

其二,须防狗急跳墙,兔急咬人。

正常情况下,王通爱惜名声,不会真正引水灌城。但是,如果乐进和曹仁的军队逼近邺城,或丞相的主力大军进入冀州,当王通面临战争失败时,为了扭转战局,他必会如同被逼到墙角的狗一样,不顾一切的反扑。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