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尸逆袭:从汉末小兵到无敌大帝 第498章

();

想想看:

袁军的军队有将近十五万人,行军队伍的长度都超过了15里路程。如果每天只前进15里,就相当于前军已经到达了新的营地,而后军还在旧的营地。

这就叫做:步步为营。

这种做法,虽然推进速度缓慢,但是,因为有营寨为依托,可以有效地防止在行军过程中被敌军突袭。

……

真定城中,王通得知首战告捷,亲自到城门口迎接凯旋的黄忠、张辽、张绣等人。

见面之后,便为黄忠、张辽和张绣,每人赏红色战袍一领,并当着在场所有将士的面,亲自将红色战袍为三人系上。

三人见状,都非常感动。

而三军将士见状,则尽皆羡慕不已。

仅仅是这么一个笼络人心的小动作,便让黄忠等三人,生出誓死效忠的想法。同时,也将全军将士的士气,再次拔高了不少。

而高干的人头,则悬于高高的旗杆上,以震慑敌军。

……

回到城中之后,张辽对王通道:

“此番黄将军斩杀高干,袁绍必然恼怒。若其恼怒而挥军急进,可从骑兵急袭,再败他一场。”

王通觉得张辽说的很有道理。

遂下令所有骑兵出城扎营,随时做好进攻的准备。

不过,到了第二天,便有斥候来报:“袁绍以营盘推进,阵列严整,一天只行军十五里。”

“看来,袁绍的谋士们也不傻。”

王通笑了笑,让人叫来张辽、黄忠、张绣等人。对众人道:“真定城的防守,不需要骑兵,只需两万步兵足矣……”

一番商讨之后,真定城的主将变成了张辽,副将是黄忠。

而王通的帅旗,依旧在真定城的城楼上随风飘扬。时不时的,还有一个身穿王通衣甲的人,在典韦的护卫下在城门楼上晃悠。

王通本人,则与张绣和韦卫等人。

带着一万步兵和一万骑兵,悄悄地出城,直向土门关方向而去。

……

土门关是真定的退路,真定只是一座孤城。因此,王通断定,袁绍在攻打真定的同时,必然也会攻打土门关。

王通分兵土门关,目的之一是守住自己的退路;目的之二,则是为了将多余的兵力释放出去,另做他用。

多余的,就是浪费的。

真定城中储备了大量的粮草、汽油、器械和其它物资。让张辽和黄忠带两万人守城,应该没有问题。那么,多余的军队,就可以抽出来支援其它战场。

但是,王通在此时率两万人马,悄悄退入土门关,却并非为了守住土门关,而是为了将兵力调去东线。

王通的兵力与袁绍相差太远,所以,不得不定下“西守东攻”之策。

西守东攻。

也就是在西线战场的——真定城和土门关,用大约三万兵力,拖住袁绍的十五万主力。

而王通自己的主力,则悄悄潜入去东线战场——幽州,再在东线战场上主动出击,攻入袁绍的冀州腹地!

有点类似于“田忌赛马”,但又悄有差别。田忌赛马会放弃“下肆”,而王通的这种安排,却是:两处战平,一处突破。

如此一来,就变成了张燕和韦卫率一万人马守土门关,张辽和黄忠带两万人马守真定城。另外两万人马,则在王通和张绣的带领下,进行一个大迂回。

即:迂回到定襄草原,再经过飞孤陉,悄悄增援幽州的徐晃军团。

……

兵力的调动,也是一门技巧。

为了迷惑袁绍。

王通晚上让大量军队悄悄出城退往土门关,到了白天,又让一部分军队大张旗鼓地回到真定城。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