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只爱假千金?重生我转身回皇家 第二百八十三章 流言

“前不久你说你误会了阿鸾,朕只不过是罚你禁足几日,值得你这般耿耿于怀,不惜去外头传播你妹妹的流言蜚语?”

“父皇!儿臣冤枉!”

景瑞气怒交加,恨不得将背后陷害他的人碎尸万断,咬着牙辩解,“儿臣这段日子被父皇禁足,不曾踏出府上一步,根本就不知道那些谣言,一定是有人趁儿臣禁足,刻意陷害儿臣!”

就算是被禁足,以景瑞的手段,别说是打听外头那些事情,恐怕要他说出帝王今日吃了什么,见了什么人,他都能脱口而出。

原本帝王只是想训斥他几句,没想到闭门思过几日回来,居然还学会了同他顶嘴,简直气煞他也!

“不是你散播的还有谁?阿鸾回来的这些日子,宫里所有人都对她敬着护着,只有你和淑妃上赶着找她麻烦,连自己的孩子都要利用,你不做这些事情,朕会怀疑到你头上?”

“不是儿臣做的,儿臣死也不认。”

对上帝王失望至极的眼神,景瑞攥紧拳头,敛起眸中暗色,冷笑一声,“从前我便看不上她,何来的私情?”

这一句话如同火上浇油,帝王熄了一半的怒火腾地又烧了起来,“你再说一遍。”

景瑞被禁足数日,今日张德全亲自上门,他满心欣喜地以为帝王愿意见他了,不想又是因为谢鸾这个半路回来的女儿。

同样为人子女,凭什么谢鸾刚回来就能得到帝王偏爱,而对他永远只有无休止的责骂,凭什么?

“父皇偏心景鸾,儿臣无话可说。”景瑞抬起头,一字一句。

“来人!”

帝王怒叱。

几个禁卫闻声而入,瞅了眼帝王的脸色。

宣德帝指着景瑞,“将这个逆子押到外面跪着,何时反省好了再进来。”

禁卫忙不迭应声,将景瑞请了出去。

御书房外烈日炎炎,偶有两个外臣进宫议事,见到景瑞,皆避退数步,低着头步入御书房。

议完事出来,景瑞还在外头跪着。

李尚书在朝中与景瑞同仇敌忾。

他的女儿也被选中侧妃。

方才在宣德帝面前,他不知景瑞犯了什么错,不敢冒然为景瑞求情,恐求情不成,反把自己搭进去。

这会儿出来了,见景瑞还跪着,便动了些恻隐之心。

“不知四殿下犯了什么错,惹怒了圣颜。”他将张德全拉至一无人处,压低声音打听。

“四殿下这是跟陛下赌气呢。”张德全偏头看景瑞一眼,有意提点,“这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若四殿下肯低头向陛下认一句错,事情也就过去了。”

李尚书听出他言下之意,陛下是天子,总是要面子的。

这父子俩闹了矛盾,总不能让陛下拉下脸,亲自来哄吧。

这就是四殿下不懂事了。

瞅了瞅四下无人,李尚书方才走上前,低声劝道:“陛下毕竟是九五之尊,殿下不妨向陛下服个软......”

景瑞跪着不吭一声,眉毛也没动一下。

“这......”李尚书又劝了几句,见对方没反应,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唉声叹气离开了。

张德全站在门口守着,瞧着时辰差不多了,这才悄悄命人去淑德殿报信。

得知儿子被罚了,淑妃一刻不敢耽搁,急忙赶来御书房。

“瑞儿!”

远远瞧见景瑞跪在门口,淑妃瞧着又心疼又难受,可没有帝王的吩咐,她又不敢私自叫景瑞起身。

走到景瑞近前,淑妃深吸一口气,“母妃问你,外头那些谣言,可是你命人传播的?”

景瑞抬起头,声音沙哑的厉害,“母妃也不信我?”

淑妃看了儿子好一会儿,似是下定什么决心,点点头,“好,我知道了。”

“娘娘——”

张德全阻拦不及,眼睁睁看着她闯进了御书房。

淑妃在来的路上便了解了缘由。

得知景瑞被罚,又是因为谢鸾,对皇后愈发恨之入骨。

如今听景瑞亲口说此事不是他干的,她无论如何也要为她的儿子讨回公道。

“陛下!”

淑妃心情急切,提着裙摆奔入御书房,甚至忘了行礼。

“瑞儿也是你的孩子,您心疼景鸾名声受损,怎么就不心疼心疼瑞儿?瑞儿刚失了孩子……”

“出去。”

帝王搁下狼毫,抬眼打断,“朕何时准你进来的?”

“陛下……”

“张德全——”

“奴在。”

随他话落,两个内侍便要上前。

淑妃连忙跪倒,抬头直视上方的帝王,“臣妾今日来,只说一句话。”

“外头那些谣言与瑞儿无关,陛下这么做,对瑞儿不公!”

淑妃跪在地上,不停哭诉这些年景瑞受的委屈,责怪帝王对他太过严苛,而谢鸾什么都不做,就能轻易得到帝王的偏宠,说到最后甚至扯到了景惜云。

宣德帝一句话也听不进去,听到景惜云,终于不耐烦下令,命人将淑妃带下去。

谢鸾流落在外十多年,他并不觉得偏袒谢鸾有什么不对。

反之,景瑞不向着妹妹也就罢了,反而利用自己未出世的孩子陷害谢鸾。

于公于私,他都不放心将大周的江山交到他手中。

至于外头那些谣言是谁传播的,已经不重要了。

宣德帝想要看到的,只是景瑞的一个态度。

他和皇后没有儿子,只有谢鸾这么一个女儿。

倘若景瑞不能护着谢鸾,这储君之位的人选,他还要再细细斟酌……

淑妃为了儿子大闹御书房,不到一炷香的工夫就出来了。

走之前帝王命人传话,叫景瑞不必再跪,回去静思己过。

四皇子禁足思过的时日继续延长。

宣德帝自觉亏欠谢鸾,命裴定压下外头那些谣言,将谢鸾和裴定二人的婚期定下来,着礼部开始筹备,提前商议出个章程。

太后听说淑妃大闹御书房,隔日就把她叫了来,当面训斥她无理取恼,不知体恤圣上。

淑妃心里委屈,却不敢当面顶撞太后,只得默默受着,等太后训完,领了两本经书回了淑德殿。

几日后,谢鸾和皇后回到皇宫,这段风波已然过去。

皇后回宫,众妃按规矩前来未央宫请安。

看皇后的眼神,恨不得将她生吞活剥。

从未央宫出来,娴嫔与淑妃同行。

“娘娘,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道理,您该比我明白。”娴嫔摇着扇子一句。

淑妃握着扶手,眼神冷冷地盯着她,“皇后从行宫回来一趟,气色瞧着可比从前好多了,哪里像行将就木的样子,你该不会在糊弄本宫吧?”

娴嫔摇扇动作一顿,敛了笑意,“那个乌衡与南疆国师师出同门,绝非江湖骗子一流,那日我提醒娘**……”

“不可能。”

她没那么蠢。

没有十足的把握,她不会冒然出面去见乌衡。

且不说对方是否能为他所用。

稍加不慎,就会把自己搭进去。

平日替别人背了黑锅。

她命人向太医署打听过,乌衡和他们一样,都对皇后的旧疾束手无策。

如今皇后重掌凤印,那丫头又正得宠,有些事情,还得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