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 第二百九十六章 君臣有别

();

店内食客三三两两,谈笑声此起彼伏。她的目光落在食客面前那碗热气腾腾的大骨肉上,汤汁清亮,肉质鲜嫩,香气四溢。

“我能来一碗吗?”苏瑾忍不住咽了咽口水,眼巴巴地看着那碗汤。

朱景玥见她这副馋相,不禁莞尔,“当然可以。”

“老板,再整一份大块肉汤!”苏瑾迫不及待地冲着柜台喊道,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雀跃。

“我也想来一份。”一旁的乔临也开了口,声音温和。

朱景玥见两人如此热切,感到有趣,“那就来三碗吧。”

店家很快端上热腾腾的大骨肉,骨头上的肉经过长时间炖煮,松软可口,轻轻一碰就要掉落。汤汁清澈见底,泛着**的油光。

苏瑾看着碗里的两块大骨,香汤四溢,忍不住深吸一口气。这香味勾起了她的思绪,让她想起小时候在长安时,母亲也常煮这样的汤给她喝。

店家又送来一小碗新鲜的葱花,三人各自添了些。汤里加了胡椒粉,配上新鲜的葱花,香气更加浓郁。

“再来一份!”她朝老板喊道,声音里带着几分愉悦。

“这汤确实不错。”朱景玥尝了一口,眼睛一亮,“难怪这么多人慕名而来。”

乔临放下碗,慢条斯理地擦了擦嘴,“这家店有意思。当初只是个普通的饺子铺子,后来有人指路,开始用大骨熬汤,这才渐渐有了名气。”

朱景玥闻言一愣,“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常来的人都知道。”乔临笑了笑,目光中带着几分深意。

苏瑾眯起眼睛,若有所思,“是前大理寺少卿指点的吧?”

朱景玥一时没反应过来,“什么少卿?”

“欧琰。”乔临轻声道出这个名字,声音很轻,却让朱景玥的表情瞬间凝重起来。

苏瑾环顾四周,这里离大理寺确实不远,来往的食客大多是官差或是武人。她注意到,每当有人提起欧琰这个名字时,周围总会有几个人神色微变。

“你和欧琰是什么关系?”朱景玥盯着乔临,目光中带着审视。

“他是我伯父。”乔临坦然承认,语气平静得仿佛在谈论天气。

“可是陛下有令,欧琰及其子孙五代不得入仕。”朱景玥的声音压得很低。

“我们不是一个地方的,”乔临解释道,手指轻轻摩挲着碗沿,“严格来说,他是我堂叔。”

朱景玥若有所思地看着他,目光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苏瑾给肉蘸了些醋,一边吃一边感叹,“加点辣椒就更香了。这汤虽然鲜美,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听说蜀地有种茱萸果做的辣酱,很是开胃。”乔临说着,目光飘向远方,似乎在回忆什么。

“你不是江南人吗?”朱景玥好奇地看着苏瑾,“怎么对辣味这么感兴趣?”

“江西人也算江南,”苏瑾笑道,眼角眉梢都带着几分得意,“我们那边吃辣的也不少。”

朱景玥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向往,“真想像你们一样四处游历,见识天下风物。”

“城里人向往城外,城外人羡慕城里。”苏瑾放下筷子,语气突然变得严肃,“你衣食无忧,何必羡慕我们颠沛流离?”

“这世上哪有不受委屈的人?就是皇帝也一样。”朱景玥摇头道,有些无奈。

“那不一样,”苏瑾正色道,“做大事的人,自然要受大委屈。普通百姓受的委屈,往往都是无谓的。”

朱景玥忍不住问:“你都知道他是帝王了,为啥不想跪拜?”

“我不是不愿意叩拜,”苏瑾连忙解释,手指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只是暂时不想跪拜罢了。”

“为什么?”

“君臣有别,礼数繁多,我还没学会那些规矩。”苏瑾认真地说,“现在不认,反倒能说话随意些。”

朱景玥听罢大笑,眼中的戒备消散了几分。他解下腰间钱袋塞给乔临,“春闱在即,这些钱你先拿着用。”

乔临推辞再三,最终还是收下了钱袋,沉甸甸的分量让他心中一暖。

朱景玥又取下玉佩递给他,“若找我,就拿这个来王府。”

说完,他便起身离去,背影很快消失在店门口。

“好人啊。”苏瑾望着朱景玥离去的方向,由衷感叹。

“你不是不喜欢他吗?”乔临笑问。

“我是仇富。”苏瑾耸耸肩,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

朱景轩和朱景玥,一个深沉似海,一个率真如风,却都难逃命运的捉弄。

天色渐暗,街上的行人逐渐稀少。苏瑾却不急着回家,反而往城北走去。

“不回家吗?”乔临跟在她身后,看着她神神秘秘的样子。

“得先把东西拿回来。”苏瑾回头冲他神秘一笑。

“苏小灰!”她轻唤一声。

一只通体漆黑的猫咪从屋顶轻盈跃下,稳稳落在她怀里。猫咪蹭了蹭她的手心,发出满足的呼噜声。

来到赵威家的巷子,苏瑾蹲下身,摸着猫咪的背脊低语:“把咱们的玩意儿拿出来,明天给你炸小鱼仔吃。”

猫咪眨了眨琥珀色的眼睛,一跃而起,转眼消失在墙头。月光下,只能看见一道黑影灵巧地穿梭在房檐之间。

“聪明的猫。”乔临由衷赞叹。

两人靠在墙边等待,四周寂静无声。夜风吹过,带来几分凉意。

“皇帝对你很宽容,”乔临突然开口,声音低沉,“为了不失这份信任,最好别提冤案。”

“要不是为了洗白,我何必费心讨好他?”苏瑾反问。

“我来提吧。”

“你是好意,”苏瑾摇头,语气坚决,“但我是苏震之女,就算失败也不过是回长安。你不一样,你前程远大,何必为此冒险?”

乔临微笑道:“我家与别人不同,不以做官为志。”

“那欧琰为何当官?”苏瑾追问。

“因为叔祖父不想被发配边疆,让他去考试。”乔临道,“他一年之内就考中进士,可见天资过人。”

苏瑾惊叹不已,“一年就中进士?”

“伯父对做官本无所求,”乔临继续道,目露追忆,“他在意的是晏氏等人的冤死。”

“所以你不怕丢官?”

“不怕。”乔临坦然道,“我家世代教书,功名于我如浮云。”

苏瑾竖起大拇指,“这活儿就交给你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