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 第二百九十章 春闱在即

();

皇帝直视着她的眼睛:“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是谁?”声音低沉而危险。

“哎呀,小人学识浅薄,算不到那么准。”苏瑾轻描淡写地避开了问题,她端起茶杯,轻轻吹散漂浮的茶叶。

“是吗?”皇帝冷笑一声,也不戳破,“那就称我为朱大公子吧。”

“朱大公子。”苏瑾顺势应下,茶香在唇齿间弥漫。

一旁的赵王见气氛缓和,刚要松口气,就听皇帝道:“给他算一算。”

赵王心头一紧,手中的茶杯差点脱手。

苏瑾转头看向赵王。与皇帝的坦然不同,赵王显得局促不安,目光闪烁,不敢直视她的眼睛。

“二公子气宇轩昂,前途不可限量。”苏瑾沉吟片刻,观察着赵王的反应,“只是有一言相劝:心胸宽广之人,不仅能放过他人,也要学会放过自己。”

赵王一脸茫然,不明白这话中深意。他下意识地看向皇帝,似乎在寻求某种解释。

皇帝皱眉道:“我弟弟性子温和,向来宽厚,道长此言差矣。”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维护,但眼神却若有所思。

苏瑾微微一笑:“两位兄弟情深意重,但愿将来无论遇到什么,都能为对方着想一二,莫要辜负了这份手足之情。”她的目光在兄弟二人之间游移,仿佛看到了某些不为人知的未来。

“不劳你费心,”皇帝哼了一声,“我就这么一个亲弟,自然会待他好。”

赵王感动地看向皇帝,眼中闪烁着泪光。阳光透过窗棂,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苏瑾的目光在兄弟二人之间游移,笑而不语。一旁的乔临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心中明白她必定看出了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算完了,两文钱。”苏瑾伸出手,掌心向上。

皇帝掏出铜钱放在她手心,这才问道:“你师承何人?”铜钱的碰撞声在安静的包房内格外清脆。

“贫道苏三松,拜三玄山山神为师。”她将铜钱收入袖中,动作利落。

“山神?”皇帝顿时来了兴趣,身体不自觉地前倾,“你当真见过山神?”

“自然见过。”苏瑾的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

“此言当真?”皇帝将信将疑,眼中闪着期待与怀疑交织的光芒。

作为皇帝,他对神鬼之说一直抱着矛盾的态度。为了巩固统治,他必须表现出对神灵的敬畏。但内心深处,他始终摇摆不定。这种矛盾在他的表情中一览无遗。

“那你的功法是山神所授?”皇帝继续追问,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

“不是,都是大师兄的功劳。”苏瑾的回答让皇帝瞬间失去了兴趣。

“三玄山?”皇帝突然转变话题,“孟忠是你什么人?”

“五师兄。”苏瑾答得干脆。

皇帝沉默不语,手指再次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苏瑾也不问他为何知道孟忠。她心里清楚他的身份,他也明白她已经看穿,两人心照不宣。包房内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微妙起来。

只是赵王还蒙在鼓里。

“你竟是孟忠的师妹?”赵王惊讶地问,打破了这份沉默,“你们谁的本事更高?”

“自然是我。”苏瑾毫不谦虚,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

皇帝目露怀疑,莫非孟忠是故意安排她来见自己?

不对,自己出宫的事并未告知孟忠,除非他真有通天的本事。但若他有这等能耐,又怎会甘居秋官宁之位?皇帝摇了摇头,将这个想法抛之脑后。

正想着,菜肴已经上齐。香气四溢,勾起了众人的食欲。苏瑾立刻放下一切心思,专注于美食。她的眼睛亮晶晶的,像个找到糖果的孩子。

皇帝看着她的样子,不禁笑着点了点头。这才像个小姑**模样,哪有方才那般锋芒毕露的气势。

“请。”皇帝示意众人动筷,声音中的戒备已经减轻了几分。

四个人都是吃货,一时间只顾着享用美食,谁也没说话。筷子与碗碟相碰的声音在包房内回响,倒也不显得尴尬。

皇帝注意到,苏瑾和乔临的举止竟比自己的弟弟还要自在。他们吃相优雅,却丝毫不做作,仿佛生来就该如此。

“你叫啥?”他放下筷子,问向乔临。

“在下乔临,”乔临温和一笑,擦了擦嘴角,“多谢朱公子款待,这是在下来京城后吃过最好的一顿。”

“看你衣着不像寒门,为何还要靠卖字画度日?”皇帝蹙眉,目光在乔临的衣着上扫过,“春闱在即,考生不该专心读书吗?”

“就像现在外面那些高谈阔论的考生?”苏瑾插话道,筷子指向窗外。

“他们在切磋知识。”皇帝不以为然。

“但春闱考试重在八股文,诗词不过是锦上添花。”苏瑾放下筷子,语气认真起来。

乔临点头附和:“此时真正有实力的考生都在埋头苦读。来这里谈诗论文的,多半是自知无望,想借机结交人脉。”

“结交人脉有何用?科举不就是凭本事考的吗?”皇帝不解地问

“看来朱大公子着实不知道其中的门道啊,这样吧,我带你去王府看看。”

得到皇帝的允许,他们一行人来到王府。

王府门前,人头攒动。

“这是有人过寿?还是婚丧嫁娶,”皇帝不解地问道。

苏瑾探出脑袋,有点玩味看着那一长串排队的人群。她侧头看向身旁的朱大公子,轻声道:“这可不是什么过寿或是婚丧嫁娶,而是赤裸裸的贿赂。”

朱大公子瞳孔骤然收缩,手指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袖。阳光下,那些排队的人群神色各异,有的焦急,有的忐忑,更多的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坦然。

“很震惊吧?”苏瑾笑意盈盈,眼角微微上挑,“我初见时也是这副震惊的模样。但那会来的人还没这么多,今日倒是格外热闹。”她说着,目光扫过那些锦衣华服的人群,“瞧,那边那位穿绿色直裰的,是润州盐商的公子;靠墙站着的是江南布行的东家;还有那个...”

乔临打断了她的话,沉声道:“春闱在即,这些人怕是都为了这个来的。”他的目光在人群中逡巡,不时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