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日常 第二百六十二章 心诚

沉香轩后院,桃儿将叫花鸡小心翼翼地挖出来,用荷叶包好。院子里的花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让人心神安宁。

沈玉又从库房挑了两匹绸缎,正要出门,却见李嬷嬷带着玉环过来,怀中捧着一对蜀锦。

“毅国公府大姑娘已向老夫人认错,老夫人念在两府交好的份上不便追究。”李嬷嬷道,“这是老夫人赏的绸缎,以慰大少奶奶受惊之苦。”

沈玉轻笑:“谁若是不来惹我,我自然好说话。这次既然她主动认错,我也不再追究。但若有下次,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看到沈玉手中的绸缎,李嬷嬷问:“大少奶奶这是要去哪?”

“去谢谢宓太君救了玉雪。”

“那让奴婢把这绸缎送回屋里。”

“不必了。”沈玉将老夫人赏的绸缎一并拿上,“若非宓太君,玉雪性命难保。多送两匹,才显得心诚。”

李嬷嬷和玉环面面相觑。这是在故意不给老夫人面子吗?

李嬷嬷担心沈玉没把老夫人的警告放在心上,却又不敢多问。看着沈玉远去的背影,她叹道:“大少奶奶待人接物远比我想的周到。”

玉环这才明白:宓太君救了狗,大少奶奶马不停蹄地奉上四匹上等绸缎以表谢意,这是知恩图报的表现。

夜幕降临,绿竹轩内,秦玉瑶坐在梳妆台前,看着铜镜中的自己。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面,眼神飘忽不定。

“姑娘,”丫鬟小声道,“上官小姐那边传话来,说事情都办妥了。”

秦玉瑶点点头,却没有说话。铜镜中倒映出她略显苍白的脸色,眼底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秦玉瑶赶紧躺回床上,拉上纱帐。

“大姑娘,老夫人让我来看看您的身子可好些了?”是李嬷嬷的声音。

“多谢老夫人挂念,”秦玉瑶虚弱地说,“已经好多了,只是还有些乏。”

“那您好好休息。”李嬷嬷转身要走,又停下脚步,“对了,大少奶奶今日去给宓太君送了四匹绸缎,说是感谢救了玉雪。”

秦玉瑶的手指微微一颤,攥紧了被角。

待李嬷嬷走后,她才长出一口气,却又陷入了新的忧虑。沈玉这般举动,是真的只为了感谢宓太君,还是另有深意?

夜色渐深,院子里传来虫鸣声。秦玉瑶辗转难眠,脑海中不断回想着今日发生的一切。她知道,这件事虽然暂时平息了,但未必就此结束。

沈玉站在幽兰苑门前,望着眼前这座幽静的院落。青石板路两旁的海棠花开得正艳,花瓣随风飘落,在地上铺就一条粉色的绸缎。院内寂静得仿佛与世隔绝,只有偶尔传来几声鸟鸣。

“大少奶奶,宓太君很少出门,也不与府里人来往,恐怕不会见您。”领路的小丫鬟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蝇,“听说她来府上已有三年,却从未参加过任何宴会。”

桃儿皱起眉头,不满地嘟囔:“这话说得不对吧?前几日宓太君不是亲自把玉雪送回沉香轩的吗?”

小丫鬟脸颊泛红,支支吾吾道:“这...这是府里人常说的。这位贵夫人还认得回府的路不,奴婢可在此等候。”

“不必了。”沈玉微微一笑,示意她退下。

迈入幽兰苑,庭院更显空旷。廊下无人,檐角挂着的风铃随风轻响。这种冷清,让沈玉恍惚间以为回到了西陵侯府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

“有人吗?”桃儿提高声音喊道,声音在院中回荡。

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个身着藕荷色衣裙的小丫鬟匆匆跑来,警惕地打量着她们:“你们是谁?怎么来幽兰苑了?是不是走错路了?这里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的。”

这连珠炮似的发问,让沈玉不禁莞尔。看来这幽兰苑确实少有访客,连个生面孔都要这般盘问。

“这是我家大少奶奶,”桃儿挺直腰板,语气里带着几分骄傲,“特来感谢宓太君救了我家的狗。”说着,将手中的锦盒往前递了递。

小丫鬟闻言,神色立变,慌忙接过锦盒,脸上的警惕瞬间化作恭敬:“原来是大少奶奶,奴婢该死,竟没认出来。”

“无妨。”沈玉轻声道。

“夫人在凉亭里做针线。”小丫鬟引路道,“请大少奶奶随我来。”

穿过曲折的游廊,眼前豁然开朗。一座六角凉亭掩映在垂柳之中,纱幔随风轻扬。亭中,一位戴着面纱的女子正专注地绣着什么,纤细的手指在绣绷上翻飞。阳光透过柳叶的间隙洒落,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画面让沈玉不由得想起了吴越水乡里的闺中仕女图,带着几分超然物外的意境。

“夫人,大少奶奶来了。”小丫鬟轻声禀报。

宓太君闻声抬头,起身相迎,却不发一言。她的动作优雅从容,却给人一种说不出的疏离感。

气氛一时有些尴尬,直到小丫鬟解释:“我媳妇儿成了哑巴。”

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击在沈玉心上。北魏送来的妾室竟是个哑女?难怪西平郡主对她如此轻视,难怪她深居简出。一时间,沈玉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宓太君做了个请坐的手势,动作端庄优雅。小丫鬟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显然是常备之物。

沈玉注意到石桌上的绣篓,里面放着一件未完成的锦袍。白鹤展翅欲飞,每一根羽毛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要破绷而出。

“这绣工当真精妙。”沈玉由衷赞叹,“我从未见过如此传神的刺绣。”

“是给大少爷做的。”小丫鬟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慌忙低下头。

宓太君提笔写道:请大少奶奶帮忙转交。

随后命人取来三套锦袍,每一件都精美绝伦。

还未等沈玉回过神,宓太君已拿起尺子要给她量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沈玉愣在原地,而桃儿却机灵地伸出了胳膊。

这一幕让沈玉哭笑不得。她看着宓太君认真的侧脸,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量完尺寸,宓太君又写道:“十日后便可完成。”

沈玉略坐片刻便告辞。临走时,桃儿还不忘和小丫鬟约定改日来学打络子。

回到沉香轩,沈玉细看那几件锦袍。每一针每一线都透着匠心,就连暗纹都精致得令人叹服。

“姑娘,这可是上等云锦呢。”桃儿爱不释手,手指轻抚着锦袍上的纹路,“宓太君的针线功夫真好,要是姑娘也能...”

“下辈子吧。”沈玉打断她的话,轻笑道。

她知道桃儿在想什么。就像她莫名其妙会了医术,桃儿怕是以为她也能突然会绣花。想到这里,沈玉不禁莞尔。

不过,看着这些锦袍,沈玉倒是生出了一个主意。

“桃儿,去把绸缎拿来。”

宓太君的善意让她感动,或许,她也该做些什么回报。这个看似孤独的女子,或许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声感谢。

夜色渐深,沈玉坐在灯下,翻看着医书。书页上记载着各种药方,其中不乏治疗喉疾的偏方。她的目光在某个方子上停留许久,若有所思。

桃儿端着茶进来,见她专注的模样,轻声问道:“姑娘,您是在想宓太君的事吗?”

沈玉合上书,望着窗外的月色,轻声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楚,而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对方点亮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