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褚秀娥搅动着手指,“这可是难得的外国客人啊!要是能做成这单生意,说不定以后还能介绍更多客人来。再说现在风声这么紧,要是能把货卖到国外去......”
褚卫国陷入沉思。确实,如果能打开外国市场,风险会小很多。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正当叔侄俩商量对策时,两名外国人已经拎着新买的羊绒衫,向友谊商店对面的小巷走去。
郑峰正靠在墙角抽烟,看着街对面"雅韵"服装店紧闭的大门,心里盘算着这档子事。他已经打点好了各路关系,就等着消息。
忽然,两个外国人朝他走来。郑峰立刻收起烟,挤出笑脸:“哈喽!”
“请问,你这里可以换中国钱吗?”其中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用蹩脚的中文问道。
“当然可以!”郑峰热情地招呼他们进了小巷深处进行交易。
他不知道,这两个外国人的出现,将会成为打开真相的第一把钥匙。
失窃后的这几天,林玉环除了必要的大学课程,她几乎跑遍了所有可能销赃的地方,从城东的小商品市场到城西的百货大楼,甚至连城郊的地下交易市场都去了。可惜,所有的努力都如同大海捞针,毫无收获。
这天,她上完数学系的英语课,收拾好教具,林玉环背着包直奔姜边的地下市场。暮色四合,市场里的灯光一盏接一盏亮起来,像是散落在地上的星星。
徐长福的摊位在最里面的角落,平日里生意不错,认识不少做服装生意的人。林玉环抱着一丝希望,快步走了过去。
“徐哥,最近有什么消息吗?”她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期待。
徐长福正在整理货架,闻言回过头来:“玉珠啊,我正想给你打电话呢。”他放下手中的衣服,压低声音说道,“最近确实有人在卖羊绒衫,不过都是零星几件,看起来不太像是一批货。”
林玉环的心沉了下去,但还是追问道:“能打听到是谁在卖吗?”
“这个不好说,”徐长福摇摇头,“不过我会继续帮你留意的。对了,你要不要去找找老马?他在这一带混得久,消息灵通。”
“好,谢谢徐哥。”
离开地下市场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林玉环裹紧了外套,寒风吹得她直打哆嗦。这个季节,羊绒衫正是最畅销的时候,可她的店里却空空如也。
推开家门,意外地看见郑峰坐在客厅里。他一见到林玉环,立刻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玉珠,总算等到你回来了!”郑峰搓着手说,“有消息了!”
“什么消息?”林玉环快步走过去。
原来下午郑峰在街上遇到两个外国人,从他们手里看到了跟林玉环店里一模一样的羊绒衫。这种款式是林玉环特意定制的,市面上根本买不到。顺着外国人指的方向找去,竟然是“丽雅”制衣铺。
“褚卫国的店?”林玉环眼睛一眯,心里涌起一股寒意。难怪那天晚上会丢货,原来是有人在背后使坏。
“郑哥,你进去看了吗?”
“没有,我怕打草惊蛇。确定位置就赶紧来找你了。”郑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但看到林玉环皱眉,又悻悻地放了回去。
这时,郑春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排骨汤走了出来:“先别说这些了,吃点东西吧。你这两天都没好好吃饭,我看你脸色都不好了。”
看着郑春担忧的眼神,林玉环心里一暖。她接过碗,勉强喝了几口:“谢谢春姐。”
“郑哥,”放下碗,林玉环直视着郑峰的眼睛,“你认识会开锁的人吗?我想今晚去"丽雅"制衣铺看看。”
郑峰眼睛一亮,拍了拍胸脯:“这事包在我身上,我就会开锁。”
林玉环惊讶地看着他:“你还会这个?”
“以前在工厂当学徒的时候学的。”郑峰嘿嘿一笑,“没想到现在还能派上用场。”
郑春在一旁急得直跺脚:“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太危险了!要是被抓住怎么办?”
“春姐,你放心,”林玉环握住她的手,“我们会小心的。再说了,那些羊绒衫本来就是我的,我只是去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夜色渐深,街道上只剩下昏黄的路灯。林玉环和郑峰躲在一棵大树后面,等待着最后一个巡逻的联防队员离开。
十一月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寒意,林玉环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她望着不远处“丽雅”制衣铺的招牌,想起前几天褚卫国还在她店里转悠,脸上带着虚伪的笑容,心里就一阵发冷。
“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过去吧。”郑峰低声说道。
两人弯着腰,借着建筑物的阴影,悄悄靠近店门。郑峰从口袋里掏出一根铁丝,开始捣鼓门锁。
林玉环的心跳得厉害,手心全是冷汗。她知道这么做有风险,但为了找回自己的货物,她别无选择。那批羊绒衫是她全部的身家,如果找不回来,这个冬天怕是要熬不过去了。
夜风吹过,带来远处的狗叫声。林玉环紧了紧衣领,眼睛死死盯着四周,生怕有人经过。她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各种可能发生的场景:如果被抓住了怎么办?如果货物已经被转移了怎么办?如果...
“咔嗒”一声,门锁开了。
郑峰轻轻推开门,示意林玉环跟上。两人蹑手蹑脚地走进去,借着从窗外透进来的微弱光线,开始搜寻货物的踪迹。
店里堆满了各种衣服,林玉环小心翼翼地翻找着,生怕碰倒什么东西。突然,她的手摸到了一个熟悉的触感——那种特殊的羊绒面料,她再熟悉不过了。
“郑哥!”她压低声音喊道,“在这里!”
郑峰快步走过来,打开手电筒。灯光下,一摞整整齐齐的羊绒衫赫然在目,每一件都是牡丹的商标。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脚步声。林玉环和郑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