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称仰头将竹筒里的酒一饮而尽,喉结滚动间,一滴晶莹的液体顺着眼角滑落。
他用力拍了拍庄炎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来,咱们俩是幸运的,活着的就要替牺牲的多喝几碗!”
张金称说得不错,自从突击队成立一来,他们几次在生死边缘徘徊,完成了一次次艰险的任务,从而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雷军、乐就、高尚……他们每一个都是最优秀的特种兵,每伤亡一个都让会让人心疼的无法呼吸。
可这就是他们的使命,为了祖国为了……他们宁愿牺牲一切。
庄炎沉默地接过酒碗,指尖微微发颤。
他望着篝火映照下张金称布满风霜的脸,那些刀刻般坚毅的脸上藏着太多说不出的故事。
远处传来夜枭的啼叫,仿佛在为逝去的英魂唱着挽歌。
“雷军这小子最好喝酒,”庄炎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一片落叶,“有一次,我们参加J区演习……”火堆里爆出几点火星,照亮了他泛红的眼眶。
雷军是庄炎最好的搭档,关系也最铁,平时都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他的牺牲,庄炎是最无法悉怀的一个。
张金称从怀里摸出个磨损的军牌,金属表面还带着他的体温。“这是乐就的。”他粗粝的拇指摩挲着上面的编号,“这小子总跟我说等他退役了就回老家开家拉面馆,我觉得这小子能行。
因为他做的拉面加上牛肉跟辣子,贼拉好吃.”
张金称的声音突然哽住了,他拿出手里的照片,照片里是高尚、乐就他们当年参加特种部队选拔时的训练照片。
乐就晒的乌黑的面庞上,笑得露出一口白牙,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默默地盯着篝火噼啪作响,晚风起的火星飞溅。
庄炎仰头灌下一口米酒,辛辣的液体灼烧着喉咙,却压不住胸口翻涌的酸涩。
他又想起最后来“金三地区”前,雷军偷偷往他背囊里塞了两包红塔山,还挤眉弄眼地说:“猴子,这可是我从张队那儿顺来的,你小子省着点抽。”那包烟现在还压在他枕头底下,已经潮得不能抽了。
“'钢钉'老子好想你啊……”
夜风卷着焦糊味拂过营地,远处传来换岗士兵的脚步声。
篝火中央,几个自卫队的小伙子正围着那堆最大的篝火跳起了传统的民族战舞。
他们赤着上身,腰间系着红绸,手中的木棍有节奏地敲击着地面。
火光映照在这些年轻人的脸庞上,每一双眼睛里都跳动着希望的火苗。
“阿叔!”一个扎着马尾辫的瘦弱小女孩怯生生地拽了拽张金称的衣角,递上一个用野花编成的花环,“送给你,最勇敢的叔叔!”
张金称终于笑了他蹲下身低着头,让小女孩把花环戴在自己脖子上。
伸手摸了摸小女孩的小脑袋,张金称笑着说道:“谢谢你,美丽的姑娘,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阿伊莎!”阿伊莎一点也不怕生,脆生生地回答道。
“那阿伊莎你的家人在哪里?”张金称很喜欢这个大大方方的小姑娘。
阿伊莎指着不远处,一对阿瓦山寨的山民说:“那是我的阿爸阿妈。”说着还招了招手。
张金称笑着跟那对山民夫妇点点头,这对夫妻则是满脸真诚地双手对他点头回应。
阿伊莎明亮的眼睛在火光中闪烁着纯真的光芒,她歪着头问道:“叔叔,你们是夏国来的吗?阿妈说你们是来拯救我们的。”
张金称喉头微动,轻轻点头:“是啊,我们来自夏国,跟你们一样,那里也有我们的家,也有我们想守护的人。”
阿伊莎似懂非懂地眨眨眼,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皱巴巴的水果糖,塞进张金称粗糙的手心里:“这是阿那名医生姐姐送给我的,我就送给叔叔吃吧,可甜了!”
张金称望着掌心里那颗已经有些融化的水果糖,糖纸在火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他小心翼翼地将糖纸剥开,把糖块放进嘴里,甜味在舌尖化开的瞬间,仿佛冲淡了这些日子所有的苦涩。
“嗯,真甜。”他揉了揉阿伊莎的头发,声音有些发颤。
小女孩咯咯笑着跑开了,红绸裙摆在夜色中划出一道欢快的弧线。
这时,阿贵走了过来,笑着道:“老张,来吧,一起跳起来,呦呵……”
张金称和庄炎也暂时放下了心中的悲伤,和一群山民们围着篝火跳起来了欢快的舞蹈。
篝火越烧越旺,火星随着舞步的节奏四溅。
张金称笨拙地跟着山民的舞步,腰间红绸随着动作飘扬。
庄炎看着平日里严肃的队长此刻笨手笨脚的模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火光中,他仿佛又看见雷军那张总是挂着痞笑的脸,正冲他挤眉弄眼。
这一晚,“阿瓦山寨”里的所有人是最快乐的,这里的山民们心中纷纷有了期盼,觉得生活终于有了盼头了。
张金称跳得满头大汗,却觉得心里前所未有的轻松。
他抬头望向星空,银河像一条璀璨的缎带横贯天际。
阿伊莎不知何时又跑了回来,小手紧紧攥着他的衣角,跟着大人们的舞步蹦蹦跳跳。
这时,一名寨子里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过来,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感激的笑容。
老人颤巍巍地举起一杯米酒:“勇士们,感谢你们帮我们脱离了苦海。这杯酒,敬你们!”
张金称连忙上前扶住老人,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米酒的醇香在唇齿间蔓延,让他想起家乡的稻花香。
远处传来悠扬的芦笙声,几个寨子里的青年男女正在演奏古老的曲调。
“队长,你瞧……”庄炎突然指向天空。
一颗流星划过夜幕,拖着长长的尾巴消失在群山之后。
张金称抱起阿伊莎,小女孩兴奋地拍着手:“是流星啊!我要许个愿……”
篝火渐渐变小,但欢乐的气氛丝毫未减。
几个自卫队的小伙子开始表演起搏斗技巧,引来阵阵喝彩。
阿伊莎的父亲也加入了表演,展示着祖传的狩猎功夫。
张金称注意到,这个看似瘦弱的山民,动作却异常矫健有力。
夜深了,寨子里的人们陆续散去。
……
近日,阿贵带领团队对“阿瓦山寨”展开了一次详尽的人口普查。
调查结果显示,历经数次动乱后,山寨现有人口已锐减至不足八千之数。
这个数字若放在国内,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大型村落的规模。
然而在“金三地区”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这样的人口基数却足以超越许多小型城镇。
阿贵向张金称介绍道:“'阿瓦山寨'全盛时期曾拥有超过一万三千多人口,是方圆数十里内首屈一指的人口聚居地。”
难怪米家能当初能在此地扎根数十年,称霸一方。
这不仅得益于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天然优势,更因其庞大的人口规模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相较之下,“老苗寨”仅有一千余人的规模,与“阿瓦山寨”相去甚远。
如今,“阿瓦山寨”脱离米家掌控的苦海已如同“老苗寨“一般,完全处于“双边贸易公司”的掌控之中。
若能成功地将“阿瓦山寨”改造,“替代种植计划”定能事半功倍,取得突破性进展。
“阿瓦山寨”不仅人口多,而且掌控的耕地面积更多。
这里交通方便,土地肥沃,且水资源极其丰富,非常适合大规模种植农作物。
可惜,这样的肥沃的土地在米高手里彻底沦为英苏的种植地。
可惜,好好的一一方水土让米高糟蹋的不成样子了。
因为,这种植英苏还会破坏生态环境。
英苏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会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
同时,英苏的种植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平衡。
在米高的TZ下,阿瓦山的山民守着这样的土地,却连饭都吃不饱,只是养肥了米高一家。
随后这几天,阿贵带领山民将所有土地上种植的英苏铲除干净。
铲除英苏后,农业技术人员检测发现这里的土地暂时还不适合马上种植农作物,因为肥力不行。
这了急坏了阿贵和山寨里所有的山民们,土地上不能种植农作物,山民们的收入该怎么办?
张金称站在田埂上,望着眼前这片贫瘠的土地,眉头紧锁。
他弯腰抓起一把泥土,在指间捻了捻,干燥的土块立刻碎成了粉末。
“队长,化验结果出来了。”庄炎快步走来,递上一份报告,“土壤酸化严重,有机质含量不足1%,至少要经过三个月的改良才能种植。”
阿贵在一旁急得直搓手:“啊,三个月?那这段时间山民们没了收入,吃什么?”
“阿贵大哥,你先别急。
我看这样,我让贸易公司马上联系国内的农业公司购买适合贫瘠土壤种植的农作物种子,另外大量的购买化肥。
我们先度过这一段时间,等今后土壤的肥力达到要求,再改种那些经济作物……”张金称想了想说道。
张金称的话让阿贵稍稍安心了些,但眼中仍带着忧虑。
这时,阿伊莎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捧着一把野花:“叔叔,你看!这些花在石头缝里都能长出来呢!”
小女孩天真的话语像一道灵光闪过张金称的脑海。
他蹲下身,轻轻**阿伊莎的头:“你说得对,生命总能找到出路。”转身对阿贵说:“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们可以先组织山民种植一些耐贫瘠的短期作物,比如红薯、木薯,再配合养殖业,应该能解决燃眉之急。”
每天清晨,阿瓦山寨里响起了久违的劳作声。
妇女们忙着在房前屋后开辟菜园,男人们则在山坡上修建梯田。
老城的“双边贸易公司”送来了国内购买的第一批农作物种子和先进农业生产具已经运到,几个老山民正兴奋地跟着农技员学习使用手扶拖拉机。
阿贵觉得如今浑身都是干劲,他带着技术人员走遍山寨周边的每一块土地,绘制详细的土壤改方案。
农技员发现有阿瓦山寨有些区域的土质相对较好,可以尝试种植一些速生蔬菜。
“看这里!”阿贵指着一处山泉旁的洼地,“这里的土壤湿度大,可以先种些水芹和空心菜。”
“刘家庄农垦集团”下属农业研究所,派来支援的专家也到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指着这里的大山说:“你们可以利用山寨的坡度优势,发展立体农业。
上层种果树,中层种耐旱作物,下层发展养殖,形成生态循环。”
夜幕降临,山寨的议事厅里灯火通明。
张金称将一份详细的过渡期计划书交给阿贵:“这是未来三个月的工作安排,包括土壤改良、短期作物种植、养殖业发展和手工艺品制作四个部分。”阿贵仔细翻阅着,脸上的愁容渐渐舒展:“太好了!这样大家都有活干,有饭吃!”
月光下,山寨的田野里传来此起彼伏的蛙鸣。
阿伊莎的父亲孟山蹲在自家吊脚楼前新翻的田埂边,小心翼翼地将第蔬菜种子埋入土中,再从木桶里打出一瓢水浇上。
不久后,孟山他们一家就可以吃到自己种植的瓜果蔬菜。
孟山还听说山寨山民自治委员会领导说过,今后每家每户还可以养猪养牛羊,养家禽,除了自家吃以外,剩下的还可以卖给山寨的“供销社”换取金钱或者其他生活物资。
现在这个曾经只会种植英苏的山民孟山,他此刻的眼中闪烁着叫做希望的光芒。
夜深人静时,张金称独自站在山寨最高处的瞭望台上。
远处群山如墨,近处新开垦的梯田在月光下泛着银光。
他想起白天看到的一幕:几个七八岁的孩子围在农技员身边,好奇地摸着新到的农具,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第二日清晨,山寨里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在原来的山寨军营里,临时搭建的小学堂正式开课了。
“双边贸易公司”从国内请来的小学教师正在教孩子们认字,黑板上写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阿伊莎端坐在第一排,小手举得高高的,抢着回答老师的问题。
与此同时,山寨的一些工匠们也没闲着。
老木匠孟岩带着徒弟们,用这里漫山遍野的竹子优质木材制作家具。
“这些可以拿去集市上卖,”孟岩边刨木头边说,“我年轻时跟着父亲学过这门手艺,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了。”
中午时分,山寨飘起了袅袅炊烟。
妇女们用新收获的野菜和“贸易公司”运来的面粉,做出了香喷喷的烙饼。
大米饭虽然吃着香,但是也不能顿顿吃。
如今缴获了米高的所有资金后,“双边贸易公司”是鸟枪换炮,资金充足。
张金称索性就从国内廉价进口了一大批优质小麦,作为“阿瓦山寨”的储备粮用。
阿伊莎的母亲特意多做了几张,送给正在测量水渠的技术人员。
“尝尝我做的烙饼合不合你们的胃口,”她笑着说,“等明年我们这里的粮食丰收了,我一定请你们吃更好的。”
议事会上,张金称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国内有三家农业企业愿意前来勘察我们这里的种植环境,不出问题的话……”会场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阿贵激动地站起来:“这下大伙儿的心更踏实了!”
“都先别急着高兴啊,还有呐!
由于我们阿瓦山寨附近像紫檀、红木、梨木等名贵木材资源丰富,加上这里紧靠撒温江,又距离老城不远,交通运输方便,国内有名的投资公司'京西投资'集团就想在我们这里投资一座大型木材厂……”张金称又宣布了一条好消息。
“啊!这是真的吗?”有的人不敢置信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