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真相(4)
“蛮族被沈家阻在关外几十年,与沈家有不共戴天之仇,如果有机会能杀死沈家人,他们一定会欣然答应,何况你与蛮族早有勾结合作,联系上他们并不难。”
“于是,你们的计划很快就成型了,趁着我父兄回京述职之际,你偷偷放蛮族入关,让他们埋伏在夜狼山中。”
“一切准备妥当后,你便紧急传信回京,说边关告急,让我父兄即刻返回坐镇。”
“为了不留下马脚,你没敢把这道虚假的剧情报到朝廷,而是传到了我父亲手上。你在我父兄身边监军多年,对我父兄的性格都有所了解,他们都是重视边防的人,只要得知蛮族攻城情况危急,他们一定会快马加鞭赶回边关。”
“甚至,你可能还在信里说,你已经另传文书向朝中说明情况,让我父兄不必向朝廷禀告此事,即刻返回边关。”
“这样一来,就解释了为何我父兄收到密信后,没有向朝中说明情况,而是直接带着我三位兄长离京,因为我父兄以为,你已经向朝廷送出急报,不需要他们再禀告一次,同时边关危急时间紧迫,也不容他们耽误片刻,他们只会以边关战事为优先。”
沈玥目光紧盯着窦元武,说得字句清晰,条理分明。
这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差。
窦元武利用了她父兄对战事的紧张,以有心算无心,诱骗她父兄赶完边关。
而她父兄对此毫无防备,他们想不到窦元武会拿边关战事开玩笑,因此信以为真。
那封边关告急的密信也被她父亲一并带走,朝廷完全蒙在鼓里,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
窦元武只是皮笑肉不笑地听着,既不承认也不反驳。
“从京城到边关千里迢迢,快马加鞭也要好几日,而我父兄为了节省时间,很自然地舍弃了绕远的官路,选择从夜狼山的小路走,正好落入你的陷阱。”
沈玥深吸一口气,喉咙里仿佛泛出血腥味。
她一字一句地说:“你让蛮族大军提前埋伏,杀了我父兄一个措手不及,但即便如此,我父兄也奋力反抗,他们身上带着信号箭,定然会向边军求援。只要有边军看到了求救信号,你就没有理由阻拦。”
“于是,为了这场杀人灭口的戏码做得更真实,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派出了定康城五万边军,入夜狼山救援主帅,然后被早有埋伏的蛮族大军全部歼灭!”
她不知道窦元武究竟放了多少蛮族入关,但她父兄从京城离开时,没有带一个下属,只有他们自己。
四个人面对蛮族早有埋伏的军队,哪怕只是几百几千人,也是以卵击石。
她父兄可能都没有等到定康城的边军援救,便已经战死。
而五万边军一无所知地进入夜狼山时,又是钻进了蛮族早有准备的陷阱,等待他们的只会是一边倒的屠杀,奋力反抗也毫无生路。
五万边军,全军覆没!
沈玥不敢相信那是怎样惨烈和绝望的景象,那五万边军战死之前,可能都不知道蛮族为何会出现在大燕境内,真正是死都不明白怎么死的。
“战事结束后,蛮族按照你的要求,带走了所有边军的尸体,应该是丢到了龙甲坡上,用来伪造战场帮你圆谎。而我脚下这片真正的战场,则被泼上火油焚烧,以山火的名义,彻底掩盖痕迹。”
“蛮族不是一个任劳任怨、听你指挥的工具人,他们愿意帮你做事,必然是有利可图,所以我猜,你和他们达成这场交易付出的筹码,应该就是定康城!”
“所以,你才会借着救援的名义,一口气派出定康城五万精锐,这远远超出了正常派兵的范围,你的真实目的只是让他们去送死,好为接下来丢失定康城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蛮族收拾完战场后,便从背后反攻定康城,你肯定也从中做了手脚,最后的结果就是蛮族毫不费力地攻下城池,你则带着剩余边军逃走,整个交易到这里应该就结束了。”
沈玥说到这里,眼神冰冷地看着窦元武,“我不明白的是,定康城的沦陷,你可以甩锅到我父兄头上,但临潼城和洛城的沦陷就不一样,连丢三城罪责滔天,你身为监军也难辞其咎,你不可能做这种自损八百的蠢事,但为何最后还是做了?”
窦元武脸上彻底没了表情,显得格外阴郁,用一种难以形容的森冷目光看着沈玥。
“没想到啊,沈家还是有聪明人的,你倒是比你父兄聪明的多,明明才到边关不久,竟然都查到这一步了!”
沈玥冰冷道:“我父兄不是不聪明,只是他们低估了人心阴暗,不曾防备身边竟藏着你这样的毒蛇,为了一己私欲,连通敌卖国、屠戮同僚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通敌卖国……哈哈哈,那算什么?”
窦元武轻蔑冷笑起来,“只要该死的人都死了,谁有证据说我通敌卖国?现在朝堂民间,人人都在骂你沈家贪功冒进,跟我又有何干?”
沈玥没有跟他争论口舌。
燕绝道:“你与蛮族合作,本就是与虎谋皮,现在这种局面不就是你被蛮族反捅了一刀吗?”
窦元武笑容僵住。
燕绝继续道:“你在奏报上极力宣扬沈家的过错,将三城的沦陷尽数推到沈家头上,但却无法掩盖这其中的疑点和猫腻。正因为这些疑点和猫腻,才引起了朝中对沈家战败一事的怀疑,父皇原本打算让你父亲作为元帅监军,最后也改成了萧挺,还派我做钦差前来调查。”
“如果蛮族真想与你合作,考虑你的处境,他们拿到定康城后就该适可而止。”
“但是蛮族没有,他们拿下定康城后贪心不足,紧接着又逼你交出临潼城和洛城,恐怕还威胁你了吧?所以你不得已舍弃了临潼城和洛城,退到嘉南关,还要想办法向朝堂解释缘由,留下了大量破绽。”
燕绝冰冷而讥诮地说:“被盟友背刺逼上绝路,还懵然无知,哪来的脸面讥笑他人不够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