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从1996开始 第五百七十九章 舆论评价和《龙门飞甲》首映

“张一谋导演新片《金陵十三衩》火热上映,首日狂揽八千六百万票房。”

“《金陵十三钗》一票难求!”

“铭记历史,《金陵十三衩》再次告诉我们,三七年的金陵城灾难不可忘怀。”

“遥遥领先,《金陵十三衩》首日票房占当日票房大盘的百分之八十二。”

……

《金陵十三钗》首日票房出来之后,自然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还有电影上映的盛况,也是媒体报道的重点。

现在国内能够让观众在电影院排起长队等候买电影票的导演也就刘周和张一谋了。

或许还要加上江文,《让子弹飞》之后让他在观众的口碑直接飞升。

都有些这部电影的死忠粉到处嚷嚷着要给《让子弹飞》申遗。

所以江文下部电影,肯定是会备受观众期待的。

由于嘉禾控评,目前网上关于电影的负面评论倒是很少,大部分还都是对电影的正面评价。

这也是正常操作,任何一部电影上映,尤其是大片,出品公司前期都会控评,防止对家或者其他公司刻意抹黑。

因为电影上映的前一周是电影收割票房的最关键时期。

如果被搞得口碑太差,会非常影响电影票房。

除非你电影实在太烂了,大规模上映之后被众多网友吐槽,控评才没什么作用。

而刘周让微博关注的是那些**歪了的博主,电影上映期间还满嘴喷粪引导舆论的话,就直接封号。

其他一些负面评论就不用理会。

嘉禾自会用正规手段或者说常规操作来为《金陵十三衩》保驾护航,就比如现在的控评是常见的一种方式。

不过网上的负面评论暂时好控制,电影评分就控制不了了。

电影上映首日,《金陵十三钗》在豆瓣有超过十二万人评价,打出6.8的分数。

这个分数还算是不错的了,原时空豆瓣评分直接不及格。

前世豆瓣评分没多少公信力,就是因为恶意刷分的情况严重。

经常电影还没上映,就有一大批先入为主的观众去打低分。

这就是好莱坞电影评分为什么始终比同档次的国产电影要高个一分的原因了。

很少也有人会去给一部没看过的国外电影打低分,因为你对导演、演员都不太熟。

反而国内这些导演、演员,不管是谁都有大量观众不喜欢,还没看电影就顺手给个1星了。

这一世,豆瓣被新浪收购,评分机制要严格许多。

首先一点就是电影在没上映之前,是不允许评分的。

然后发现电影评分异常,会有人工检测,将那些明显恶意刷分的账号封禁,刷出的评分也会被剔除。

所以如今的豆瓣让网友和影迷信任地多,不少机构还有个人最开始判断一部电影的好坏,首先都是根据豆瓣评分。

不过就算豆瓣竭尽全力完善评分机制让其尽可能地客观,但是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水军总是能够找到漏洞。

他们控制的账号不再是搞那种新注册的好,而是一直在豆瓣里养着,平时也正常评分。

后面一旦收钱要办事了,他们就控制这些账号去刷分。

这样的情况就连人工审核都发现不了。

显然《金陵十三衩》还是被某些人给盯上了。

6.8分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是不错,但这是第一天的评分,而不是最终评分。

一般像这种没有引起观众大规模吐槽的电影,评分很多都是七点几分甚至八分以上。

因为最先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大部分都是导演或者电影主创的粉丝。

他们评分的时候普遍会给的更高一些。

现在《金陵十三衩》第一天才6.8分,显然也是有人出手了。

第一天都才6.8分,等电影下画最终稳定评分还不得不及格。

不过这影响倒是不大,电影上映期间,观众更多的还是看网上的舆论风向。

如果不是太多人喷的话,他们如果有观影计划的话,一般都是会走进电影院的。

与此同时,各大影视公司高层也同样看到了《金陵十三衩》的首日票房数据。

众人不约而同地沉默下来。

预料到这部电影会爆,但当电影真爆了,还是让他们非常羡慕嫉妒。

首日八千六百万,如果后面不拉跨的话,最终票房起码六个亿以上。

而除了江文的《让子弹飞》,目前国产电影六亿票房以上的,全都是嘉禾出品的。

看《金陵十三衩》的口碑可不差,那电影票房或许都不止六亿,七亿乃至八亿都有可能。

这怎么可能让他们不眼红?

后续电影的票房走势也果如他们预想的差不多。

继首日拿下八千六百万之后,次日周六,电影再次轰下九千七百万票房,差三百万破亿。

这时嘉禾也使了点力气,再次提升了电影三个点的排片。

周日,《金陵十三衩》狂揽1.05亿票房,成为国内第四部,国产电影第三部单日票房破亿的电影。

首周末三天,电影总共拿下了2.88亿。

这个成绩再次让圈内有些人沉默,然后也被媒体大肆报道。

不过随着电影大规模上映了三天,此时网上关于电影的负面评论也多了不少。

喷的点主要集中在三点。

一就是键盘侠经常喷的电影消费苦难。

只要是涉及灾难电影,他们几乎都会拿这来说事。

之前的《唐山大地震》如此,而且国外的情况也差不多,当初《辛德勒的名单》同样没有幸免。

这一点压根不用理会。

另一点就是觉得电影用**代替女学生**,有些不人道,**和女学生在生命面前身份不应该成为评判的标准。

而且电影中十三钗们挺身而出,女学生竟然觉得理所应当,除了些许感动,除了觉得先前对十三钗们的歧视有所愧疚。

除了那个神父,没人觉得不公平。

就因为她们是**,她们就比学生该死?

其实这个问题就连刘周也觉得值得讨论。

就像后世有一个大学生救一个老人而牺牲,网上很多人讨论大学生该不该救,救了因此而牺牲值不值得。

当然这或许有些不同,但之所以会有这方面的讨论,都是意味着大家更多个体意识的觉醒。

毕竟大家从小就是被那些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熏陶长大的,更多地强调为集体和牺牲。

最后一点,有不少人喷佟大伟小队都已经出去了,为了就一个受伤的战友又返回去,导致全员牺牲。

这也引起了大家热议的点,那就是该不该,值不值得回去救。

这就有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少点戾气,少点节奏,像这样评价或者议论一部电影,刘周就觉得挺好的。

当然也不是真就这样一片平和,而是新浪联合其他三大门户一起努力的结果,他们屏蔽了不少煽动性的评价。

四家网站当然也无法完全封禁,但是这四家是最主要的舆论阵地,其他互联网公司在这一块上影响力要小很多。

当然除了网络,也还有纸媒。

在嘉禾打过招呼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太过分,而且现在纸媒的影响力也小了很多。

所以就造成现在大家更多地还是在讨论电影的局面。

这也让业内的同行见识到了嘉禾对舆论的掌控力。

当然做到这个地步嘉禾也不是轻而易举,其他三大门户网站不可能一直配合嘉禾这样做,甚至就是新浪也不可能。

这次主要还是刘周的面子。

这下弄得同行都有些不好意思或者不敢故意泼脏水了。

电影上映第四天,周一工作日,《金陵十三钗》的票房直接腰斩,只拿到了四千八百万票房。

随后四天,总共也才拿了1.58亿的票房。

上映七天,《金陵十三衩》一共拿下4.94亿。

众多媒体也将电影的最终票房预测提高到了八个亿。

于此同时,在前一天,也就是周四,徐可的《龙门飞甲》也举行了一场盛大的首映仪式。

在国家科学技术馆,时隔一周再次云集了娱乐圈的各路明星。

之所以将首映礼放在这里,因为这里有国内最先进最大的3d imax银幕。

刘周当然也需要出席,同时张一谋带着《金陵十三钗》的主创也来了,不过克里斯蒂安.贝尔没来,他已经回好莱坞了。

和他签订的合约就是跟着剧组宣传一周,一周结束,他的工作也结束。

之前《金陵十三钗》首映的时候,徐可也带着电影主创捧场,这次老谋子也投桃报李。

其实两部片子都是嘉禾的,两人也都是同事,虽然彼此竞争,但也是在友好的氛围下进行的。

典礼将近7点举行,徐客带着李联杰、陈昆等人上台。

《龙门飞甲》这部电影嘉禾除了投资,和必要的资金监管,几乎完全放权给徐可。

在演员选择上也完全以他为主,嘉禾完全没有插手。

最终在雨化田这个重要角色的选择上,徐可经过试镜,还是选择了陈昆。

不过不得不说,厂公这个角色确实挺适合他的,陈昆有一种其他男演员少有的阴柔气质。

女主角还是周公子,她演技固然好,但他有些不适合演武侠片,她身上没有那种江湖儿女的侠气。

而且她现在也有点老了,不仅她,就连李联杰也有点老了。

所以《龙门飞甲》主角与其说是赵怀安,还不如说是雨化田加风里刀。

将近8点,电影开始放映。

作为翻拍电影,还是二次翻拍,《龙门飞甲》的剧情闭着眼睛都能在脑海里知道个大概。

有了观众基础,却也是二度翻拍的桎梏。

邵氏老版的《龙门客栈》当时也是经典,徐可的星海战术运用得当,请来的众多明星也都完全契合角色。

再融合了自己的新武侠特色,使《新龙门客栈》超越老版成为新的经典。

而现在《龙门飞甲》想要超越上一版也将更加的困难。

徐可或许也知道不容易,除了在阵容上集齐了老中青三代明星之外,还打起了3d和特效的主意。

一来他确实对特效比较痴迷,二来要想有新的突破,还真得在技术上做一些手段。

徐可对于3d的应用还是比较用心的。

各种景深大场面与动态物体迎面袭来的效果,做的都比较到位。

不管是漫天飞沙走石,大漠深处的西夏黑水城,抑或是兵刃暗器血滴你来我往的大战场景,3d成像的表现都不错。

而且为了突出立体效果,还刻意加强了一些地点,天气,打斗的设置。

同时也对剧情做了一定的创新,没有局限于客栈的攻防厮杀,而是引入了《鬼吹灯》里提到的西夏黑水城。

看来他对于《鬼吹灯》的兴趣还真不是吹牛,他是真喜欢这部,也真想执导《寻龙诀》。

不过这个西夏黑水城加到电影里也不突兀,很符合徐可那神秘主义与浪漫幻想色彩的风骨。

除此之外,人物角色也做了颠覆性的改变。

不过这一点就是个败笔了,没有了风骚老板**龙门客栈也就不是那个龙门客栈了。

最后还有在动作方面,剪辑出来的动作戏太快了,快到有些凌乱。

相比于《新龙门客栈》更是缺乏动作戏的质感,让观众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像在看混合了cg与实物拍摄的定格动画。

不过瑕不掩瑜,整体来说《龙门飞甲》仍然是最近几年最出色的武侠电影。

结束两个小时的放映之后,现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就是明证。

随着《龙门飞甲》首映结束,电影也即将在次日零点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嘉禾同样为电影谈下了近百分之六十的排片,然后《金陵十三钗》的排片不可避免地减少,但仍然还有百分之三十二。

也就是《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两部电影足足占据了百分之九十的排片。

其他电影瓜分剩下的百分之十,上映时段还是比较冷门的。

但没办法,贺岁档好卖票的就这两部电影,院线公司当然愿意给这两部电影更多的排片。

之前是《金陵十三钗》一枝独秀,现在多了《龙门飞甲》,电影市场也顿时热闹了许多。

大家也想看看,这次徐可能不能赢过张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