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可汗回忆录 第407章 我知道你很急

长安城。

秦王府。

贺拔允叛乱的消息传来,李爽并没有太过喜悦。

对于如今的他而言,贺拔允这样的大将并不是随意能够取代的。

李神轨手下的将领之中,再难以找一个贺拔允这样的人,既有足够的威望震慑巴蜀的南梁降将和獠夷,也能够统帅李神轨的部曲,不至于出了岔子。

无论是东方老还是呼延族,与贺拔允相比,差了不止一筹。

即便叛乱被很快平定,巴蜀的局势没有受到影响,可贺拔允的死,依旧是莫大的损失。

李爽一时间也找不到一个人,能完美代替贺拔允。

其他人就算有贺拔允的本事,可却无法像他一样,与李神轨、韩陵都能配合默契。

毕竟,这是多年来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形成的默契。

“大王,这是我阿父送来的文书。”

上林观刺杀事件之后,李爽设置了五部都督,管辖从斛律金那边剥离的两万骑。

对此,斛律金相当的配合。

李爽看了看,放下了文书,又看向了眼前的斛律光。如今的他已经十九了,继承了他父亲的高大威猛,看起来姿容不凡。

“阿光,如今你阿父在北地,已然是大可汗了,你有没有想过北上继承汗位?”

斛律金不止斛律光一个儿子。哪怕斛律金曾经最为疼爱、欣赏这个儿子,可这么多年,斛律光都跟在李爽身边,少与斛律金相聚,父子之间,难免生疏。

而且,相比于斛律部中一众敕勒人,斛律光更像是一个汉人。

作为斛律部的嫡长子,名义上斛律部的继承人,斛律光这么多年一直远离自己的部落,又与部落之人生活习性大不同,想要掌控斛律部,远远不如斛律金的另一个儿子斛律羡容易。

若是想要掌控斛律部,那这此离散部落,便是斛律光最好的机会。

对于李爽的问题,斛律光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臣从未想过!”

李爽笑道:

“当一个掌控万骑的北地大可汗,难道不威风么?”

“当一个大可汗,不如在大王麾下为一小卒。”

斛律光既是在表态,也是在说心里话。

斛律光和他的父亲斛律金一样,看待事物用的都是关中本位,亦即站在李爽身边看待事物。

斛律金是因为与李爽多年的情谊,自发跟从。若是没有李爽,斛律金未必会像现在一样对长安言听计从。

与自己父亲不同,斛律光看得更加深远,知道汉化才是最好的出路。

见斛律光如此,李爽点了点头,道:

“如此,你既然不愿北上,那本王就派你去成都,协助李神轨、韩陵,掌控巴蜀的局势。”

斛律光听了,心中大喜,甚至没有问李爽要给他甚至职位,便拱手道:

“臣多谢大王!”

作为李爽的近侍,斛律光比侯莫陈崇待得还要晚一些,也因此,跟李爽更加亲近。

他很清楚,巴蜀对于灭梁的重要性。

这个时候,李爽将他派过去,可见对其期许。

李爽点了点头,一番叮嘱。

斛律光听完,脸上却有些担心。不过,斛律光没有担心巴蜀,反而在担忧另一条战线的战情。

“大王,贺拔允因谋反被诛,臣担心河南那边,贺拔胜怕是会有所不安。”

李爽咂了咂嘴,对此早有预料,道:

“贺拔允死了,贺拔胜怕是也用不了。”

李爽对此,并没有太过担忧。反而是斛律光,很是不解,问道:

“大王是说他会谋反?”

李爽摇了摇头,道:

“他便是不反,恐怕也待不住了。”

“为何?”

“贺拔胜身边可不是同僚,都是虎狼啊!”

——

洛阳。

斛思椿很不得劲。自贺拔胜率兵南征,一份份得胜的战报传回来,斛思椿便成了这样。

寒冬里,洛阳的气候有些寒冷。丞相府中,却有着新进的炭火供暖。

斛思椿躺在摇椅上,在这大冬日里,不想要出门。

元宝炬于去岁登基,到了今岁冬,洛阳城的修复工作已经进行了差不多,大部分的官方工程在斛思椿的监督下已然完成。

架子搭完,可要让洛阳城变得繁华,乃至变成六镇之乱前那朝气蓬勃的北魏都城,便不是斛思椿能够做到的了。

如今的北魏可不是当年了,受到了战争的创伤在其次,洛阳朝廷的形同虚设,让大魏一京六道百余州的资源的掌控权落到了长安那边。

甚至,便是洛阳所在的司州,朝廷说了也不算。毕竟,这司州牧叫李爽。

斛思椿在冬日里清闲了许多,心也变得懒散了,一方面是要管的事情变少了,另一方面也是心烦。

他与贺拔胜不对付,这是众所周知的。

斛思椿不想要南下征讨南梁,可看着贺拔胜取得战果,他的心里更加难受。

可斛思椿也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战争不是他能动摇的。他也不可能在后面搞些小动作,来延误前方的战事。

毕竟,斛思椿也是北人之中的一员,他不可能名目张胆的背叛所有北人的利益。

所幸,眼不见心不烦,斛思椿将自己关在府中,不去理会外面的事情。

只是,他不想要理会,可还是有人上门了。

来人是贾显智,他的哥哥贾显度也在此次出征的名单之中。

此刻洛阳的官制相当混乱,大量有功的北人将领占据了一些听起来显赫但是并没有实权的职位。

贾显智和他兄长贾显度便是其中之二。

作为卖了尔朱仲远的回报,贾显智在李爽进入洛阳之后,也得了一个司空的职位,算是协助斛思椿这位丞相营建洛阳城的副手。

斛思椿心中对于贾显智始终是带着警惕的,可面子上还是极度的礼遇的。

得知了贾显智来,斛思椿换好了衣服,恭恭敬敬前去迎接,却迎来了贾显智的笑声。

“法寿,你我兄弟,何须如此?”

斛思椿将贾显智迎进了府中,冬日里,将之迎进后府花园之中的暖阁,围炉煮茶。

斛思椿的丞相府便在洛阳内城皇宫之南,昔日北魏一众三公的官署的旧址上重新建立的。

当然,作为洛阳城修复的总工程师,斛思椿给自己建宅子,自然不可能亏待自己。

贾显智第一次来,看得也是啧啧惊奇,暗道斛思椿捞了多少?

不过贾显智这次来,是为了说正事的。

“尝尝,这是今岁从汉中来的茶。”

与以往的茶汤不同,斛思椿没有在杯子里放其他原料,完全是清饮。

贾显智乍喝了一口,有些喝不惯,问道:

“法寿怎么想起喝这个?”

“这样的饮用之法正在长安流行。”

斛思椿对于长安的动静很在意。他更加敏锐的感知到了,这其中的利害。

以往的茶叶要么制作羹汤,要么是作为辅料,可如今,茶叶的制作方法变了。

烘干发酵之后,茶叶可以清饮,也更加容易储存。

这意味着什么?

汉人在种田之余,也能在自家的院子里开垦土地,种些果瓜蔬菜,作为辅食,便是不能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的蔬果,也能将之菹、齑,弄些酸菜、泡菜、咸菜之类的易储存的东西,到冬季吃。

可北地的游牧部落不同,他们以游牧为主,能找到的只有野外的野菜和野果,尤其是在冬季,外面连野菜都不好找。

曾经生活在北地的斛思椿知道,北地部落之人因为食物油腻,缺少果蔬,从而罹患疾病,年寿不永。

可有了这些容易储存的茶叶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茶能“去腻消食”,对于以牛羊奶酪为主要食物的北地胡人,可谓相当重要。

哪怕北地的胡人部落之中一般的牧奴买不起,可那些首领却会趋之若鹜。

有了这些茶叶,在冬日里,那些北地的可汗也无需发愁。

以前,李爽掌控的茶叶产地有限,多集中在汉中的几个县,产量因此不高,可随着巴蜀被攻下来,茶叶产地增多,茶叶的产量也会大幅度提升。

到时候,李爽不但可以用茶叶加深与北地一众部落的关系,增加财政收入,还能将茶叶作为军队的后勤储备,为军队提供后勤支持。

毕竟,不但北地的部落缺少果蔬,大军长途行军,奔驰千里,也会缺少新鲜的果蔬,影响战力。

贾显智显然想的没有斛思椿那么深,听闻是长安来的,笑道:

“大野爽坑了你不少钱吧?”

斛思椿听了,微微一笑,道:

“无妨,我送过去,总好过大野爽亲自来要。”

两人一阵插科打诨后,贾显智面色变得有些严肃,问道:

“法寿,你听说了么,贺拔岳死了?”

斛思椿听了,微微点了点头。

贾显智进一步问道:

“法寿相信贺拔岳会为了救大野爽而死么?”

“你说贺拔岳是这此叛乱的主谋,我信,你说他为了救大野爽力战而死,我不信!”

斛思椿的实话实话让贾显智找到了共鸣,当即有些激动。

“你说贺拔允和贺拔胜会信么?”

斛思椿知道,贾显智想要问的不是这两人信不信,而是他们若是不信,会做什么?

如今前线的两场战事,这两兄弟都有着重要的角色。

他们若是心生龃龉,万一做些什么来,前线的局势恐怕就变了。

“不好说啊!”

对于贺拔允,斛思椿不怎么了解!

可贺拔胜这个人,斛思椿却相当了解,他可是一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贺拔岳虽然死了,可毕竟是官方定义的“忠义之人”,面子上过得去,贺拔胜自然也不会多生波折。

便在此时,暖阁之外,响起了脚步声。

斛思椿的侍从走了上来,见斛思椿正在待客,有些迟疑。

可斛思椿招了招手后,他还是走了上来,将一个密封的竹管交给了斛思椿。

斛思椿将竹管拆开,从里面取出了情报,当着贾显智的面,笑了出来。

“看来贺拔允信不信已然无关紧要了。”

“为何?”

斛思椿没有避讳,将从巴蜀得来的情报交给了贾显智。对方看完,不觉得有些冷汗直流。

“大野爽真是好手段啊!”

贺拔允什么人,那是跟随李神轨多年的大将。对于李神轨麾下的大军,掌控力相当的强。这样功勋卓著,威望甚高之人,居然弹指间就杀了!

贾显智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可斛思椿却不一样。

斛思椿心中的惫懒之意全然没有了,有的只是看到猎物时的兴奋感。

他看向了贾显智,道:

“贺拔岳没了,贺拔胜还待得住,可贺拔允也没了,还是叛乱而死,贺拔胜还待得住么?”

“那当然——”

贾显智反应了过来,面上露出了笑容。

“……也待不住!”

贺拔胜若是也没了,对于斛思椿和贾显智来说,都有莫大的利益。

不过,贾显智还有些担心。

“法寿,若是贺拔胜不管不顾了,带着大军反攻洛阳,该如何?”

贺拔胜如果这么做了,以洛阳如今的守军,可挡不住他!

斛思椿显然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却并不担忧,道:

“侯景在悬瓠城,难道是白待的么?”

斛思椿将杯中的茶水一饮而尽,身上露出了一股干劲。

“我丞相府的人太扎眼,你秘密派人监视贺拔胜的太尉府,别让他的子侄跑了。另外,写一封信给显度,让他有个提防。即便留不住贺拔胜,也不能让他带着三万大军跑了。”

“放心,他跑不了!”

……

悬瓠城。

“上将军唤我来何事?”

王伟急匆匆跑来见了侯景,对方拿着从长安送来的示警信,道:

“贺拔胜恐怕要谋反啊!”

王伟一愣,问道:

“上将军有证据?”

侯景很老实的道:

“没有!”

“……”

王伟有些无语。贺拔胜可不是什么小卡拉米,你说他谋反就是谋反啊!

侯景将信交给了王伟,王伟见了,脸上露出了喜色。

“恭喜上将军,这数万大军的兵权,就是您的了!”

侯景很喜欢王伟。虽然王伟跟随他的时间最短,可却最受侯景的信任,原因便在于王伟这份“聪慧”!

“上将军,什么时候动手?”

“不必着急,我们只要守住悬瓠城就够了,那些北人会比我们更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