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 第443章 奢侈品是国家的恩人哪!

刘洎清清楚楚地记得。

店家今天和他推销的什么什么“顶级奢华尊享promax版”玉带扣。

和他前几日所购、给他和门下省招致无穷红眼和麻烦的同类产品。

款式、式样几乎一模一样。

只是在细节上有些微差别,多了两划波纹,大约是象征着所谓“祥云”吧。

深得国画的“表意”精髓,很是抽象。

而价格也和之前那块玉扣差不多,后面多一个零而已。

也很是抽象了。

刘洎:“……”

好贵啊!抢钱啊!

北方人民还在喝西北风,南方人民还在吃草,你怎么敢的……老刘几乎房遗则附体,欲发声痛斥这奸商。

可是周围的客人、店员、小厮正睁着不灵不灵的大眼,围观着这位仪表非凡的大官家。

说不出口啊,前呼后拥带着一大帮下人,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进店里,被店家一口一个“官家”哄着、被其他客人仰望着。

结果“买不起,太贵,告辞”,灰溜溜逃出店里什么的……

这种有损大明官威的市侩行为,他实在做不出来啊!

刘洎猛然意识到,自己被这狡猾的店家算计了!

这奸商故意把他拉到一边,神秘兮兮的。

其实这么一做,反而激起了其他顾客的好奇心,把视线都吸引过来了!

可是就算看穿了对方的伎俩,刘洎也没辙。

他只是个正三品的侍中,到底不是做生意的,在外头也是一个体面人。

实在拉不下脸来讨价还价。

太掉价了。

而掌柜的也是修炼精深的老王八了,一眼就看穿了刘大官人的犹豫,态度愈发殷勤起来。

“官人,这件玉佩可是得到朝廷权威认证的!

“若非如此,小的也不敢随便拿一块廉价货脏了您的眼。

“只有这样的精品,才配得上您的尊贵身份啊!”

朝廷?

这不就是我上班的单位吗?

刘洎的脑海里,立刻浮现了民部尚书房遗则的那张少年英貌,一脸浩然正气地指责道:

北民风,南民草,你怎敢!

在刘洎的印象中,大明虽是大唐的延续,但风气迥异。

朝廷一直是平民之友。

很难想象,浓眉大眼的房遗则之属,竟会给有“奢靡成性、败坏风气”嫌疑的奢侈品背书。

而刘大官人只是眉头微微一拧,掌柜的便好像先知先觉一般,麻溜地取出一页文件,满脸自信的笑容。

“官家,小的诚信经营这么多年,在此地还是辽东平州羁縻时,便扎根于此。

“托神皇陛下洪福,小店能开到现在,怎敢冒用朝廷名讳呢!”

刘洎定睛一看。

只见那店家手中的文书标题,赫然印着“奢侈品鉴定书”五个金灿灿的大字。

内容很简单,是一长段车轱辘话。

刘洎直接跳过,直奔最后一段的核心内容——

一句“兹鉴定:送检的‘龙凤呈祥仙鹤凌雾琅環翡翠扣’系上品乙等”,以及落款的一块大红印章。

这章子,让刘洎的眉头拧得更紧了。

因为印章赫然是“大明商会”,落款还有商会长执失步真的签名。

这并不是朝廷序列在编的部门,但刘洎知道,那店家也不是完全在吹牛说谎。

众所周知,大明商会是个神奇组织。

表面上是商人俱乐部,背地里……懂的都懂。

给陛下干了不知多少事。

所以从广义上来讲,商会也可以算作朝廷的有机组成部分。

甚至可以说,它比普通的衙门,更贴近皇帝陛下……

“如何?此等宝物,是否与官家的雄威相匹配,能彰显您的风采?”

掌柜不遗余力地推销着。

刘洎显然有些拿捏不定主意。

花十倍的价格,买一个一样的东西,着实有些亏。

可是……

“这不是一般的庸品,这是朝廷官方认证的!”

掌柜观察着客人神情的细微变化,继续发动甜言蜜语攻势。

这句话,直戳刘洎的心巴上。

买奢侈品是图个啥?

图有用?图好看?图性价比?

错!

图的是面子,图的是他人的认可!

而有什么认可,比得上大明朝廷的官方认证更权威呢!

只要朝廷认证,就算是坨**,在世人眼里那也是龙涎香!

相反,没了认可,就算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那块石头,那也只是路边一块。

“这,这……”

刘洎是真的有些纠结了。

花这么多钱,买这么一块实质上也就一般般的玉器。

就算是三省之一的首脑,也得好好琢磨琢磨。

大明官员的俸禄虽高,但是“捞偏门”的门路大大减少。

为了晚上睡觉不被人敲门“开门!肃反委员会,请你协助调查!”,官员们如履薄冰,实际总收入不见得高。

可是,“朝廷认证官方奢侈品”这个名号,这份诱惑,谁遭得住啊!

刘洎不再犹豫了。

奶奶的,他作为大唐降臣,做到这个门下省侍中已经顶头了,再往上爬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了。

他的权力欲无法进一步得到满足,而生活上又早已衣食无忧。

那他的人生还有什么追求呢?

除了花钱**,刘洎还能干什么!

而有什么玩意儿的逼格,能比朝廷认证更高的呢!

贵?

贵就对了!

如果不贵,如果什么暴发户都买得起,如果不能凸显拥有者的稀少和尊贵。

他刘洎反而还看不上了呢!

“奢侈点又如何?弄得我好像畏惧那房家的乳臭儿似的!

“有钱不花,如衣锦夜行!”

刘洎心中细细地琢磨着,一咬牙一发狠,便下定了决心。

他淡淡地对随从点点头:

“你来办吧。”

买东西这种小事,哪里还需要侍中大人亲自来动手呢?

随从心领神会,便从随身携带的包裹里掏出一叠票子。

掌柜的贪婪地注视着那厚厚的花纸,脸上的笑容都合不拢嘴。

“承蒙盛惠!”

…………

“承蒙盛惠,哦呵呵呵~”

鄂州行在。

李明读着手下人呈上来的报表,嘴角咧得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嘶溜~咳咳。”

惊觉自己这幅尊荣恐怕不太雅观,他连忙收起市侩的笑容,擦了擦嘴。

还好还好,房间里没有其他人。

神皇陛下的英明人设没有崩。

九月还没过上旬,李明就收到了长孙无忌寄来的信件。

在长长的正式公文中,长孙监国代表留守京城的衙门,提交了开征“奢侈品税”的方案。

方案中洋洋洒洒地罗列了各项要点,囊括了征税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细节。

只是一项看似不起眼的附加税,却能牵动整个官僚经营层,在短时间内做出这么完备的方案。

官僚集团对这项新税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在财政极其困难的当下,大家对这奢侈品税都寄予了厚望。

希望它能打破僵局,至少能部分满足灾区的资源、资金需求。

李明大体采用了长孙无忌呈上的原版方案。

只是在税率上,李明否决了房遗则建议的翻倍征收。

而是一口气加到了百分之六百,先收个六倍尝尝咸淡,以后效果好再继续加征——

加六倍的税,那商品的价格还不得涨到天上去?

这么贵的东西,卖的出去吗?

答案是,能的。

因为购买奢侈品,遵循的不是普通商品的供应需求曲线。

就像雄孔雀长出漂亮的尾羽,不是因为尾羽有助于生存。

人购买奢侈品,也不是因为这些昂贵的装饰有用,而恰恰是因为它们没用。

能在完全无用的东西上,花费天量的资源。

这不就恰恰证明了,拥有者已经成功解决了最基础的生存问题。

就算添加一两件无用的负担也丝毫不影响生活吗?

这就有助于拥有者获得更多同类的关注,换句话说,就是**成功了。

雄孔雀如此,人类也同样如此。

奢侈品就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所以,卖得越贵、逼格越高,销量反而就越大。

而李明从中抽取的税款,也就水涨船高。

除了让税率坐了火箭,替留守京城的诸位官僚开拓了思路以外。

李明还将征税的枢纽——也就是原本构思的临时都督府——设在了淮南道与江南道交界的重镇、受长江泛滥灾害也最为严重的鄂州。

并且将都督府升格为了行在,由他亲自坐镇,监督各地上缴的税款。

以下全天下、尤其是各州地方官宣誓自己对此次行动的重视程度,警告他们别耍小花招,别想截留税款。

不过远水解不了近渴,要想快速赈灾,主要可以依靠的,仍然是灾区本地能收上来的税。

而从李明灿烂的笑容来看。

效果十分乐观。

根据手里的报表,在奢侈品税开征以后,不出所料,源源不断的税金开始流入,迅速充实了鄂州府库,极大缓解了救灾的财政压力。

“能这么快就做出如此详尽的计划,咱大明的官僚系统还是很给力的。

“当然,能取得如此奇效,归根结底还是朕的大方向把控得好哇!灭哈哈哈!”

李明得意地汪汪大笑起来。

果然不出所料,奢侈品,一定要奢侈!

只要逼格一上来,价格再怎么无厘头,也照样有大把人买单。

“用商会的信誉给奢侈品的品级背书,这简直是神来之笔啊。”

李明都佩服自己的脑洞。

当然,其实这个“官方认证”的脑洞、连同奢侈品税一起,都是李明向自己生活的年代“借鉴”来的。

奢侈品税自不必多说。

奢侈品品级认证这玩意儿,也不是新鲜事物。

有多多少少类似“中华牙防组”这样的野鸡组织,给各种山寨品打认证,包装出高大上的样子。

就为了让消费者以为这玩意儿有多高端,好多卖点钱、多收点智商税。

李明不过是如法炮制而已。

只是他手里的“野鸡组织”有点正规,叫做“大明商会”。

而商会的背后也只是一个草台班子,叫做“朝廷”。

这简直是神来一笔。

一来,朝廷认证可不是白认证的。

得向奢侈品商再收一笔认证费!

这就是在税收之外的又一笔额外收入了。

而中间有“商会”这一层缓冲,理论上官方机构并没有直接掺和。

万一在实行过程中真出了什么问题,也能迅速切割。

二来,借由颁发“认证”,朝廷可以将市面上出售的奢侈品登记备案,监控奢侈品流通情况,避免商人偷税漏税!

如果有奢侈品商为了不交税款,不做官方认证,那他的货肯定滞销——

卖货的时候,别人都有朝廷认证、就你没有,谁还来你这儿买啊?

奢侈品的买家,买的是货吗?

买的是被认可的感觉,可以说买的就是那张证!

这就杜绝了逃税行为。

三来,也是最重要的。

这份认证,对奢侈品的销售犹如一阵强心剂。

富人们趋之若鹜,踊跃缴纳智商税……不是,奢侈品税。

对他们这些“高层次”人才来说,自然知道商会和皇帝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相当于神皇陛下亲自背书:此物的主人乃是社会名流,成功人士!

光为了这么一份背书,就值得他们抢破头了!

“先哲曾经曰过,**是第一生产力,诚不我欺也。”

李明嘀咕着。

只是凡事没有绝对。

奢侈品税大开张,折射出一个比较地狱的问题——

“近水楼台,鄂州收到的这第一批税金,是来自灾区及周边的奢侈品商的。

也就是说,灾区的老百姓水深火热的时候,本地的富人仍然能大手大脚地在奢侈品上花销?

“嘶……”

大明不是天堂,贫富差距仍然客观存在。

五指都各有长短呢,何况不同的个人呢。

在衙门的组织下,灾区的士绅阶层也在踊跃捐款。

尽管朱门酒肉臭了,但好歹没有出现路有冻死骨的悲剧。

然而,也不能指望富人毁家纾难,把钱都捐给受灾同胞,自己一点都不享受吧?

这不基础符合人性。

而一个运转流畅的**体制,就是利用人性的种种特点,达成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譬如以“奢侈品”为媒介,让富人挥霍出去的花销,通过税收机制又回到老百姓身边。

李明陛下并不生产财富,他只是财富的搬运工。

“人性善也好、恶也罢,与我无关。

“我的目的反正也达到了。款子筹到了,国库充盈了,救灾也能继续下去。”

李明不是哲学家。

他是**家。

哲学家评判好坏,而**家解决问题。

在无情的**机器看来,在奢侈品上一掷千金的浪子能解决当下最紧急的财政问题,那他们就是国家的恩人。

也是数千万灾民的恩人。

“钱的问题解决了,接下去的抗洪救灾只需按部就班就行。

“这份工作解决了,那下一份工作……”

李明的目光投向了书桌一角的地图。

纸面上落着一层薄薄的尘埃。

李明轻轻掸去浮沉,面色渐渐阴冷下去:

“问题解决,接下来,该解决造成问题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