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师 第11章 第二例

回到医院还有些早,不过,他那三个助手已经精神抖擞在等着,准备跟随刘牧樵好好练一场了。</p>

昨天的收获太大了,可以说,现在才知道,什么叫静脉穿刺。</p>

特别是刘牧樵那帅气,一闭眼,就在眼前晃,所以,她们不约而同,提早了半个小时到医院。</p>

“早啊。”三个小护士喜笑颜开,同声问候。</p>

“你们更早。”刘牧樵也还了她们一个笑脸。</p>

“刚才刘娅护士长和赵一霖吵了一架,现在去办公楼去了。”</p>

“因为什么事?”</p>

三个都摇头,“不知道。”</p>

刘牧樵心里咯噔一下,隐隐约约猜到了,一定是与自己有关。</p>

果然,刘牧樵才穿上白大褂,赵一霖就风一般冲了进来。</p>

“怎么样?你考虑的怎么样?”赵一霖急切地问。</p>

还是昨天的那个问题。</p>

“行。不过,你得照顾我的实习。我还是要参加实习轮转的,只实习你的神经内科,我知识就不完整了。”</p>

“那还要你说?我知道,走!”</p>

赵一霖拉着他就走。</p>

“咦咦,别急!怎么就走?我还没有办完手续,再说,刘娅护士长,我还答应帮她培养护士呐。”</p>

赵一霖站住,转身说:“我已经和刘娅商量好了,先借你半天,其他的,我们下午再商量。”</p>

先借半天,刘牧樵明白了,一定是有病人等着穿刺。</p>

来到重症监护室,果然,一个昏迷病人,瞳孔都有些不对称了,危险得很。</p>

刘牧樵拿起CT片子看了一会,又是一个丘脑出血的。出血量在20毫升左右。</p>

“有把握没?”赵一霖小声问。</p>

刘牧樵点点头。</p>

“那就做吧。”</p>

“你确定我不会受处分?”</p>

刘牧樵还是有些担心,血肿穿刺,算是神经内科最大的手术了。有很多医院,这种手术要转到神经外科去,即便是在神经外科,也不算小手术。</p>

赵一霖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有我,你什么也别担心。你算一助,我算主刀,你怕什么?”</p>

也是哈,主刀与一助,其实也很难区分开,谁做,机动性很大。再说,有上级医生在场指挥,他就是主刀。</p>

邹医生一直没有说话,他家里的一百斤萝卜被穿刺得面目前非,但是,面对这样的血肿,他是不敢下手的。</p>

上次的阴影面积太大了。</p>

“那就开始吧。”赵一霖挥了挥手。</p>

谁也没动。</p>

穿刺包静静地躺在那里。</p>

“上啊!”赵一霖说。</p>

“我?不是他吗?”邹医生疑惑地问。</p>

“你做准备。他穿刺,和上一次一样。”赵一霖说。</p>

邹医生凌乱了。</p>

我一个高年资主治医生,就要进副主任医师了,我帮你一个实习生做助手?</p>

赵一霖早看出了邹医生的心思,呵呵笑了两声,说:“我主刀,刘牧樵做一助,你是二助,这样,分站台费时,你也能分到十个点。”</p>

赵一霖顿了一下,补充说:“你不做助手,难道还要我做刘牧樵的助手?”</p>

邹医生满脸通红,好容易把刘牧樵请来了,也对呀,我不做助手谁做?</p>

本来,赵一霖也没有让邹医生做助手的打算,而是他看到,刘牧樵并没有自己动手准备的迹象,又不好催刘牧樵。</p>

邹医生就成了替死鬼了。</p>

刘牧樵没有动手是有原因的。穿刺准备,说起来容易,但是,这是无菌操作,其实是很有程序的,错了一处,那就要推倒重来。</p>

穿刺技术,他是大师级,而无菌操作,脑穿刺的准备流程,他还只看过一次,准确地说,他还是菜鸟。</p>

邹医生准备好了,转过头问:“现在该轮到你了吧?”</p>

他已经把颅骨钻了一个孔。</p>

刘牧樵点头,“嗯”了一声,上前一步,站在C位,拿起穿刺针,检查了一下,然后做了一个瞄准的动作。</p>

进针了。</p>

那声“噗”,轻而又轻,只有操作者才能体会到,穿刺的人,都会为捅破这层膜而兴奋不已。</p>

刘牧樵同样是,他感觉很爽。</p>

这是硬脑膜。</p>

也是穿刺的第一个风险处,如果硬脑膜没有在瞬间干净利落捅破,就有可能出现硬脑膜撕脱,引起硬膜外出血。</p>

刘牧樵这是第一次体念到这个快感。</p>

上次,硬脑膜被邹医生捅了,他多少有些遗憾。</p>

接下来,进针一步到位,没有丝毫的犹豫,也没有丝毫的颤抖,抽出针芯,血液流了出来。</p>

套上针管,抽出了15毫升血液,再往里刺进了几个毫米,又抽出了几毫升,和CT报告的血量相差不大。</p>

成了。</p>

这样的病人不需要置管引流了,没有活动性出血。</p>

“我来吧。”</p>

见刘牧樵在收拾器械,邹医生主动上前,刚才,刘牧樵行云流水的动作,他不得不服啊。</p>

不是碰巧,是真功夫。</p>

“你是怎么做到的?”邹医生问。</p>

“搞清解剖关系,想象出一个三维图啊。只要你做到这一点,不难。”刘牧樵一边脱手套一边说。</p>

赵一霖摇头,“不难?呵呵,对你来说也许不难,你的手,比机械人还稳,还准。上次我们看了一个教学视频,机械人的误差都在3毫米左右,你,我估计最多也就3毫米误差。”</p>

“正负1毫米。”刘牧樵淡淡地说。</p>

“1毫米?”赵一霖很难相信,“你是哪里学的?”</p>

刘牧樵没有回答。</p>

“你说借我一上午,就这一个病人?”刘牧樵问。</p>

“谁知道这么快?你看看,前后才十几分钟,并且这十几分钟主要是用在消毒准备工作上。你穿刺抽血,前后一分钟,也太快了。”赵一霖说。</p>

邹医生收好了器械,说:“主任,干脆,36床的引流术也请刘医生做了吧。”</p>

一般,叫实习生都是用同学称呼,或者是直接叫名字,称呼“医生”的,那是破格了。</p>

“好啊。刘牧樵,还有一个病人,出血量一百多,家属还在犹豫救不救,本来应该放监护室的,家里嫌太贵,也没有同意。我做做工作,看同不同意穿刺引流。”赵一霖先走了出去。</p>

等刘牧樵和邹医生出监护室的门,家属围了上来,“怎么样?”</p>

他们主要是围着邹医生。</p>

“非常成功,总共抽了21毫升的淤血,只要不再出血,就会一日好似一日,一般,生活自理应该没有问题。”</p>

“感谢,感谢。”</p>

几双大手,紧紧握住邹医生的手。</p>

来到医生办公室,三四个人围着赵一霖。</p>

“有没有后遗症?”</p>

“会要用多少钱?”</p>

“生活能自理不?”</p>

……</p>

一连串的问题。</p>

赵一霖等他们问完,说:“一百多毫升属于大出血,又在基底节和脑室部位,后遗症那是肯定的。生活自理的机会也不大。至于钱么,很难说,多用少用,也与你们的决定有关。不过,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不手术,活的希望非常渺茫,做手术,也就三分之一的机会。你们决定吧。”</p>

家属算是听懂了,几个人一商量,还治个毛啊!</p>

“出院!”</p>

刘牧樵叹了一口气,一个鲜活的生命也就这样结束了。</p>

有什么办法呢?</p>

医学也有局限性,这样的病人,治疗的价值也确实不大。</p>

</p>sxbiquge/read/1/17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