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第四百六十章 间谍故事进行中

“碳纳米管?”

“这并不是新鲜的概念了,但是目前业界对碳纳米管还处于前沿研究阶段,也不具备什么太大的影响力!”

“很多碳纳米管项目的研究都是公开的,不管是我们还是对面都是如此,大多还是由一些研究机构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如果只是目前的已经公开的技术路线所做出来的碳纳米管的话,他们实际上没有必要进行如此严格的保密!”

“他们必然是寻找到了全新的技术路线,合成出来了全新的碳纳米管材料,并且这种材料重要到可以改变尖端科技的程度。”

“这报告里说这种碳纳米管材料有可能用于太空电梯项目?”

“说实话,这不太可能!”

“太空电梯只是科幻产物,现实里并不具备可行性,至少目前的人类科学技术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哪怕是他们做出来了能够制造太空电梯的碳纳米管材料,但是依旧会存在一系列目前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甚至五十年内,一百年内都不可能成功!”

几个被邀请来的技术专家们,对李斯特报告的碳纳米管材料的真实性表示了极大的怀疑,尤其是报告里还提及这种材料有可能用于太空电梯的建造的时候,对此更是表示不可能。

太空电梯呢,原理大家都很清楚,按照目前的科幻说法,就是从地球上延伸出去一根长达35,786公里的超级绳子,一端连接地球,一端连接一个巨型的空间站,可以从空间站里发电功能,也可以从地面直接供应电能,用电能驱动来代替传统的火箭发射使用的化学燃料,进而大幅度降低货物或人员进出太空的成本。

但是三万多公里的超级绳子啊……其自重导致的拉力就是个庞大无比的数字,当下人类的所有材料,包括最前沿科技里的一些只存在猜想中的材料,也不足以达到这种苛刻无比的要求。

所以,太空电梯只是一种科幻说法,主流航天界里听到这个词都会呵呵一笑,谁信谁傻!

结果,现在李斯特拿着报告来说,智云集团有可能搞出来了一个超级碳纳米管材料,未来有可能用于太空电梯……这不扯淡嘛!

李斯特不懂材料学,也不懂太空电梯,他只是默默地拿出来了智云集团对他们技术成果的安保措施力度的报告!

“过去的半年里,根据我们所搜集的不完整情报,智云集团旗下的安保部门以及华夏的安保机构,至少有超过五千名行动人员直接参与了该项目的安保工作!”

“外围参与协助的安保人员更是不计其数!”

“该项目所在的智云广成科技园里,专门为该项目划分出来了一个完全独立的办公区域,禁止任何非该项目的人员进入,并且安保等级级别,有24小时不间断的持枪守卫进行守卫,并部署了大量先进的安保设备!”

“这个照片诸位看到没有?大家兴许会很陌生,但是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这是一套小型的相控阵雷达以及光电探测综合系统,看到这一排箱子没有,这是小型**发射架,还有这个类似探照灯一样的东西,我们的技术人员推测可能是高功率微波发射器!”

“明白了吗?他们在这个办公区里单独部署了防控系统,而且还是他们之前从来没有公布过,处于保密阶段的顶级近程防控系统!”

“他们为了保护这个基地,不惜把他们最新型号,还处于保密阶段的近程防控系统都用上了,可见该研发基地里所从事的项目有多重要!”

李斯特的人还是有点本事的,弄出来了不少情报,他现在说的这套近程防控系统,其实严格上来说并不是什么传统的防控系统,而是一种针对低慢小目标的防控系统……这东西其实是打低空慢速小型无人机的。

上头的传感器也不仅仅是相控阵雷达以及红外传感器,还有大功率的激光雷达,360°环绕的超高清摄像头等一系列传感器。

徐申学自己就是搞无人机的,自然也防着别人拿无人机炸他……所以很早就让人搞反无人机设备。

徐申学出行的车队里,都会有一辆很特殊,一度被外界认为是通讯车辆的特殊电子车辆,这车其实就是用来侦查、干扰无人机的。

后来和相关企业合作研发后,结合了智云集团里的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合作企业的传统雷达,**,高功率微波等设备,最后搞出来了这么一种专门打击无人机的系统。

工作原理其实挺简单的,使用小型相控阵雷达和红外感应器侦查提供外层预警侦查,使用激光雷达和高清摄像头对附近数百乃至一千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扫描,直接建立动态3D图像的那种!

并使用智云集团提供的人工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快速计算并处理!

这其实有点类似海蓝汽车里的无人自动驾驶技术里的车载感应器系统,只不过更加精密一些,探测距离更远,算力更大一些。

探测到目标后,系统可以引导电子干扰设备或高功率微波直接照射目标,实现软杀伤乃至面杀伤,如果还不行或者有漏网之鱼,那么就引导发射微型**攻击目标进行末端防御。

这种微型**个头很小,全长也不过四十多厘米而已,全重才两点五公斤,为了增加持续的机动性,其内安装了更多的推进剂,因为推进剂太多,再加上破片和装药这些,如此也导致了这款微型**,其实是没有主动探测头系统的。

只能被动接受探测系统发射的信息调整飞行轨迹,然后飞到目标附近后爆炸,以破片杀伤敌人无人机。

这是一种半主动的微型**。

甚至为了加强机动性,这东西发射出去后还能弹出来翅膀,为了增加持续机动能力,最大速度其实也不大,时速不过亚音速左右而已,和传统**动不动几个马赫的时速完全不一样。

有点类似遥控高速小型无人机的感觉……只不过不是用螺旋桨或喷气式发动机之类的东西进行推进,而是直接用化学推进剂推进……虽然看起来像是小型高速无人机,但是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半主动**呢!

这东西,就是专门为了反低空慢速小型无人机而开发的……至于有没有用嘛,这个值得商榷。

此外智云集团和合作企业搞出来的这种反无人机系统还特别贵,再怎么滴也得几百万美元一套呢,而打的却是几百美元,几千美元的廉价小型无人机。

性价比极低。

所以这东西就很尴尬……

所以目前这一套系统,只是极少量的采购,然后探索测试使用。

广城那边的材料研究所比较特殊,近期安保压力大,为了防止人放飞无人机进行监控,刺探情况,所以才会在这里部署了一套系统预防万一,倒不是为了防止搞破坏,而是为了防止空中侦查。

这年头民间无人机到处飞的情况特别多,智云广城科技园这边也经常会出现一无人机进行航拍之类的,天知道这些无人机是民间的黑飞,还是敌对情报部门的故意放飞的无人机进行侦查的。

所以,弄一套反无人机系统在这里,但凡有无人机靠近就直接干扰,甚至击落……

还别说,这种几百万美元一套的反无人机系统,用来打几百几千美元的小型无人机,特别好使,一打一个准……毕竟,微型**都比这无人机贵了。

这也是反无人机的尴尬之处:反无人机系统太贵,无人机又太廉价……哪怕防守效率百分百,对面的无人机来一个打一个,但是打到最后都得防守方都得破产!

所以,从大规模战争的角度来看,反小型无人机最佳手段就是:把无人机消灭在后勤补给线上,不给它们上战场的机会!

不然,不管怎么反小型无人机都是亏得慌!

——————

李斯特他们虽然能够猜得出来这是个近距离防空系统,不过也不知道这其实是一套专门反小型无人机的系统,但是依旧能够从这事判断出来这地方的重要性。

“该研发基地里的安保等级是非常罕见的,过去半年里我们为了搞清楚这里发生了什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在一系列的行动里,我们和九名直属特工,一百三十六名外围人员失去了联系,此外还有八名直属特工因为暴露行动而紧急撤离!”

“先后耗费了超过一千五百万美元的经费!”

“最终,我们拿到了这个研发基地里正在展开的秘密项目名字:碳纳米管材料!”

“我无法告诉你们他们正在研发的碳纳米管材料具体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是否能够用于什么该死的太空电梯,我只知道的是,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拿到了这个名字!”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蠢货,但是我们不是,他们同样也不是!”

“我们不会为了一文不值的东西,展开如此激烈的行动,并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要知道,我们付出了足足九个特工的生命才得到了这个材料的名字!”

“而他们也不可能为了普通的材料就耗费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进行保护!”

“现在,我们想要知道的是,如果这个该死的碳纳米管材料是真的,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为此应该付出多大的代价?”

听到李斯特的话后,那几个技术专家沉默了许久,大概数十秒后,其中的一人道:“专业知识告诉我,以目前的人类技术水平是不可能…”

这话说到一半,李斯特的上司就开口了:“在希罗克达出现之前,医学界也不认为会出现一种广谱抗癌药。”

“我女儿被检查出来得了癌症的时候,所有的医生都告诉我无能为力,目前医学界无能为力,但是我始终都没有放弃,坚持给她寻找各种治疗方式,最终我等到了希罗克达。”

“服用希罗克达后,我女儿的癌症已经快要痊愈了,现在她能够健康的长大,享受她未来的美好人生,所以不要和我说什么理论上不可能!”

那技术专家被这么一打断,停顿了后道:“从碳纳米管材料的特性来说,理论上是存在这种超级材料的可能性的,只是可能性而已!”

“如果,我说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超级碳纳米管材料,那么我的建议就是,尽可能的得到它,不仅仅要样品,更重要的是得到它的合成方法,合成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这种材料是真的,那么太空电梯这种典型的科幻设想先不去提,也不提碳纳米管材料的导电以及光学性能,还有制成复合材料后的特殊,仅仅是其力学特性就足以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

“无数领域里,都无法拒绝这种超轻且拥有超强拉力的超级材料的!”

——————

就当太平洋的对岸,李斯特他们围着碳纳米管材料进行讨论,准备针对性部署时候,甚至都提交了秘密报告,建议在碳纳米管领域里加大研究的时候。

智云广城科技园里,朱俊能依旧优哉游哉的上班着……最近他的日子其实过的还算是比较舒心的,工作上的事没什么好说的,工作强度不高,收入嘛……对于现在的他而言现在的工资也就那么回事。

现在他每个月都能够从上线里获得价值二三十万美元的活动经费呢。

唯一可惜的是,这些钱还需要想方设法进行洗白后才能花,而大部分其实都还以比特币的方式存在他的离线电子钱包里。

值得一提的是,比特币这东西之所以价格高昂,受到很多人的认可,并不是什么网络自由,货币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而是因为它本身的去中心化,所带来的资金流向非常隐秘,进而被用来作为各种黑产,灰产的交易货币使用。

这东西天生就和阴暗面联系在一起的!

当然,很多跨国大企业也持有不少的比特币资产……智云集团旗下的一些秘密子公司就持有不少的比特币,主要用于部分秘密海外交易所用。

智云集团作为一家全球性企业,在海外绝大部分国家都展开业务,自然也会遇上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些事情里往往会涉及到秘密资金的调用。

这些见不得光的资金调配,使用传统货币自然是不靠谱的,很容易被查出来,最适合的就是比特币这种获得大家认可,又无法追踪,同时还汇率波动极大的电子货币了。

资金来去隐秘,而且因为汇率波动极大,所以还非常容易做账。

甚至徐申学个人,也是在早年里弄了一大堆比特币,只是现在这些比特币对他已经没啥用了,只是作为常规流动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已。

当然,和现在大企业玩电子货币不一样,朱俊能纯粹是没办法把钱都给洗出来使用……数量太大,洗钱的难度极大,只能这么继续以比特币的形式存着。

不过有钱心里不慌啊,所以朱俊能在经济上的心态还是非常放宽的。

工作还算不错,钱也有……唯一的麻烦就是阴魂不散的上线间谍了!

为了应付上线,过去半年里朱俊能精心钻研各类间谍题材的影视剧,,同时还特地去学习了创作、编剧创作这些专业技能。

就是为了给对面编造一个‘合情合理’,又能让对方不至于狗急跳墙,逼迫自己太厉害的故事!

朱俊能为了这一篇故事,光是大纲就写了十多万字,各种情节设计,细节,人物传记等也是写了二三十万字。

力求各种细节都经得起推敲,同时还要维持故事的期待感,还要把自己给摘出来避免危险,顺便再从对方手里合情合理的捞取活动经费。

说实话,难度很大的!

朱俊能都觉得,市面上的那些所谓间谍题材的,影视剧的剧本,和自己编造的故事比起来那都是不值一提!

只不过得意之余,很多时候朱俊能也经常睡不着。

这倒不是害怕被安保部门发现,毕竟他其实也没真的去刺探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所的机密,他从头到尾,连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所都没有靠近过,所谓自己发展来的秘密内线也是纯虚构……他自诩是没有犯下什么大错的,顶多就是以前做了一些事情,但是以前的那些泄密,顶多也就是普通的商业机密而已,他查过了……撑死了判几年而已。

他真正担心的还是对面的情报机构阴魂不散,一直缠着他,逼着他做更严重的事情。

同时也担心未来有一天自己的骗局暴露后,对方恐怕要气急败坏对自己进行报复。

毕竟,他可没少从对方手里拿活动经费呢,这前后加起来都拿了超过两百万美元了,这可不少了呢。

但是担心也没用,现在的朱俊能已经骑虎难下,只能这么硬着头皮一直编下去了。

然后,朱俊能还不知道,他的一举一动都是在智云集团安保部门的监控之下,甚至为了配合他的演戏,安保部门甚至还故意通过某种巧合的方式,向他‘泄露’了一些所谓碳纳米管材料研究的一些信息呢。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继续保密MMK34材料。

不过具体还能保密多久,这其实很难说,材料的一些详细数据肯定是能保密很久的,但是是否能够把常压常温超导材料这个信息给保密下去,难度就非常大了。

尤其是这种材料实际上已经开始小规模的实验性合成生成,并开始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以及其他一些秘密项目上,多多少少都会被泄露一部分秘密的。

对方后续就算搞不清楚MMK34材料的具体性能,但是知道智云集团搞出来一种常温常压超导材料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

不管难度有多大,总归是要继续保密的,总之能拖多久是多久!

这些安保战线上的事情,徐申学自己倒是没有关注太多,自然会有安保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理,对于徐申学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推动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小规模生产。

同时继续推动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

第五代的超导量子计算机,虽然性能比外头的那些量子计算机强很多,但是只有一万量子比特的数量,距离大规模成熟应用还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

要想让超导量子计算机真正的成为大规模应用的计算机,满足庞大的通用计算以及并行计算等算力需求,还需要把量子比特数量继续往上推。

第六代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将会直接提升到五万量子比特的级别。

而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技术难度,对核心零部件量子芯片的设计以及制造,对新一代的LX构架的底层量子算法的设计以及训练都是难度非常大的。

但是徐申学对此抱有乐观的期待。

一万量子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已经做出来了,这说明了之前的技术路线是成功的,可行的。

现在要做的就是继续推动发展,沿着现有的技术路线发展下去!

迟早能够把百万量子比特级别的量子计算机给弄出来……到时候,人类的计算机算力对比现在,将会提升到一个非常恐怖的水准!

而这,才是徐申学所期待的!

时间进入四月中旬后,徐申学再一次视察了首台YCL51超导量子计算机量产型的安装工作后,次**就前往了琼州岛。

因为当天下午时分,南门航天将会迎来非常重要的一次发射任务:使用六号重型火箭发射人类历史上首个商业空间站‘半马人座空间站’的核心舱。

这一次的发射任务对于南门航天以及智云卫星而言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后续商业空间站的商业运营计划,钱多钱少倒是小事,十几二十亿美元的建造成本乃至后续的运营成本,徐申学表示能够撑得住。

更关键的是,通过商业空间站的建设以及运用,获得更多的航天技术的经验积累以及发展,为后续的商业航天进行技术技术。

徐申学的野心可不仅仅是搞个商业空间站那么简单,他还准备搞月球基地,火星基地呢。

他要推动人类走向星空!

哪怕现在的人类技术积累还比较薄弱,暂时无法支撑走向星空的需求,但是徐申学相信在自己科研系统的辅助下,随着时间的过去,技术的积累,自己是有希望推动人类真正走向星空的。

这也是目前南门航天其实不赚钱,其商业规模而言也比较小,但是每次有重要发射活动的时候,徐申学都会亲自到场的缘故。

他对走向星空,是真的很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