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我要逆天改命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 海上

();

几个南洋小国,还有日本原本还抱有一丝幻想。

他们觉得,大明虽然军事强盛国富民强。隔着茫茫大海,对这些小国不会有太大威胁。

然而下一秒,他们就发现自己错了。

海上的演习,比陆地有过之而无不及。

尤其是一艘艘巨舰,他们举国之力都造不出来。而大明,已经批量的开始生产。

先参观了船厂,各种组件目不暇接。

然后,在翌日清晨,胶州湾海面上薄雾缭绕。使臣们登上特建的观礼台,眼前景象让他们再次震惊:海湾中停泊着数百艘战舰,桅杆如林,旌旗招展,最大的几艘战舰宛如海上城堡,巍峨壮观。

“大明水师共有大小战舰三千余艘,今日列阵的只是舰队的一部分。”朱兴明淡淡介绍道。

号角长鸣,阅兵开始。首先驶过观礼台的是十艘“镇远”级铁甲舰。这些战舰全身包裹铁甲,船侧炮门洞开,露出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

“每艘铁甲舰配备红衣大炮四十门,射程可达十里。”陪同的水师提督介绍道。

使臣们倒吸一口凉气。十里射程,这意味着敌船还没看到明舰,就已经进入射程范围!

紧接着是二十艘“扬威”级快舰,这些船体型较小但速度极快,船头装着尖锐的撞角,显然是用于快速接舷战的。

最让人惊叹的是五艘巨大的“龙皇”级旗舰。这些巨舰有三层炮甲板,装备红衣大炮百余门,船首雕着巨大的龙首,威风凛凛。

“这样的巨舰,只有海神才能拥有。”米哈伊尔伯爵低声对副手说,脸色十分难看。

小西行长更是面如死灰。日本水师最大的安宅船与这些巨舰相比,简直像是小孩子的玩具。

舰队列队完毕后,开始实战演练。首先是炮击表演。目标是在数里外海面上布置的一排旧船。

令旗挥舞,炮声震天。第一轮齐射就将大部分目标船炸得粉碎,海面上掀起数十丈高的水柱。

接着是移动靶射击。数十艘小船拖着靶子在海上高速移动,明军战舰紧追不舍,炮火精准无比,移动靶一个个被击沉。

最后是接舷战演练。两艘战舰迅速靠近,士兵们如履平地般跃上敌船,刀光剑影中展示精湛的格斗技巧。

整个演练持续了两个时辰,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使臣们从最初的震惊到后来的麻木,最后只剩下深深的恐惧。

演练结束后,朱兴明又带领使臣们参观了一艘“龙皇”级旗舰。踏上甲板,使臣们更是惊叹不已:宽阔的甲板可容纳数百名士兵,巨大的舵轮需要四人才能转动,下层炮舱内,一排排红衣大炮擦得锃亮。

“这些大炮与陆上的红夷大炮有何不同?”米哈伊尔伯爵忍不住问道。

水师提督自豪地回答:“这是专门为水战设计的舰炮,射程更远,精度更高,而且配备了特殊的防后退装置,连续射击也不会损坏甲板。”

小西行长仔细观察着炮身上的铭文和构造,试图记住每一个细节。但他发现,这些大炮的结构远比想象中复杂,根本不是看几眼就能仿制的。

参观结束后,朱兴明在旗舰上设宴款待使臣。宴席间,他看似随意地说:“大明水师不日将组建南洋舰队,定期巡弋南海诸岛,保护商路安全。”

此言一出,南洋诸国使臣脸色微变。这意味着大明将直接介入南海事务,他们的好日子恐怕要到头了。

小西行长更是心头发紧。日本与大明仅一海之隔,若大明水师经常巡弋东海,对日本将是巨大威胁。

宴席在微妙的气氛中结束。使臣们各怀心事,有的忧心忡忡,有的暗自庆幸早已归附大明。

返程的火车上,使臣们沉默了许多。蒸汽火车的震撼尚未消退,水师阅兵又带来新的冲击。每个人都清楚,从现在起,世界格局将因大明的强势崛起而改变。

小西行长独自坐在车厢角落,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物,内心挣扎不已。来之前,日本天蝗还暗示可能再次征朝,但现在看来,这无异于自取灭亡。

“必须劝说天蝗改变国策……”他暗自决定。

米哈伊尔伯爵也在思考如何修改给沙皇的报告。原本建议试探性东扩的计划必须彻底推翻,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与这个东方巨人和平共处。

接下来的几天,各国使臣纷纷求见大明官员,表达加强合作的意愿。甚至连一向矜持的小西行长,也私下拜会了工部尚书,试探性地询问购买蒸汽机技术的可能性。

工部尚书只回了四个字:“无可奉告。”

朱兴明站在皇城上,望着络绎不绝的使臣车队,对身边的骆炳和孟樊超说:“看到了吗?威逼不如利诱。让他们看到与大明合作的好处,自然就会趋之若鹜。”

骆炳佩服地说:“陛下圣明。如此一来,四海九州,皆尽臣服与陛下。”

孟樊超却谨慎提醒:“但也要防备有人表面归顺,暗中偷学技术。特别是日本和沙俄,不得不防。”

朱兴明点头:“说得对。人锦衣卫要加强对各国使团的监视,特别是他们的技术人员。”

“遵旨。”

十日后,各国使团陆续离京。与来时不同,大明用强大的武力和先进的技术,彻底征服了这些国家。

站在城门楼上,望着远去的使团队伍,朱兴明目光深远:“世界很大,大明要走的路还很长。”

骆炳和孟樊超肃立身后,心中充满对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敬佩。

蒸汽火车的一声长鸣划破长空,仿佛在宣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而大明,正是这个时代的引领者。

现在,这些各国使者回去之后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跟他们的国王去解释。

主要是,他们所见所闻,实在是太过离奇了。

你不管怎么解释,怕是国王都不会相信。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切太不真实。这个世界,不可能是这个样子。

问题是,使者团们,众口一词。他们见到的大明,就是这个样子。

那不是他们这个时代的人,所能拥有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