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放榜那天,邮递员骑着绿色自行车在小区楼下吆喝 “孙福强,京城大学录取通知书” 时。
那时的李延海一家住的还不是书中写的小区,而是一个老式家属院,筒子楼。
孙福强第一个跑下楼,拆开时手指都在抖。
卢慧芳凑过来看,一个字一个字地念:“京城…… 大学……”
念着念着就抹起了眼泪:“孙强,你爸妈在天上看着呢,你知道这会他们多高兴吗?”
孙福强望着天上的云,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
他的脑海里已经没有了父母具体的模样可思念,但那份血缘里的牵绊却像藤蔓,一直缠在他的心上。
他知道,自己考上大学,不止是为了自己,也为了舅舅、舅妈一家,更是为了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牵挂。
他在大学期间交了一个女朋友,既是他的初恋,又是他今后的妻子,就是谢志斌的女儿谢虹。
谢志斌那时的职务并不高,但他是一个非常务实且正直的党员领导干部。
他知道了女儿谢虹谈的对象时,并没有因孙福强那悲惨的家世而嫌弃。
相反的是他见到了孙福强之后,经过一番简单的聊天,还是蛮喜欢孙福强这个人的。
谢志斌第一次见到孙福强时,正值初夏,院里的石榴花开得正艳。
他刚从单位下班回来,穿着那件标志性的中山装,袖口还卷着,带着一身户外的热气。
谢虹拉着孙福强的手,略带羞涩地介绍:“爸,这是孙福强。”
孙福强紧张得手心冒汗,刚要开口问好,谢志斌却先摆了摆手:“坐吧,别拘谨。”
随后的聊天,谢志斌并没有盘问孙福强家境的尴尬,也没有审视条件的刻意,只是随意地问起孙福强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聊起他对未来的规划。
当孙福强说起自己想毕业后回到基层,为乡村发展尽一份力时,谢志斌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点了点头,语气平和却带着分量:“年轻人有这份心,不容易。
家境如何是天生的,但心气和品行是自己能做主的。”
这句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孙福强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
谢志斌从未因孙福强的身世有过丝毫轻视,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品质和志气,远比家世背景重要得多。
他常在饭桌上对谢虹说:“看人要看骨子里的东西,小孙这孩子,踏实正直、有韧劲,是个能靠得住的人。”
这份认可,成为了孙福强和谢虹感情最坚实的后盾。
大学毕业后,孙福强凭借优异的成绩和扎实的专业能力,顺利进入了心仪的单位。
就在孙福强工作一年后,他与谢虹结了婚,并举行了一个很简单的婚礼。
婚后的他干起工作来更有动力,虽然两地分居,但依然不影响他与妻子谢虹之间的感情。
怀着对妻子的思念,他努力的工作着,每一步晋升,都浸透着自己的汗水。
刚参加工作时,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别人不愿意接手的难活、累活,他从不推脱,而是沉下心来钻研,直到把问题解决。
有一次,单位接到一个紧急任务,需要在三天内整理出一份关于当地产业发展的详细报告,孙福强连续熬了两个通宵,不仅按时完成任务,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还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