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功成满疆红 第九百五十一章 深陷死地

();

张奎脸上的狂喜和狰狞彻底僵住,化为无边的惊骇与难以置信;杨兴脸色惨白如纸,握着长刀的手第一次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他们终于明白,这漫长而“顺利”的追击,这看似唾手可得的“叛将首级”,这邓鸣一路丢盔弃甲的“狼狈不堪”,都不过是一场以血为引的惊天骗局!他们的两万精锐野战力量,已深陷死地,即将面临被彻底围歼的灭顶之灾!

百尺崖下,无人生还!

遮天蔽日的玄黑旌旗在百尺崖绝壁之巅猎猎作响。“余”、“庞”两面巨大的帅旗下,余乐面容冷峻如霜,庞轩则如同亘古不化的磐石,矗立在阵列最前。他们的目光,如同冰冷的刀锋,扫视着下方山坳中那一片绝望的赤红。

虎尊炮黑洞洞的炮口从岩石后伸出,粗大的炮管在幽暗光线下泛着死亡的幽光;密密麻麻的火铳手排成数排,冰冷的铳管对准下方,火绳已然点燃,暗红的火星在风中明灭;更有无数强弓劲弩张开如满月,淬毒的狼牙箭簇闪烁着点点寒星,如同毒蛇的獠牙,覆盖了整个山坳的每一个角落!

死亡的气息浓稠得如同实质,压得每一个大燕云州士兵喘不过气。绝望的哭喊、无助的咒骂在拥挤混乱的队伍中蔓延。他们挤在这绝地之中,头顶是致命的箭雨炮火,身后是邓鸣“残部”狰狞反扑的刀锋,前方是庞轩那堵钢铁浇筑般的重甲壁垒!退路?早被百尺崖崎岖的入口和庞轩的封堵部队彻底断绝!

张奎勒住躁动不安的战马,头盔下的脸庞因充血和巨大的压力而扭曲。他抬眼,目光越过下方密密麻麻的恐慌士兵,死死锁定在百尺崖上方那面“庞”字大旗下,那个如同铁塔般的身影——庞轩!

“庞……轩!”张奎几乎是咬着牙吐出这个名字。当年在大燕帝都,他曾在一次宫廷庆典的护卫任务中,远远见过这位皇帝身边最神秘、也最令人敬畏的铁血内卫统领。

虽然未曾深交,但庞轩那标志性的魁梧身形和冰冷如铁的气质,张奎绝不会认错!一个原本应该守护大燕皇帝的内卫统领,如今竟成了乾军统帅麾下最锋利的屠刀!

庞轩的目光,如同实质的冰锥,瞬间刺穿雨幕与硝烟弥漫的空间,精准地钉在张奎的脸上!没有旧识重逢的波动,没有战场寒暄的空隙,只有一种冻结灵魂的、纯粹的审视。

那眼神里没有丝毫情绪的涟漪,冷漠得如同深渊寒潭,仿佛穿透了张奎的甲胄,直视着他那颗在绝望与屈辱中挣扎的心。这种眼神是代表大乾军法那无可辩驳的裁决意志,在无声地宣告着铁律——此路不通,唯降或死!

“张奎将军。”庞轩的声音不高,却如同冰层断裂般清晰、冷硬,穿透了山谷间的喧嚣,砸在每一位云州士兵紧绷的神经上,“降了吧。无谓的抵抗,徒耗将士性命。为将者,当惜兵卒如子。”

“你……我……”张奎喉头滚动,嘴唇翕动了几下,仿佛想驳斥这劝降的冷酷逻辑,想质问对方身为昔日大燕内卫的立场,想吼出胸中滔天的屈辱。然而,在那穿透一切的冰冷目光下,在那清晰无误的死亡裁决前,所有的话语都堵在胸口,化作一股腥甜的血气上涌,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和铁青的脸色。他握紧巨斧的手指关节因过度用力而泛白,微微颤抖。

“张将军!跟他废什么话!”杨兴就在张奎身侧,他早已被崖顶庞轩的身份抛诸脑后,眼中只有熊熊燃烧的毁灭之火。

他脸上血污与泥水混作一团,唯有那双眼睛,亮得骇人,充满了孤注一掷的疯狂。

“杨某宁死不降!邓鸣狗贼,背主求荣!庞轩助纣为虐!要我杨兴向这等叛贼屈膝?呸!不如让老天爷降下万箭,将我钉死在这百尺崖下!将军!听我的!召集还能战的兄弟,就冲他庞轩的铁壁!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为大燕,尽忠!就在此刻!!”他嘶吼着,声音因激动而嘶哑,猛地扯住张奎的臂甲,力道之大几乎要将张奎拉下马来,那姿态,如同要将自己和张奎一同拖入最后的毁灭烈焰之中。

“尽忠?尽什么忠!”张奎猛地转头,血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杨兴,声音嘶哑如野兽低吼,“杨兴!你睁开眼睛看看!看看我们周围的弟兄!看看头顶的火炮火铳!看看这百尺绝壁!冲?往哪里冲?!庞轩的铁壁你冲得过去吗?!冲上去就是全军化作齑粉!徒留一地尸体,对得起沈帅的重托吗?对得起云州父老吗?!”

“那难道就像邓鸣一样摇尾乞怜?!”杨兴激动得须发皆张,手指颤抖地指向正在后方整队、虎视眈眈的邓鸣部,“看看那个叛徒!锡水城的耻辱!将军!我等深受国恩,岂能效仿此獠?与其苟活,不如轰轰烈烈……”

“住口!”张奎猛然暴喝,声音如同炸雷,压过了战场的嘈杂和杨兴的嘶吼。他脸上的肌肉剧烈抽搐,握着巨斧的手因巨大的内心挣扎而青筋暴起,指节捏得咯咯作响。

投降?向昔日的同僚(庞轩)和深恨的叛徒(邓鸣)投降?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但,为了一万余名精锐儿郎的性命,受点屈辱又何妨?要知道,这一万多名儿郎的背后,还有数万他们的家人!

到底应该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还是当场归降?张奎心乱如麻。

电光火石之间,庞轩那冰冷的眼神再次浮现在张奎脑中。那不是劝降的眼神,那是最后通牒!是屠刀高举前的最后警告!时间不多了!

“张将军,你在犹豫什么?难道你想投降乾狗?”杨兴看张奎的神色不对,警觉地厉喝道。

“杨兴!”张奎的声音陡然变得异常平静,带着一种渗入骨髓的寒意,“你一心求死,我不拦你。但你不能拖着这一万多名兄弟一起死!他们的命,不是你一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