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阳虽然贵为秦都,但其实只是坐落在栎水北岸的一座小城堡。
连魏国的一个边界城市都比不上,更不用说像魏都安邑和大梁这些大城市了。
临近年关,这个原本颇为安静的小城中,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中夜收市的夜市变成了彻夜大市。
各色酒铺饭馆灯笼高挑,幌旗招摇,高声谈笑与喝彩之声溢满街市。
甚至只有大典才会出现的社舞,也开始涌上了长街。
数十名壮汉抬着一个大木车从喧哗的街上走过,几名姿色出众的彩衣舞女在上面齐舞。
却不是中原那种窈窕旖旎的委婉舞姿,反而每隔动作都颇有气势,十分整齐。
看起来倒带着几分秦西特有的雄壮感。
携家带口的百姓,就站在街边檐下兴奋的指点议论。
也有气态文雅的士子,负手点评秦西民俗和社舞的优劣。
每家铺面前都高高挂起一条大幅红布,上书一个大大的“庆”字。
下面更是写着“跌三”或“跌四”,甚至还有“跌五”“跌六”的。
家家掌柜都不做生意了,将店面交给账房先生们看管,纷纷走上街头与百姓同欢。
人群中,两名背着包袱的年轻士子左顾右盼,仿佛有些目不暇接。
这二人一人身材瘦长,面容严肃,眼神深邃,正是卫鞅。
另外一人名叫赵或,跟卫鞅一样,同样是公叔痤门下的士子。
这次卫鞅执意要在春节之前,亲自来秦国打探情况。
赵或也说想要过来看看,便跟来了。
虽然赵或明面上说是过来开开眼界,顺便看能不能找个官做。
但卫鞅心中明白,这人其实就是公叔痤专门派过来保护自己的。
一路上他都试探过来,此人文韬武略样样没有。
不过心胸豁达,有颗赤子之心,而且武艺极其厉害。
有赵或跟着,既不会让人感到路途无趣,也不用担心有性命之忧。
公叔丞相为了自己,也是颇为用心了!
卫鞅心中暗叹一口气。
尽管他已经从公叔痤那里大概知道了秦国新君的为人,也十分向往。
但,这毕竟是关系着天下归属的大事。
他觉得还是自己亲自过来看一下秦国的情况,再做决定。
现在见秦国虽然贫苦,但大多安居乐业,脸上也没什么忧愁之色。
心中便彻底放心下来。
“卫兄,想不到这秦国竟然也能如此热闹繁华,此行当真是开了眼界啊!”
赵或有些兴奋地说道。
卫鞅脸色如常,并不觉得意外。
再怎么说,秦国也是周室正统册封的诸侯国。
过节习惯跟中原人相差无几。
临近春节,热闹些也很正常。
要说周室正统册封的这个身份,到现在已经是十分珍贵了。
时人眼里的七大战国——魏、楚、齐、赵、燕、韩、秦。
楚国是蛮夷部族自立为诸侯国,后面才由周康王给予册封。
齐国是田乞杀了姜氏之后自立的国君。
魏赵韩三国,则是由晋国瓜分而来。
待势力庞大之后,周威烈王才不得不给予册封。
这五国,在很多中原士子看来,都是有些来路不正的。
如今,就只有燕秦两国,算是保持着被周室正统册封的身份。
不过,两国的发展却又大不相同。
燕国少战事,又自持身份,因此桀骜不驯。
秦国常常被人耻笑,又战事频繁,因此努力自勉,坚韧不屈。
卫鞅在心中做了一番分析之后。
好像突然就明白了,秦国为何会屹立不倒的原因!
之前他一直看着魏国在中原腹地,可以一举崛起争霸天下。
现在才意识到,一国之命运,其实更多是掌握在本国人手中!
天时地利,皆不如人和!
一念至此,卫鞅顿觉念头通达。
更加坚定了他“人定胜天”的决心……
赵或并未发觉卫鞅思想的变化,还专注于眼前的场景。
“……先前在魏国的时候,听人一提起秦国便是弱秦和蛮夷。”
“现在亲自过来一看,才知道秦人跟中原人原来也是差不多的……”
没有听到卫鞅的回答,赵或回头一看。
却见对方正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正前方,眼中有无数华彩流转。
赵或微微一愣,顺着卫鞅的目光看过去。
就见一名身材欣长的黑衣男子,正朝着二人走过来。
这男子五官如刀,双眼狭长。
相貌比一般秦人还要更家刚烈些。
而且,此人气势十分不俗,让人不由得就想要低头臣服。
不过,赵或的目光并未在此人身上停留多久。
他几乎下意识地就被此人身后那名老者给吸引过去了。
那老者看上去像是黑衣男子的仆人,只低着头默默地跟在对方身边。
不显山不漏水,默默无闻,跟寻常老人一般无二。
但赵或第一时间就感觉到:此人是个高手!
想起公叔丞相的叮嘱,他下意识地上前一步,想要拦在卫鞅身前。
却立即就被卫鞅伸手挡开了。
“赵兄不必多虑,此人没有恶意。”
赵或依旧不敢大意,只死死地盯着走过来的两人。
只见那黑衣男子走进之后,上下打量了卫鞅一眼,微微拱手。
“可是卫鞅?”
这只是一个寻常的招呼礼数。
然而,接下来的一幕,却让赵或感到震惊。
只见素来高傲的卫鞅双手一抬。
朝着那黑衣男子便深深躬了下去……
“卫鞅见过秦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