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国府的邀请,杜子腾不嗤一鼻,这个时候要他去洛州,还有什么意义,早干嘛去了!
再说了,他即便是到了洛州,蒋治文也不可能把第一战区的军队交给他指挥。
与其到那里去当一个道具人,还不如不去。
其实国府做出这个姿态,无非是给民众一个交代罢了。
你看我都已经发出邀请了,是他自己不来。
老实说,对西南渝州的那位,杜子腾是非常失望的。
耍阴谋搞**是把好手,但是对军事指挥和民生建设,却是让人诟病,就如同当年掘开黄河大堤,水淹日军十四师团一样。
日本人没淹着,却把自己人给坑惨了,把好好的中原大地给弄成了黄泛区。
说起这个黄泛区,就不得不提及当年发生的“花园口事件”。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以后,日军就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当时的日军,正是气焰最嚣张的时候,叫嚣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
他们不但很快就占领了平津地区,而且还快速的越过华北平原,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大片领土,同时对黄河南岸的豫省中原地区虎视眈眈。
不过因为旭州会战,中国军队在苏省东部地区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给了侵华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日军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停下了前进的步伐。
这个时候,一个影响中原战局的人出现了。
这个人就是当时的日军第十四师团土肥圆贤二,这个人长期在中国生活,是个“中国通”。
他在当时启动了一项非常大胆的计划,就是利用十四师团的坦克装甲车辆,学习德军的闪电战,在中原地区快速突进。
然后直捣黄龙,越过豫北平原,直扑长江重镇汉州。
要知道当时的汉州可是国府**首脑所在地,也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心。
金陵沦陷以后,国府就迁都至此。
要是这里**军占领,不但在前方奋战的几十万国军将成为孤军,中原的大片土地也将落入敌手。
土肥圆带领着他的十四师团很快便突破了豫省东部国军的防线,占领了商州,还打败了当时蒋某人的嫡系部队,精锐的27军和第八军。
只是一天时间,日军的第十四师团就占据了兰封,直逼豫省重镇豫州。
噩耗传来,蒋某人方寸大乱,他立即问身边的一位谋士。
“当今战局,该如何破解”。
这位谋士沉吟半响,面露难色。
“办法倒是有,只是有些阴损!”
蒋某人连连催问。
谋士被逼无奈,只说了一句话。
“以水代兵!”
蒋某人不是**,他立即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以水代兵的后果他自然知晓,但是如今的他,已是黔驴技穷。
国军精锐溃败如此,战事急转直下。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在一番纠结之后,他还是下令当时的豫州守军,在豫州的下花园地区,炸开黄河大堤,用黄河水阻拦第十四师团进入豫中平原。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花园口事件”。
这件事情孰是孰非,历史自有定论,但是由此造成的伤害,却是豫省人永远的痛!
在豫州的花园口被炸开以后,黄河水流入豫中地区,淹没了数百万亩的良田,形成一大片的黄泛区。
虽然历史上黄河也多次泛滥决堤,也曾有过黄泛区,但是这一次,却是历史上最厉害的一次,也是最惨的一次!
它造成了豫、皖、苏三个省几十个县市被淹,受灾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
虽然这个以水代兵的政策确实有效,黄泛区成功的阻止了日军第十四师团前进的步伐。
这也使得日军从1938年开始,一直到1944年,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都只能盘踞在黄河北岸,望河兴叹。
但是黄泛区给豫省人带来的苦难,却是刻骨铭心的。
黄河改道后,豫中地区一百五十万间房屋被淹,数百万人淹死和失踪,两千多万人受灾,几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
黄河水所到之处,是房倒屋塌,饥民遍野。
至于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计。
而正是这次黄河决堤,酿成了1942年的大蝗灾,进而演变为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饥荒,使本就贫困的豫省老百姓生活雪上加霜。
这也深深的刺痛了豫省老百姓的心。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来的豫中会战中,有传言说豫省百姓不但不给国军帮忙,反而协助日军作战。
在某些地方,甚至有灾民阻拦国军打击日军,以至于几十万国军败给15万日军,豫中会战以国军惨败而告终。
这种说法是真是假暂且不去理会,但是蒋某人下令炸花园口是真的,豫省人恨蒋某人也是真的!
也正是这个黄泛区,让蒋某人的大脑又一次短路。
1943年3月15日,这是一个让人难以忘记的日子。
日本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的15万部队突然越过黄泛区,在飞机的掩护下,开始向豫州,许州同时发起进攻。
豫中会战提前爆发!
由于第一战区司令蒋治文固执己见,相信渝州方面的判断,过度信赖黄泛区的威力。
他天真的以为日军不会从黄泛区进攻,进而将大部分部队调往了黄河防线,导致豫州,许州等地仅有部分地方军队在驻守。
直到日军挥师西进,在精锐的装甲部队配合下,连克豫州,许州两城,这个时候,他这才慌了手脚。
豫州距离第一战区司令部所在地洛州仅有一百四十公里,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只要几个小时,就可以打到洛州。
洛州是当时豫省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豫省的抗战指挥中心。
这里不但有第一战区司令部,也是豫省省**的临时驻地。
这样的地方,一旦失守,对当时的中国抗战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为了保住洛州,蒋治文下令将孙蔚来的第四集团军调往洛州驻守。
同时又命令36集团军李家玉部赶往平州市的鲁山建立防御阵地,企图阻止日军继续前进。
从表面来看,两个集团军加起来有近16万人,比日军还多,看起来还有挽回的余地。
可是无论是孙蔚来的第四集团军,还是李家玉的36集团军,都是地方杂牌军,无论战力还是武器装备,和日军相比,都相差甚远。
他们不但缺乏重武器,就连普通的武器弹药,也极度匮乏,每个战士仅有不到十发子弹。
而反观日军,普通的武器装备就不用说了,光是7个师团的大炮就有近五百门。
这还不包括小鬼子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仅是在大炮方面,日军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军,是国军的十几倍。
他们不但有关东军配属的数百辆装甲坦克掩护步兵进攻,还有从东北调来的一个航空联队近百架飞机的支援。
天上是呼啸而来的飞机,地上是咆哮的装甲坦克,在他们的后面,是黑压压的鬼子兵。
多灾多难的中原大地,又一次陷入了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