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个系统做金融 025 行长的考验:实战的预测

();

路由器红灯闪了一下,屏幕上的页面瞬间断开。陈帆盯着黑下去的浏览器窗口,手指停在刷新键上方。他没动,也没立刻重启服务器,而是把笔记本合上,拉好背包拉链。

三轮车还在楼下等着。

他背起包,锁了307教室的门,沿着楼梯往下走。脚步声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每一步都踩在剥落的水泥边缘。走到校门口时,天已经亮透,风也停了。他把设备搬上车,骑向市中心。

中国银行的大楼在两条主街交汇处,玻璃幕墙映着早班人群。他停好车,拎着电脑包走进侧门,前台看了眼访客登记表,指了指电梯:“八楼会议室,林副行长说你直接进去就行。”

电梯上升时,他检查了一遍U盘里的数据文件。模型昨晚跑完最后一轮验证,预测值定格在4.8%。不是估算,也不是区间推测,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数字。他把它存在本地数据库,又通过局域网同步到了服务器端,确保能在现场调取。

八楼安静,走廊铺着深色地毯。他推开会议室的门,里面已有十几人就座。长桌两侧坐着穿衬衫的男人女人,有人低头翻资料,有人低声交谈。投影幕布上还停留着上一份PPT的标题:《1998年Q2信贷形势展望》。

没人注意到他进来。

他在角落找了个位置坐下,打开电脑。系统启动后,他连入银行内网测试端口,确认能访问自己的服务器。信号稳定,延迟不到三百毫秒。他松了口气,把界面切换到“信贷规模预测模型”的主视图。

图表横轴是时间线,从1997年第一季度延伸至今;纵轴是增长率。一条红色虚线横贯当前季度区域,标注着“预测值:4.8%”。下方三组变量柱状图同步波动——工业增加值、基础货币投放量、贷款审批周期。

这时,主位传来一声轻咳。

林国栋进来了。他穿着藏青色西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坐到会议桌一端。目光扫过全场,在陈帆脸上停留了一瞬,没有说话。

“开始吧。”他说。

第一位发言人是中国银行研究部的主任,五十岁上下,声音沉稳。他展示了一份报告,认为二季度信贷将维持高速增长,预计增幅达到8%以上。“政策宽松导向明确,基建投资加码,企业融资需求旺盛,这些都是支撑因素。”

第二位补充道:“M2增速连续三个月超预期,说明流动性充裕,银行放贷意愿强烈。”

第三位来自风控条线,语气谨慎些:“不过也要注意风险积累,特别是地方平台贷款比例上升。”

一圈下来,所有人观点一致:乐观为主,最低预估也有7.2%。

轮到自由讨论环节。

陈帆抬起手。

有人扭头看他,眼神带着疑惑。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问:“你是哪个部门的?”

“实习生。”他说,“但我有不同看法。”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林国栋没阻止,只轻轻点了下头。

陈帆站起身,将笔记本接到投影仪。画面切换,出现一张简洁的折线图。他指着那条红色虚线:“我认为,本季度信贷增长会显著低于预期,最终落在4.8%左右。”

有人笑了。

“4.8%?”研究部主任皱眉,“这个数字怎么来的?模型?样本量多少?训练周期多长?”

“不是神经网络。”陈帆答,“是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输入变量只有三个:工业增加值同比变化、央行基础货币净投放量、以及过去三个月平均贷款审批时长。”

“这些数据你从哪获取的?”另一个人问。

“财政公报、人民银行公开数据、再加上我跟踪的五家重点分行审批记录抽样。”

“抽样?”风控主管冷笑,“你就靠几个分行的数据做全国推断?太主观了吧。”

“主观不主观,看相关性。”陈帆调出另一张图表,“过去八个季度,这三个变量与实际信贷增量的相关系数为0.81。模型回测误差不超过0.3个百分点。”

他顿了顿,“现在的情况是,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下滑,基础货币投放趋缓,而审批周期明显拉长——这三点都在指向信贷扩张动能减弱。”

“可我们看到的是项目申报激增!”研究部主任提高音量,“各地都在报新计划,银行排队放款都来不及,你怎么得出收缩结论?”

“申报不等于落地。”陈帆说,“资金拨付进度滞后于立项速度。一季度财政支出增速只有2.1%,远低于国民经济产量名义增速。这意味着很多项目还没拿到钱,银行自然无法放贷。”

会议室再次安静。

有人低头翻资料,似乎在核对数据。有人交换眼神,神情复杂。

林国栋一直没说话。他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着桌面。

片刻后,技术部的一位工程师开口:“你说的审批周期……能不能具体解释一下?”

“我统计了华东六家分行的平均处理时间。”陈帆打开明细表,“去年四季度平均是七天,今年三月延长到十一天。流程变慢,反映的是银行内部风控趋严,也说明信贷资源正在收紧。”

“那你这个模型……能实时更新吗?”

“可以。”他点击刷新按钮,图表自动加载最新数据,“今天早上刚录入的三月份工业增加值修正值已经纳入计算,预测值仍维持在4.8%。”

有人凑近看屏幕,喃喃道:“这玩意儿居然是个网页?还能动态查数据库?”

“ASP写的。”陈帆说,“部署在独立服务器上,支持局域网访问。”

议论声渐渐响起。

研究部主任脸色不太好看,但没再反驳。他转头看向林国栋:“林行,你怎么看?”

林国栋缓缓起身,走到投影幕前。他盯着那条红色虚线看了很久,才说:“数据来源需要进一步核实,方**也有待评估。不过……”他回头看了陈帆一眼,“敢于提出不同判断,本身值得肯定。”

他坐回位置,“记录员,把刚才这位同事的观点记下来,作为参考意见附录。”

记录员迟疑了一下,翻开纪要本,在末尾添了一行小字:“另有观点认为Q2信贷增幅可能低于5%。”

会议继续进行。

后续议题转向其他方向,但气氛变了。有人时不时瞄一眼角落里的笔记本,有人低声讨论那个4.8%的预测是否过于极端。

四十分钟后,会议结束。

人们陆续起身离席,收拾文件,收笔关机。没有人主动和陈帆说话。有人走过他身边时多看了两眼,有人干脆避开视线。

他合上电脑,把电源线绕好塞进包里。

正准备离开,身后传来脚步声。

林国栋走了过来。

他站在陈帆面前,一只手搭上他的肩膀。

“下周,来我办公室一趟。”他说。

陈帆点头。

林国栋转身走向电梯间,步伐平稳。电梯门打开,他走进去,身影被金属门隔断。

陈帆提着包,往楼梯口走去。

他没有坐电梯。

一层层台阶往下,脚步声在封闭空间里清晰可闻。走到三楼拐角时,他停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

屏幕亮起,没有任何新消息。

他重新放回兜里,继续向下。

银行大厅灯火通明,客户在柜台前排队,工作人员低声应答。他穿过旋转门,走入街头人流。

阳光照在脸上,有些刺眼。

他眯起眼,抬头看了眼银行楼顶的标志牌,然后迈步向前。

右脚刚抬起,左肩突然被人拍了一下。

他猛地转身。

一个穿工装的***在后面,手里拿着一块电路板。

“修电脑吗?”那人问,“主板烧了也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