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个系统做金融 012 林悦的疑问:预测的逻辑

();

巷子外的风停了,铁门在身后轻轻晃动,发出几声低哑的摩擦音。陈帆仍站在原地,手里攥着那份被风吹到墙角的《中国证券报》,报纸边缘沾了些灰,铅笔圈出的那行字却清晰可见。

林悦没有走。她就站在几步开外,目光落在他手上。

“你刚才在礼堂说的那些话,”她开口,“不是为了拿奖吧?”

陈帆抬眼。

“你是认真的。”她说,“你真的觉得这个系统能管用。”

他没点头,也没否认。只是把报纸折好,塞进书包侧袋,动作很轻,像是怕弄皱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他们问我是不是在预测未来。”他终于说,“我说不是。我只是在看过去。”

林悦往前走了半步,“可市场每天都在变。政策、资金、情绪,哪一样是重复的?你怎么知道明天不会完全不同?”

陈帆从书包里抽出那本边缘磨损的笔记本,翻开一页,递到她面前。上面是一张手绘的表格,列着三月十九号到二十五号陆家嘴的日线数据,旁边密密麻麻写着注释:**“成交量放大但涨幅收窄”“换手率异常高于均值”“尾盘大单集中买入”**。

“你看这一条。”他指着其中一行,“二十三号那天,股价涨了不到两个点,但有三笔超百万的买单集中在最后十分钟。这种行为在过去五年里出现过七次,六次之后第二天继续上涨。这不是内幕,是痕迹。”

林悦盯着那行字,眉头慢慢皱起,“所以你是靠这些……‘痕迹’来判断?”

“对。”他说,“就像路上有脚印,你知道有人走过。我不需要知道他是谁,只要知道他常走这条路就行。”

“可万一这次走的是另一个人呢?”

“那就错了。”他合上本子,“系统不会保证赢,它只负责提醒我,哪些情况更可能成功。比如下雨天带伞,摔跤的概率小一点,不代表一定不会滑倒。”

林悦沉默了一会儿,忽然问:“那你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个?明明可以像别人一样,考个好大学,选个安稳专业。你现在这样,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陈帆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昨夜拆软盘时蹭上的黑色磁粉,洗了一晚上都没干净。

“如果我说,我知道一件事会发生,但没人听,”他声音不高,“你会怎么做?”

“我会想办法让人听见。”林悦答得很快。

“我已经试过了。”他抬头,“在比赛之前,没人信。王浩是因为赚了钱才回头找我。老师觉得我是抄来的数据。评委一开始就想把我当笑话打发。可我知道,那不是运气。”

他顿了顿,“我不是想证明我多聪明。我只是不想再看着事情发生,却只能假装不知道。”

林悦看着他,眼神变了。不再是好奇,也不是怀疑,而是一种缓慢沉淀下来的明白。

“所以你做的不是预测。”她说,“你是把没人注意的东西,整理成能让人看懂的样子。”

“对。”他点头,“就像有人天天路过一条河,只记得水深危险。而我记下的是哪天下雨后水位涨最快,哪段河岸最容易塌,什么时候该绕路。这些信息本来就在,只是没人去理。”

林悦伸手摸了摸书包外侧那个硬质夹层,U盘还在里面,外壳有些温热,大概是刚才一直贴着手心。

“那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她问。

“继续录数据。”他说,“政策、交易量、公司公告,所有能拿到的信息。现在系统只能看出明显的规律,我想让它看得更深一点。”

“一个人做不完。”

“我知道。”他语气平静,“所以我一直在等,有没有人愿意一起看这些数字。”

林悦没说话,只是把手伸进书包,拿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纸。打开一看,是昨天市里的经济简报复印件,第三版角落,一行红笔划过的句子格外醒目:

**“部分城市试点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

“这是我爸单位发的。”她说,“我看你关注政策,就顺手带了一份。”

陈帆接过纸,手指在那行字上停了几秒。这条消息还没出现在公开报纸上,但已经有人在内部传了。他知道,这将是未来几年最大的变量之一。

“你不担心我拿这个去做什么?”他问。

“担心。”她直视着他,“但我更担心你一个人扛到最后,却没人知道你在干什么。”

风又起了,吹动巷口的塑料袋,在地上滚了一圈又停下。远处传来一辆自行车碾过井盖的声音,清脆又遥远。

陈帆把那张纸仔细折好,放进笔记本内页,和之前的记录放在一起。然后他拉开书包拉链,取出U盘,握在手里看了两秒,又递向林悦。

“这个,暂时先放你那儿。”他说,“我家里不安全,我妈总翻我抽屉。学校机房也不能随便带设备进去。你要愿意帮忙,我们就从同步数据开始。”

林悦没立刻接。

“你不怕我改你的程序?或者把东西拿走?”

“怕。”他说,“但比起数据烂在硬盘里,我宁愿冒这个险。”

她笑了下,接过U盘,指尖碰到他的手背,凉了一下。

“我不会乱动。”她说,“但我有个条件。”

“你说。”

“每次更新,你要告诉我改了什么,为什么改。我不想只是帮你存文件,我想知道你在想什么。”

陈帆看着她,很久没说话。路灯刚好在这时亮起来,昏黄的光落在两人之间,照出一小片清晰的地面。

“好。”他答应下来。

林悦把U盘放进外套内袋,扣上纽扣。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美工刀,蹲下身,在水泥地上刻了几个字:

**Data_Backup_19980328**

刻得很慢,一笔一划,像是在留下某种标记。

“这样就算丢了,也知道是谁的东西。”她站起来,拍了拍手,“你说你要让更多人看见这些规律。可规律本身不会说话,得有人替它留下记号。”

陈帆站在原地,看着地上那串字。他知道,从这一刻起,这件事不再是他一个人的秘密。

他转身走向巷口,脚步比来时稳了许多。林悦跟在他身后半步,没有再问问题。

快到校门口时,他忽然停下。

“你还记得今天评委问的那个问题吗?”他说,“‘就算准一次,也不代表不是碰巧’。”

“记得。”

“下次他们再问,答案不会再是解释。”他望着远处教学楼黑着的窗户,“我会用新的预测结果回答他们。一次,两次,十次。直到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不是偶然。”

林悦点点头,轻声说:“那你得加快速度了。报纸上的消息,不会等人。”

陈帆没回应,只是把手伸进书包,摸到了那份还未录入系统的政策简报。纸张粗糙,边角有些毛刺,划着他的指尖。

他走出校门,夜色笼罩街道,前方路灯一盏接一盏亮着,像一条通往未知的线。

林悦跟上来,与他并肩而行。

两人谁都没提明天的事。

也没有说再见。

走到路口,陈帆忽然开口:“你相信概率吗?”

林悦侧头看他。

“不是命运,不是预言。”他补充,“就是单纯的,一件事发生的可能性。”

她想了想,“以前不信。现在……我想试试。”

陈帆嘴角微动,像是要笑,又没笑出来。

他从书包里拿出另一张表格,递给林悦。是昨晚整理的银行间拆借利率变动记录,附带一段批注:

**“连续三天上升后,第四日下调概率为67.4%。”**

“明天开盘前,我会验证这条。”他说,“你要一起看结果吗?”

林悦接过表格,指尖抚过那一排数字。

“我八点二十到机房。”她说,“别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