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人正是平元。
他每个月,都会来这里一次,送些银钱和京中的消息。
被称作“黄老爷”的男人抬了抬眼皮,示意他坐。
“又一个月了。”黄老爷端起茶碗,吹了吹热气,“日子过得可真快。”
平元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双手奉上。
“这是主子让小的带来的。”
黄老爷没有接,只是看着远处田埂上追逐的孩童,目光悠远。
他的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改变了一切的深夜。
宫殿里烛火摇曳。
他对面站着的,是他那个他从未正眼瞧过的侄儿。
“你没有根基,没有世家支持,斗不过赵文谦。”
他坐在龙椅上看着萧执,“你现在杀了我,坐上这个位子,用不了三年,这江山,就要拱手送给赵家。”
萧执当时只是平静地看着他。
“所以,你必须‘死’。”
他当时不懂。
“陛下,”萧执幽幽说道,
“这朝堂是一潭死水,赵文谦就是水底最大的一块石头。想搬开他,硬来不行,只会把水搅得更浑。”
“唯有让他自己浮上来。”
萧执一步步走上前。
“只有你死了,赵文谦就成了唯一的擎天之柱。他坐大,排除异己,把所有不听话的人都踩在脚下。到时候,天下人都会看清楚,他究竟是忠臣,还是国贼。”
“而我,”萧执的嘴角微微勾起,“只需要等着,等着那根把他高高吊起的绳子,自己断掉。”
黄老爷,也就是本该死去的萧远,收回思绪。
终于伸出手,接过了那封信。
信封上没有字。
他拆开信,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纸。
纸上画着一幅画。
画上,是一只老狐狸,被高高地架在火堆上,尾巴已经烧着了,正疼得龇牙咧嘴。
而火堆旁,蹲着一只小狐狸,正一脸坏笑地往里头添柴。
萧远看着那画,许久,终于忍不住,低低地笑出了声。
“这个疯子。”他摇着头,将那张纸凑到烛火上,看着它化为灰烬。
“相爷那边,如何了?”他问平元。
平元连忙回话:“主子下旨,册封赵文谦为摄政王,赐九锡,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哦?”萧远挑了挑眉,“那赵墨嫣呢?”
平元回道:“主子独宠苏氏,唯独联姻一事,迟迟不肯应。”
萧远哈哈哈的笑了。
“这小子不像我,独独过不了情关。”
“黄老爷,此言差矣。”
“哦?”萧远放下茶碗,“此话怎讲?”
“黄老爷,您只看到了主子对皇后娘**情意,却没看到这份情意背后的刀光剑影。”平元躬着身子,语气却不卑不亢,“主子登基,根基不稳,赵文谦势大,这是其一。皇后娘娘出身布衣,却独占后位,引得世家不满,这是其二。”
“这两件事,哪一件不是催命符?可主子偏偏就这么做了。”
“他封赵文谦为摄政王,是把他架在火上烤。他不纳赵氏女入宫,看似是为情所困,实则是在这把火上,又添了一把最猛的干柴。”
平元抬起头,目光灼灼。“赵文谦刚坐上摄政王的位置,正是志得意满,以为能拿捏主子的时候。可主子偏偏在这时候,驳了他的脸面。您说,他这只老狐狸,会善罢甘休吗?”
“他不会。”萧远几乎是立刻就明白了过来。
“他不但不会,他还会动用摄政王的权力,联合百官,逼着主子就范。他会以为这是主子年轻气盛,送上门来的一个把柄,一个让他立威的机会。”
平元笑了笑,拱了拱手:“小的言尽于此。”
萧远沉默了。
他看着远处的天,许久,才发出一声复杂的,近乎叹息的笑。
“是朕……是老头子我,小看他了。”
……
京城。
册封摄政王的圣旨一下,整个丞相府,不,现在该叫摄政王府了,顿时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门生故吏,贺客盈门,几乎要将王府的门槛踏破。
书房内,赵文谦一身九锡朝服,端坐于主位,脸上是压不住的笑意。
“恭喜王爷!贺喜王爷!”
“王爷得此殊荣,乃是众望所归!我大宸之幸!”
底下,一众官员跪在地上,奉承之词如潮水般涌来。
赵文谦捻着胡须,很是受用。
他抬了抬手,示意众人起身。
“陛下年轻,还需各位同僚多多辅佐才是。”话说得谦虚,眼里的得意却藏不住。
他原以为萧执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没想到,竟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草包。
为了个女人,连这种昏招都使得出来。
就在这满室欢腾之际,一个不合时宜的哭喊声从门外传来。
“祖父!”
赵墨嫣提着裙摆,哭得梨花带雨地冲了进来,一头撞进赵文谦的怀里。
“祖父!他……他欺人太甚!”
书房内的喜庆气氛瞬间凝固。
赵文谦的脸色沉了下来,挥退了所有官员。
“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他斥道。
“他凭什么!”赵墨嫣抬起通红的眼,
“他封您做了摄政王,却不肯给我一个贵妃之位!他这是什么意思?他是要全天下的人都看我们赵家的笑话吗!”
“一个贵妃之位,就把你急成这样?”
赵文谦冷哼一声,将她扶到一旁的椅子上坐下。
“祖父!”赵墨嫣不服。
“他这是在打我们赵家的脸!”
“脸面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
赵文谦的眼神沉静,“皇帝现在是把那个女人当心肝宝贝护着,你这时候去撞,不是自讨苦吃吗?”
他倒了一杯茶,递到赵墨嫣手里。
“你急什么。他越是护着,那个女人的位子就越是扎眼,全天下的眼睛都会盯着她。一个乡野村妇,坐在那个位置上,她坐得稳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皇帝还年轻,有的是昏头的时候。我们等着就是了。”
翌日。
宣政殿。
百官垂首。
新任摄政王赵文谦,手持玉笏从百官之首出列。
“启禀陛下。”他中气十足,“为江山社稷计,为皇室血脉延绵计,臣恳请陛下,广纳后宫,充实六院,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话音一落,他身后立刻跪倒一大片官员。
“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