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李泰赦免了齐海的战败之罪。
再用齐海指挥这二十万兵马,李泰也是实属无奈,因为他实在没什么大将。
李泰认为,齐海经历海战失败之后,一定会发誓再胜一场,挽回面子。
而且,齐海也一定会更加小心谨慎,不会存在贪功冒进的可能。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齐海为了防备大唐的空军,以及斥候骑兵探查消息,用上了瞒天过海之计。
怎么样瞒天过海?
齐海一方面大肆整顿兵马,一方面却派出一支五万人的兵马,昼伏夜出,从另外一条道出发。
果然,齐海的这一手瞒天过海之计确实骗过了斥候,突然兵出西域,奇袭了靠近天佛的几座城池。
只不过,让齐海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几座城池中,反军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抵抗。
城中的所有人,包括老弱病残在内,全部拿起武器,进行了殊死抵抗。
攻城战,造成反军的伤亡已经是不小了。
但是,让齐海恼羞成怒的是,攻城之后的巷战,更是给反军造成了无可估量的伤亡,绝对可以用惨重来形容。
手无寸铁的百姓们,纷纷拿起能够杀人的东西,或者是菜刀,或者是石块,还有撒面粉迷反军眼睛的。
总之,反军占领了这五座城池之后,五万兵马只剩下不到一万人,再也无力继续,只能坐地等着后续的援兵到达。
而大唐也快速做出了反应,集结了五万兵马,由齐天仇亲自率领,快速奔赴距离失守城池最近的一座城池,严阵以待。
得知那五座城池的情况之后,齐天仇忍不住一声长叹:“非仁政而不足以让百姓如此拼命。”
“天下大势,仁政可定。”
李恪又下令,派兵,一定要将反军挡在这五座城池处。
齐天仇让附近城池的百姓全部撤离,以免再发生意外,但却遭到了当地百姓的强烈反对。
百姓们公推了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来见齐天仇,表达他们的意愿。
一个老头说道:“齐大人,咱们不管男女老少,没有贪生怕死的。”
“绝不会弃城而逃。”
“我们不要热兵器,因为我们不会用,请齐大人拨给我们一些刀枪剑戟,我们洪城的百姓就是五万大军,能帮助齐大人守城。”
说罢,几个老头一起跪了下来,给齐天仇磕头。
齐天仇怎么拉,都拉不起来他们,最后只得答应下来。
安抚了百姓之后,齐天仇趁机将此事在五万兵马中散播。
果然,五万唐军得知此事之后,士气大涨,个个都是暗暗发誓,一定要与洪城共存亡。
士气可用。
齐天仇看在眼里,暗暗点头,即便是反军二十万兵马来袭,若不能付出十万以上的伤亡代价,绝不可能拔掉洪城。
李恪微微一叹:“五座城池的百姓啊,足足二十多万人,朕愧对他们。”
诸葛风儿劝道:“此非陛下之过,而是齐海狡诈,用了瞒天过海之法,让我军没有任何防备。”
“眼下,齐大人坐镇洪城,战局必然稳定。”
李恪点了点头:“北洲国很快也会出兵。”
“朕已经给马涵亮下令,火速行动,防止北洲国发兵。”
“我大唐的战舰,威力要在北洲国之上,海战方面北洲国并不占优势,朕对此并没有什么担心。”
“而朕最担心的,就是北洲国会进攻西洲。”
“毕竟,北洲国除了海路之外,还可以从查尔干山谷出兵。”
就在这时,李君羡从外面进来,说道:“陛下,西洲情报送到。”
李恪道:“呈上来。”
“北洲国对西洲出兵了。”
北洲国要对西洲动手了么?
参军团一听到这个消息,瞬间来了精神。
这场最后的战争终于要打响了。
北洲国,也加入了战斗。
“北洲国打算对西洲出兵。”
李恪补充了一句。
“他们正在向查尔干山谷增兵。”
“一旦北洲的军队部署完毕,这场决战就要开始了。”
“陛下,如果我们能从北洲手里拿下查尔干山谷,就能把他们的战事限制在海上了,这对我们大唐可是好事。”
李恪心里一动。
“要用炮火轰击查尔干山谷?”
“陛下英明,末将正是这个意思。”
李恪:“用炮火轰击查尔干山谷,确实是个好主意。”
这时,萨拉太后突然道:“陛下,我有了一个新想法,算是炮轰查尔干山谷的补充。”
李恪看向萨拉太后,“说来听听。”
“谢陛下。”
萨拉太后点头。
“我在西洲的时候,对查尔干山谷有些了解。”
“那里两侧的山不高,大概十几丈,很适合设伏。”
“一旦敌军进入查尔干山谷,遭到伏击,几乎是有去无回。”
“两侧山上都是树林,密密麻麻的,不仅凉快,还能隐藏兵马。”
“就算我们的飞禽斥候,也探查不出北洲国在查尔干山谷埋伏了多少人。”
“我建议,先派飞禽斥候在两侧山上扔火油罐子,再用炮弹引燃大火。”
“这样一来,只要两侧的树林烧起来,北洲国的兵马不是被烧死,就是得逃回国。”
“我们趁着火势停了之后,立刻登山,就能轻松占领查尔干山谷。”
“一旦我们掌握了查尔干山谷,北洲国再敢出兵,代价就会大得多。”
李恪哈哈大笑道:“只要查尔干山谷在我军手中,可做之事就多了去了。”
“最不济,朕命人将查尔干山谷堵死,彻底切断北洲国和西洲的联系。”
“等到我军彻底击垮北洲国的海军力量,对北洲国发起最后一击的时候,再将查尔干山谷打开。”
萨拉太后笑道:“据奴婢所知,查尔干山谷并非是一条直通的山谷,而是呈弯曲形,而且是两个。”
“其地势,是南高北低,一旦我军能占领查尔干山谷,防守绝对不是问题,一河足矣。”
萨拉太后很聪明,觉得自己只要能给李恪多出好计,多立功劳,绝对能从西洲诸女中,脱颖而出。
一河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