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第三百一十五章 擅自称帝

();

朱慈烺缓缓踱步,靴子踏在地板上发出轻微的响声:“因为他需要一个由头。曲阜孔家积攒数百年,传言藏有巨额财富。这个传言真假不重要,重要的是多尔衮需要这个理由来凝聚军心。”

钱谦益急得直搓手:“可是曲阜城内并无多少金银,文圣公府虽然……”

“这点银子算什么?对我们大爷来说,就是九牛一毛?”朱慈烺意味深长地看了钱谦益一眼。

钱谦益顿时噤声,冷汗顺着额头滑落。他下意识地后退半步,仿佛被那道目光刺痛。

朱慈烺继续道:“多尔衮要改绿营为绿旗,就必须给手下一个盼头。曲阜就是最好的盼头。”

“那我们要不要增兵曲阜?”李岩问道,眉头紧锁。

“不必。”朱慈烺摇头,“让多尔衮去折腾吧。他在那边忙活的时候,我们正好在云陵推行改革。”

“那豪格的尸首……”

“随便找具尸体,穿上蓝色战袍就是了。”朱慈烺不以为意地挥了挥手,“多尔衮巴不得我们认下这个罪名。”

众人听得心惊肉跳。这位太子殿下的心思,当真是深不可测。堂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窗外传来几声鸟鸣。

“本宫准备回南京了。”朱慈烺忽然说道,打破了这份沉寂,“龙阳府留两个模范师,再加上黄得功的兵马,足以稳固局势。”

“这么快就要回去?”李岩有些意外,眉头皱得更紧了。

“推行改革,自然要回南京坐镇。”朱慈烺眼中闪过一丝锋芒,“让那些云陵士绅也尝尝厉害。”

堂内的气氛越发凝重,几位大臣面色各异,却都不敢再多言。

与此同时,汉水南岸。

金黄的稻田一望无际,农人们弯着腰,挥动镰刀收割稻谷。秋风吹过,稻浪翻滚,宛如金色的海洋。

李自成穿着一身蓝布长袍,独自站在岸边。远处传来农人的劳作声,却让他的心情越发沉重。

“皇爷,今年可是个丰年啊。”顾君恩笑着走近,指着那片金黄的稻田。

“丰年?”李自成冷哼一声,眼中闪过一丝愤怒,“这些粮食能落到穷苦百姓手里几成?那些老营兵,现在一个个都成了地主,连租子都收到一石了。”

顾君恩尴尬地笑了笑:“这事儿能怎么办?谁让咱碰上这破事儿了,要不给兄弟们点好处,谁还肯卖命?”

“鞑子都在计口授田了,咱们反倒成了压榨百姓的人。”李自成叹了口气,目光远眺,“这样下去,怎么对得起当初起义时的誓言?”

顾君恩眼珠一转,凑近几步:“皇爷,其实我们也可以……”

“可以什么?”

“可以去打左良玉的地盘。”顾君恩压低声音,“抢下来之后,也学鞑子那样计口授田。这样既能扩大地盘,又能安抚百姓。”

李自成转头看着顾君恩,目光深邃。

这个建议,或许真能解决当前的困境。但李自成心里清楚,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鞑子能计口授田,是因为地广人稀。而他们现在的地盘,连自己人都分不够。

要想真正解决问题,恐怕还得另寻他路。眼下的局势,就像这汉水,表面平静,暗流汹涌。

“二军师,”李自成沉声道,“你去召集文武大臣,我有事要宣布。”

“皇爷要宣布什么?”顾君恩好奇地问道。

李自成没有回答,只是望着远处的稻田,目光深沉。秋风掠过稻田,金黄的稻浪此起彼伏。变革的时候到了,但究竟该如何变革,连他自己心里也没有完全的把握。

顾君恩见皇爷不语,也不敢多问,只见李自成正独自伫立城头,目光远眺。城下农田一片荒芜,偶有几处残垣断壁,无声诉说着战火的痕迹。

“皇爷……”顾君恩拱手欲言。

李自成摆了摆手,示意他不必多礼。

“这襄阳城,倒是个好地方。”李自成轻声感叹,目光扫过城下的农田,“可惜了。”

顾君恩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皇爷,眼下形势紧迫,不得不早做打算啊。”

“说说看。”李自成转过身,目光深邃。

“西安府那边,情况不妙。”顾君恩面露忧色,“城外早已无人耕种,即便潼关伯和临朐男再能打,没了粮草补给也是枉然。东阳府虽好些,但长安若失,腹背受敌,迟早变成焦土。至于汉中……”

“够了。”李自成抬手打断,眉头紧锁。

城头一时沉默。远处传来几声乌鸦的啼叫,更添几分萧瑟。

李自成负手踱步,脚下青砖被岁月磨得发亮。他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可想起陕西百姓对他的期望,再看眼下这片白地,心中不免生出愧疚。那些跟随他起义的百姓,还在指望他能带来太平盛世。

“皇爷仁德。”顾君恩见状上前劝道,“可当今之计,若不能向南扩张,一旦长安失守,咱们就只能困守襄阳了。”

一阵冷风吹过,卷起几片枯叶。李自成沉默片刻,突然问道:“那朱家小太子呢?”

“皇爷说的是朱慈烺?”

“正是。他刚杀了豪格,锐气正盛。”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凝重。

顾君恩却笑了:“皇爷多虑了。多尔衮已率大军抵达盛城,要为侄儿报仇。朱家小太子哪敢西进?”

“左良玉那边如何?”李自成又问。

“细作来报,左良玉病重将死。”顾君恩脸上露出几分喜色,“他儿子左梦庚确实是个不成器的货色,军心已乱。更妙的是,他们在江陵横行霸道,比强盗还不如,百姓都盼着皇爷去收拾他们呢!”

李自成冷笑一声:“盼我?怕不是盼着朱家小太子吧?”

“那小太子在江陵名声臭得很,谁会盼他?”顾君恩连连摇头,“听说他在江南搜刮钱粮,连富户都不放过,百姓怨声载道啊。”

“既然如此……”他缓缓开口,“那就打一场。这次不光要打,还要均田!连野蛮的东虏都懂得分田的道理,我大顺天军为何不能?”

“妙计!”顾君恩大喜过望,“可先派人去承天、云州等五府张贴告示,宣布均田之事。贫苦百姓必然响应。”

“好,那就改歌谣为‘吃他娘,分他娘,闯王来了分田地",并传令下去,在民中间广为流传。”李自成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顾君恩见李自成心动,又进言道:“皇爷,不如也和张献忠联络一番?如今义军就剩咱们两家……”

“他在西陲称王称霸,逍遥快活,会理我?”李自成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

“皇爷有所不知。”顾君恩压低声音,“张献忠在益州称帝后就走下坡路了。不仅在汉中败给咱们,还被明军残部围攻得焦头烂额。连渝城都丢了。”

李自成闻言冷笑:“活该!谁让他擅自称帝?”

“皇爷可知当年刘备是如何取蜀地的?”顾君恩意有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