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明末力挽狂澜 第三百一十二章 杀他个片甲不留

();

他眼中闪过一丝精芒,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正青旗需设四十个甲喇,二百个牛录,需要大量土地。正好把那些逃亡尼堪的荒地分给正青旗将士当旗地。”

“十四哥,”多铎上前一步,“兖州府尚未全部拿下。西部的曹州、广野、嘉和一带还有李化鲸和端云辉的残部,打起南方军旗。山区也被高宏图、史可法占据。更别说那座难啃的曲阜了。”

堂内气氛骤然一紧,众人的呼吸似乎都变得沉重起来。

“史可法、孔胤植仍镇守曲阜城?”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手指轻轻叩击着案几。

“不仅在城中,还在加紧防务。”多铎道,“我在沂水边上设了大营监视,他们正日夜不停地增筑城防。每天都有大量民夫往来,运送砖石木料。”

多尔衮突然笑了,这笑容让堂内温度仿佛又降低了几分:“这是好事。”

“好事?”多铎一时没反应过来,“不打曲阜了?”

曲阜不仅地位特殊,更是扼守运河要道。若不拿下这座城池,兖州西部和南下徐海的战事都将受阻。城中更有孔家数百年的积累,那可是半个山东的财富。

“当然要打!”多尔衮咬牙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狠厉,“不打下曲阜,正青旗的军心如何安定?”

见多铎一脸疑惑,多尔衮冷笑着解释:“曲阜城中藏着半个山东的财富,那是孔家几百年的积累。打下来后,八旗和正青旗人人都能分一杯羹。有了这个盼头,军心自然稳固,绿旗也就好设立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有人暗自点头,有人眼中闪过贪婪之色。多尔衮是要把曲阜当作一块诱饵,至于城中是否真有那么多财宝并不重要,关键是要给将士们一个期望。

山东、河南的八旗绿营已有十数万人,因豪格战死,士气低落。光靠设立绿旗还不够,毕竟那意味着军饷减少。而分到的荒地没有一两年也产不出粮食。但若有曲阜的财富作为诱饵,情况就不同了。

多铎正欲开口,却被多尔衮挥手打断:“史可法、高宏图、左懋第、孔胤植,哪个不是读书人?既然他们要反抗我大清军,何必再优容?曲阜城内的财富宝藏,恰好奖赏立功将领!”

“王爷英明!”

“就该如此!”

“杀他个片甲不留!”

众人纷纷附和,声浪此起彼伏。只有鳌拜站在角落,面露忧色,眉头紧锁。

多尔衮注意到了鳌拜的表情,笑问道:“鳌拜,你是在担心朱慈烺会趁我们围攻曲阜时北上河南?”

鳌拜向前一步,摇头道:“臣下对河南之事心中有数。那里经年战乱,已成白地,剩余粮草也都被我们运入盛城、徐阳、许州等城。南方军队蓄势待发,必须携带大量粮草。但河南秋日水浅,船只难行,粮草转运艰难。若要北上,必然沿运河而来,也就是说,战场终究在曲阜。”

“那就战吧!”多尔衮冷笑,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本王倒要看看,这个小兔崽子有什么本事娶东莪!”

“王爷,”鳌拜上前一步,神色凝重,“朱慈烺绝非等闲之辈,万万不可轻视。据探子回报,他麾下水师已在海州、泰州一带站稳脚跟,正在招募渔民编练水军。若让他得势,恐怕……”

“本王知道。”多尔衮站起身,打断了鳌拜的话,“传令下去,调遣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一众将领,速到盛城议事。另外,邀请雷兴和孙之獬一同前来,本王要与他们商议均田之事。”

众人见王爷疲惫,纷纷告退。堂内很快就只剩下多铎一人。

“十四哥,”多铎凑近问道,声音压得极低,“你当真打算让多尔博继承大统??”

多尔衮正在喝水,险些呛住,咳嗽两声后白了弟弟一眼:“胡说什么?曹丕是奸臣之后,我们是天命大汗的嫡子,多尔博本应登临帝位!”

“对对对!”多铎连连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皇位本该是我们的!”

“行了,别说这个了。”多尔衮摆手,目光转向窗外的夜色,“金之俊在你那里?”

“是啊,出自孙之獬的举荐。”多铎回道,“他辞官后一家人挤在天津卫,恰好缺少这些读书人才,干脆让他加入幕府吧。这人颇有才干,对山东、河南的情况也很熟悉。”

“让他来盛城,”多尔衮眼中闪过一丝寒光,“本王要他走一趟龙阳府。”

多铎有些迟疑,“你真的决定要派金之俊出使?”

多尔衮缓缓转过头,眼中闪过一丝玩味,“怎么,你对此有异议?”

“那可是个活蒋干啊!”多铎皱着眉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满,“上次他和孙之獬一起,可是坑惨了我们。这种人,实在不可重用。”

烛光摇曳,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多尔衮轻轻**着案几上的茶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坑?”他轻笑一声,“老十五,你还是太年轻了。这天下是我八旗儿郎打下来的,那些尼堪士大夫不肯投靠,正好给了我们机会。”

多铎一脸困惑地看着兄长,不明白他话中深意。

“圈他们的地,均他们的田。”多尔衮站起身,踱步到窗前,“这事儿只要搞定了,我们手里就多了十万绿旗兵马。你可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多铎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终于领悟到了兄长的用意。

这哪里是什么简单的圈地均田,分明是在为自家拉拢势力。如今的大清,表面上是“八旗王公共和”,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势力角逐不断。

“十四哥,你是说……”多铎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多尔衮转过身,目光如炬:“顺治虽为天子,却不过是个傀儡。我这个摄政王的位置,也不是皇太极遗诏指定,全是八旗王公一起点了头。”

他停顿片刻,继续道:“但八旗王公们可不是**,他们推举我摄政,却绝不会让我或多尔博坐上那把龙椅。”

烛光下,多尔衮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要想进一步,就必须在"王公共和"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可是……”多铎欲言又止。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多尔衮打断道,“坑死豪格后夺取天鹰旗,我们三兄弟的实力确实增强不少。但这还远远不够。”

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小皇帝手握正黄、镶黄两旗。虽说他年幼,但布木布泰以他的名义,完全掌控着这两支力量。两红旗又在代善家族手中,根本无法染指。”

“那镶青旗呢?”多铎问道。

“郑颜勇的地盘。”多尔衮冷笑一声,“此人比豪格狡猾百倍,想要对付他谈何容易?”

夜色渐深,书房内的气氛也越发凝重。多尔衮继续分析道:“所以,我们只能另辟蹊径。咱们再组建两个新的军旗,其中镶青旗虽在吴三桂掌控之下,但若能将正青旗十万兵马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