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PEC 的“大转弯”:从减产保价到增产夺市
2023年11月,OPEC 曾宣布自愿减产220万桶/日,以稳定因全球经济放缓、供需失衡而持续走低的油价。然而,短短不到一年,形势已然逆转。从2024年3月至今,OPEC 已连续召开6次政策会议,逐步恢复此前减产的产能,并在9月7日的最新会议上“原则上同意”于10月继续增产约13.7万桶/日,标志着其2023年减产政策已被彻底取代。
这一系列“反向操作”的背后,是OPEC 内部博弈加剧与市场预期变化的双重驱动。沙特和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希望通过提前释放产能,以更低的价格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面对美国页岩油产量回升、伊朗和非OPEC国家产能扩张的压力。此外,OPEC 内部对长期油价预期的分歧也在扩大。部分成员国担忧未来几年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将导致石油需求提前达峰,因此更倾向于在短期内“多卖一点是一点”。
然而,这种提前释放产能的策略,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国际能源市场供应过剩的预期迅速升温,油价承压明显。截至2024年8月底,纽约WTI原油价格下跌7.71%,布伦特原油下跌6%。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更预测,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一季度,全球原油库存将日均增加超过200万桶,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或将跌至51美元/桶。
二、油价下行压力下,A股基础化工为何逆势上涨?
尽管国际油价持续走低,按理说会带动下游化工产品价格同步下降,压缩企业利润空间,但A股基础化工板块却在8月逆势上涨10.21%,跑赢大盘近2个百分点。这一反常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化工产业链结构的深度调整和市场逻辑的转变。
1. 成本传导滞后效应
原油价格的波动并不会立刻反映到化工品价格上,中间存在一定的传导时滞。当油价下跌时,上游炼化企业成本下降,但中下游化工企业的价格调整往往滞后1-2个月。这种“时间差”为企业带来了短期利润空间。
2. 行业“去内卷”政策初见成效
过去几年,国内化工行业陷入“产能过剩—价格战—利润下滑”的恶性循环。2023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相继出台化工行业“反内卷”整治政策,严格限制低效产能重复建设,推动绿色化、高端化转型。这一系列政策在2024年逐步显效,部分子行业如氟化工、碳纤维、改性塑料等领域竞争格局明显改善,企业盈利能力回升。
3. 下游需求回暖带动盈利修复
虽然油气产业链整体承压,但中下游化工制品和精细化学品的盈利情况有所好转,尤其是在汽车、家电等消费板块复苏的拉动下。2024年上半年,国内基础化工行业实现毛利率16.8%,净利率6.0%,均较2023年有所提升,结束了长达5年的利润下滑趋势。
4. 资金流入与市场情绪支撑
从资金流向看,化工行业主题ETF成为近期资金重点布局方向之一。例如,规模最大的化工ETF(159870)在9月初单日净申购超10亿份,吸金效应显著。这反映出市场对化工行业景气周期底部反弹的预期正在增强。
三、氟化工、碳纤维、改性塑料:细分赛道的结构性机会
在33个中信**化工子行业中,氟化工、碳纤维和改性塑料表现尤为亮眼,8月分别上涨29.44%、20.28%和19.83%。这些细分板块的强势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受益于多个产业趋势的叠加。
1. 氟化工:新能源 半导体双轮驱动
氟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锂电池、光伏、半导体等领域。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扩张,特别是中国在锂电池材料、光伏背板膜等方面的国产替代加速,氟化工产业链迎来需求爆发期。以六氟磷酸锂为例,其价格已从2023年初的低点反弹超50%,带动上游氟化工企业盈利显著改善。
2. 碳纤维:航空航天 汽车轻量化双线并进
碳纤维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的核心原料,近年来在航空航天、风电叶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用广泛。2024年,国产碳纤维在T800级产品上实现技术突破,成本大幅下降,进一步打开了下游市场。国内碳纤维龙头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毛利率稳步回升。
3. 改性塑料:家电更新 汽车内饰需求回暖
受“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家电市场在2024年迎来一波销售热潮。作为家电核心原材料之一的改性塑料,需求随之上升。此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趋势也推动了改性塑料在汽车内饰、电池壳体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化工行业是否迎来“拐点”?
从短期来看,国际油价的持续下行确实给油气产业链带来压力,但中游和下游化工企业正在经历盈利修复阶段。从中期来看,行业政策导向、出口环境、资本开支等多个因素将共同影响化工行业的景气周期。
1. 产能优化与政策支持持续发力
国家层面的“反内卷”整治仍在推进,未来或将出台更严格的产能置换和环保标准,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具备技术优势、绿色生产能力和高端产品布局的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2. 海外关税政策不利影响逐步消化
此前,欧美对我国化工品实施的关税限制一度压制出口增长。但随着部分产品技术升级、出口目的地多元化(尤其是向亚非拉市场拓展),关税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正在减弱。
3. 国内需求复苏与出口并行发力
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新能源车下乡”等政策带动下,国内化工品消费有望维持增长。同时,东南亚、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崛起也为出口提供新动力。
4. 估值修复窗口打开
当前A股基础化工板块估值仍处于历史低位,2024年动态市盈率普遍在10-15倍之间,远低于全球化工龙头。随着盈利能力改善和市场情绪回暖,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五、投资建议:
1. 关注景气度改善明显的细分领域
建议重点关注氟化工、碳纤维、改性塑料、电子化学品等细分赛道,这些领域具备较强的技术壁垒和成长性,且受政策与需求双轮驱动。
2. 把握龙头企业的估值修复机会
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有望凭借规模优势和技术积累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重点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一体化化工企业,如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万华化学等。
3. 警惕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虽然油价下跌短期内利好中下游,但若进一步下跌至50美元以下,可能引发上游资源类企业利润大幅下滑,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性。
结语:从“资源博弈”到“结构升级”,化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
OPEC 的增产决定,表面上是资源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实际上折射出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而中国基础化工的逆势回暖,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升级和政策引导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投资者更应关注那些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技术壁垒高、成长逻辑清晰的企业。未来,谁能在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转型中率先突围,谁就能在新一轮产业周期中赢得先机。
互动话题:
你对接下来的油价走势怎么看?你认为OPEC 会继续增产还是放缓步伐?你看好哪些化工细分赛道的未来?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