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进入陶瓷厂 第621章 任命下达!升职了!

第二天一早,李峰处理完手头上几件紧急的厂务,随后他就直接拿起了自己办公桌上的电话然后,给计算机研究所的费伟教授打了个电话。

电话是研究所的办公室接的,李峰报上自己的名字和单位,说是找费伟教授,接线员倒是没多问,很快就把电话转了过去。

“喂,哪位?”电话那头传来一个略显沙哑,但中气十足的声音。

“费教授您好,我是五星陶瓷厂的李峰,之前在机床控制系统项目上在您单位上借用过电脑,并和跟您有过一些交流”。李峰的语气十分客气。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回忆。

“哦,李峰,我想起来了,水木大学的那个年轻人,向教授的高徒嘛”。费伟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笑意,“怎么?难道你不搞数控机床又搞起计算机来了?”

“不是的,费教授。”李峰赶紧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厂!不!准确地说是我们轻工部,最近打算上马一个新项目,关于陶瓷生产线的计算机全自动化控制系统,技术难度比较大,涉及到很多计算机软硬件的协同工作,我这边第一个就想到您了,想请您出山,给我们当个技术总顾问。”

李峰没有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

他知道,跟费伟这样的技术大牛打交道,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就是直奔主题。

电话那头的费伟显然被这个消息给镇住了,他沉默了足足有十几秒钟,才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语气问道:“全自动化控制系统?你们……你们是认真的?”

“千真万确。”李峰肯定地回答,“方案已经得到了部里姜领导的亲自批示,现在正在筹备阶段。”

“嘶……”费伟倒吸了一口凉气,声音里充满了激动和兴奋,“好家伙,你们轻工部这次的魄力可真不小啊!这个项目,我感兴趣,非常有兴趣!”

作为一个搞了一辈子计算机研究的学者,费伟太清楚这个项目意味着什么了。

这不仅仅是一条生产线的改造,这代表着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他虽然不是搞机械的,但这个计算机编程项目的实际运用他还是非常清楚这其中的价值。

“那太好了,费教授,那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我们……”李峰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费伟打断了。

“小李,你先别急。”费伟的声音恢复了冷静和严谨,“你说的这个项目,我个人一百个愿意参与,但是你应该明白,我毕竟是计算机研究所的人,身份在这里,这么重大的项目,不是我个人点头就能参与的,必须要有部里下发的正式商调函,我们研究所这边走了程序,我才能名正言顺地过去帮忙。”

费伟的话说得很实在,这也是这个年代的规矩。

一切都要讲组织,讲程序。

“我明白,费教授,您考虑得非常周到。”李峰对此毫不意外,他立刻说道,“您放心,我马上就去部里汇报,尽快把商调函的事情落实下来。”

“好,那我等你的好消息。”费伟的语气里带着期待,“小李,这个项目要是真能搞成,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我们一定全力以赴。”李峰郑重地承诺道。

挂断电话,李峰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费伟的态度,比他预想的还要积极。

这无疑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他没有耽搁,拿起桌上的工作计划,锁好办公室的门,就让孙强开着厂里的小汽车,又一次赶往了轻工部。

规划司,郑副司长的办公室。

“这么说,费伟那边已经同意了,就差一封正式的商调函?”郑副司长听完李峰的汇报,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是的,郑司长!费教授对这个项目非常支持,但他需要通过正规程序。”李峰点头道。

“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郑副司长点点头,随后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递给李峰,“我早就料到你会去找他,这个函我们提前就准备好了,你把费伟的名字填上去,我马上就让人拿去盖章,今天之内就能发到计算机研究所,向教授跟费教授是好朋友,这件事我是知道的”。

李峰接过文件,心中对郑副司长的雷厉风行和深谋远虑又多了几分敬佩。

自己这位老领导,总是能想在他前面,为他铺平道路。

“谢谢郑司长。”

“谢什么,这都是为了工作。”郑副司长摆了摆手,随即又从另一个文件夹里抽出一份名单,递到李峰面前:“你看看这个。”

李峰疑惑地接过来,只见名单上罗列着十几个名字,每个名字后面都跟着一串简介,比如毕业院校、所在单位、技术专长等等。

“这是……”

“这是我们规划司通过各种渠道,梳理出来的一份名单,上面的人,都是目前国内在计算机编程和系统架构方面,比较有潜力的年轻技术人员。”郑副司长解释道,“你推荐的费伟是大专家,是我们的总顾问,但具体干活,还需要一批能冲锋陷阵的兵,这些人,就是我为你准备的兵。”

李峰看着这份名单,如获至宝。

这简直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他正愁着除了费伟之外,该从哪里去寻找核心的技术团队成员,没想到郑副司长连这个都替他想到了。

名单上的人,他大多不认识,只听过其中一两个的名字,都是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的青年才俊。

“郑副司长,这份名单太重要了,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李峰由衷地感谢道。

“你先别急着谢,人我给你找出来了,但具体哪些人合适,哪些人能堪大用,还需要你自己去甄别。”郑副司长看着李峰,眼神里带着期许,“你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选人用人的权力,我交给你。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快!项目不等人,我们必须用最短的时间,把最精锐的队伍拉起来。”

“我明白,我回去就马上研究这份名单。”李峰重重地点了点头。

从轻工部出来,李峰没有直接回厂,而是揣着那份宝贵的名单,马不停蹄地又赶往了位于城区的计算机研究所。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请教最专业的人。

对于名单上的这些人,他两眼一抹黑,但费伟教授肯定了如指掌。

在研究所的传达室等了约莫十来分钟,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研究员就出来将他领了进去。

费伟的办公室不大,但塞满了各种书籍和资料,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旧纸张和墨水的混合气息。

看到李峰进来,费伟显得很高兴,亲自给他倒了杯热茶。

“小李,你这行动力可真够快的,我电话刚挂没多久,你就直接找上门来了。”费伟笑着说道。

“情况紧急,只能特事特办了。”李峰笑了笑,将郑副司长给他的那份名单恭敬地递了过去,“费教授,这是部里帮忙梳理的一份人材名单,您是这方面的泰山北斗,想请您帮忙掌掌眼,看看这里面哪些同志比较适合我们这个项目。”

“哦?”费伟接过名单,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逐行逐句地仔细看了起来。

办公室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峰端着茶杯,耐心地等待着,他能感觉到,费伟教授看得非常认真,时而点头,时而又微微蹙眉。

过了足足一刻钟,费伟才抬起头,从笔筒里抽出一支红笔。

“这份名单的质量很高啊,看来你们部里是下了大功夫的。”费伟感慨了一句,然后用笔尖在名单上点了点,“这里面大部分人我都知道,有些还是我带过的学生。”

说着,他便开始在名单上勾画起来。

“这个王建国,基础非常扎实,逻辑思维能力强,让他负责底层算法的模块,应该没问题。”

“还有这个刘思齐,一个女同志,但心思比男人还细,特别擅长调试和纠错,可以让她负责软件测试和优化。”

“这个,孙立波,鬼点子多,不拘一格,适合去做一些探索性的开发工作……”

费伟一边说,一边在名单上圈出了一个个名字,并且在旁边做了简单的标注。

他的点评言简意赅,却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每个人的技术特点和性格特质。

李峰在一旁听着,心里暗暗佩服。

这就是顶级专家的眼光和人脉,短短十几分钟,一个精干的技术团队雏形,就在他的脑海里建立起来了。

最终,费伟圈定了六个人。

“小李,就这六个人吧。”费伟将名单递还给李峰,“他们都是我们所里,乃至全国范围内,在编程领域最有天赋和潜力的年轻人。有他们几个作为核心骨干,再加上我这个老头子给你坐镇,软件开发这块的架子,就算是搭起来了。”

“太感谢您了,费教授!您这可真是帮我解决了天大的难题!”李峰激动地站起身,对着费伟深深地鞠了一躬。

“哎,别来这套虚的。”费伟摆摆手,扶着他坐下,“我帮你,也是在帮我们国家。能亲手参与到这样伟大的工程里,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荣幸。”

从计算机研究所出来,李峰的心情无比畅快。

人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现在,有了费伟这位顶级专家坐镇,又有了他亲自挑选的六名核心技术骨干,项目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总算是有了下嘴的地方。

第二天上午,李峰再次来到了郑副司长的办公室,将圈定好的名单交了上去。

郑副司长接过名单看了一眼,见上面有费伟教授的亲笔标注,满意地点了点头。

“好,效率很高!就这六个人,我马上让人事司去发函,走正式的借调程序。”郑副司长将名单收好,语气里满是赞许,“一个星期之内,我保证让他们全部到岗!”

办完这件事,郑副司长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他从一个上了锁的抽屉里,拿出一份印着“绝密”字样的红头文件,郑重地递到李峰面前。

“小李,你看看这个。”

李峰心中一凛,双手接过文件,只见文件抬头上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关于成立轻工业部“启明星——计算机全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组的决定》。

他翻开文件,里面的内容让他呼吸都为之一滞。

文件明确指出,为推动我国工业自动化进程,经部党组研究决定,并报请上级批准,正式启动代号为“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重大科研项目。

而文件的最后,是关于项目组负责人的任命。

“兹任命:李峰同志,为‘启明星——全自动化控制系统’项目总负责人,行政级别暂定为正处级,全面负责项目组的筹建、技术研发、团队管理等一切事宜……”

总负责人!

正处级!

李峰拿着文件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他今年才二十一岁,这个任命的分量,重得让他感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郑副司长看着他,目光灼灼。

李峰深吸一口气,缓缓合上文件,抬起头,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只有无比的坚定。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好!”郑副司长重重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走到李峰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小李,从今天起,你肩上的担子就不一样了,这个项目,姜部长亲自盯着,全国的工业战线都看着。你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个轻工部,都是你的后盾!需要什么资源,需要什么政策,你尽管开口,我就是砸锅卖铁,也给你凑齐了!”

郑副司长的话,像一股暖流,涌入李峰的心田。

他知道,这既是信任,也是嘱托。

“我明白,郑司长。”李峰郑重地点了点头,“我一定不辜负您和姜部长的期望。”

“去吧。”郑副司长对着李峰挥了挥手,“任命文件很快就会下发到陶瓷厂,接下来就是你大展拳脚的时候了。”

走出轻工部大楼,九月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

李峰抬头望向湛蓝的天空,心中豪情万丈。

启明星,这个名字起得真好。

它预示着黎明前的曙光,也代表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而自己,将亲手点亮这颗属于中国工业未来的启明星。(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