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下冀州大部后,刘备的实力急剧膨胀。
【刘备治下人口 307万…】
【刘备治下总人口1168万(798万汉人 370万外族)…】
这雄厚的基本盘,让李风笑得像个三百斤的孩子。
……
就在刘备打算动身前往辽东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军营里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的拜访。
为首之人是颍川陈群。
很多人都有一个固定的印象,认为颍川陈家一开始押宝的是曹操,也就是陈群一开始投奔的是曹操。
其实不是的。
陈群一开始投奔的是刘备。
历史上,陈群是在刘备担任豫州牧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94年,被辟为豫州别驾的。
当时刘备驻扎在小沛,助陶谦抵抗曹操,小沛属于沛国,沛国又属于豫州,所以陶谦才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
陶谦亡故后,刘备以豫州刺史的身份入主徐州。虽然实际控制了徐州,但刘备从来没有做过徐州牧,连徐州刺史也没做过,这便是刘备“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刺史”身份的由来。
后来吕布击败刘备,入主徐州,刘备麾下大多数文武官员在乱军中星流云散,被迫跟随了吕布。
建安三年(198年),吕布为曹操所破,陈群父子亦在吕布军中,见曹操皆出拜。曹操久闻其名,便征陈群为司空西曹掾属,陈群自此跟随曹操做事。
与陈群父子有同样经历的还有陈登父子,都是先仕刘备,后仕吕布,最后仕曹操。
也就是说,陈家一开始看好的人就是刘备。
所以,在看到陈群自报家门的时候,李风惊讶之余,心下大喜。
即使换了时空,陈群第一个看对眼的人,还是大哥刘备!
这很不错!
陈群的到来,毫无疑问是世家大族给出的信号:刘备钱多地盘大,能成事,速来!
陈群在颍川颇有名声,有知人之明,懂韬略,知军机,擅政务,几乎全能。
如果说陈群是万能充,那么荀彧就是Plus版万能充,诸葛亮则是超级加倍plus版的万能充。
而陈群被后世所知的缘由,毫无疑问是九品中正制。不夸张的说,若无九品中正制,魏晋时期的世家大族也就不会多如牛毛,尾大不掉。
但抛却九品中正制不说,陈群其他方面的才能还是非常给力的。
再加上他原本就是大哥刘备的人,李风对他的到来自然是报以最高程度的好感。
更重要的是,陈群来了,其他世家的代表还会远吗?譬如说郭嘉,目前可还是在野的。
陈群在得知刘备占据幽冀二州后,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足以说明一切。
陈群一行三人从大营外面一路走到中军帅帐,隔着老远,就对刘备拱手作揖。
“颍川陈群陈长文,见过明公!”
刘备拱手回了一礼,关羽张飞李风也跟着一起回礼。
刘备这一礼代表着他对世家大族的态度,所以这一礼陈群很坦然的受了。
礼毕,陈群左右两人这才对刘备拱手道:“广陵陈矫/丹阳戴干,见过明公!”
刘备连忙抬手回礼,将三人迎入帐内,分宾主就坐。
陈群三人来到河北之后,并未第一时间直奔邺城,而是先去了幽州辽东,再去了涿郡,最后才来到冀州。
一路上沿途打听着刘备拿下冀州后的所作所为,有没有诛杀豪门?有没有清洗世家?从侧面了解刘备的为人处事,性格,而后再决定投不投奔。
所以,当陈群三人踏入军营的那一刻,心里基本上已经认可了刘备。
这是个比公孙瓒、袁绍之流更好的主公。
陈群根据一路所见所闻及幽州东富西贫的实际情况,得出了一个结论。
刘备的四弟李风,是一个治国大才。
比他强十倍,不,百倍!
再加上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燕赵之地,大才何其之多啊。
想到这,陈群不由得看了一眼刘备身侧的李风,心下暗付:此人估摸着也就二十七八岁,从其治理辽东的手段来看,应该是个博学多才,任劳任怨,巨稳健型的人才。
刘备能有这样的大才相辅,属实是祖坟冒青烟了。
嗯,以后要多向此人请教一二。
见陈群打量自己,李风回以善意一笑,挑了挑眉,又眨了眨眼睛,还伸出手比划了个大拇指。
陈群脸上一黑,马上推翻了刚才的看法。
正所谓——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偶尔也出脑残逗比之人。
这个不准。
“不知陈先生此来,有何指教?”刘备笑呵呵问道。看到陈群后,他大概也猜出了后者的来意。
“群听闻明公有匡扶社稷之心,拯救天下百姓之志,今特来投效。”陈群起身行了个礼。
“好!好!”
刘备起身相扶,转而看向陈矫和戴干,“二位此来,莫非亦是投刘备乎?”
“正是,明公若不弃,我二人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满脸感动的说:“三位先生厚爱,备荣幸之至!”
众人再次分宾主坐下,探讨起天下局势和治理州郡,三人各抒己见,妙语频出。
一看就知道都是大才,尤以陈群为甚。
刘备沉吟了下,很快就对陈矫和戴干有了职务安排,唯独对陈群不知应该怎么安排。
职位安排的低了,会让陈群觉得屈才;安排的高了,又会让跟随已久的老部下寒心。
刘备看向李风,以目询意:“四弟,这陈群应该安排个什么职务呢?”
李风笑了笑,没有吭声。
这个建议他还真不能给,随着刘备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麾下人才越来越多,身为四弟的他要极力避免乱送人情,结党营私。
他只要管好辽东五郡那一亩三分地就好了,多余的事一概不插手。
这样既不会被因为手伸得太长,而落人口实,也不会让刘备事后心里有疙瘩。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陈群代表的是世家门阀,而他李风代表的普罗大众,更别说辽东五郡五百多万人口里,没有一个世家大族——本就不多的世家大族,之前都已随刘备迁往了涿郡。
所以他必须得跟世家子弟保持距离,免得他们将触角伸到辽东五郡,这样到时候就不会因为双方关系匪浅,而不好处置。
在李风的设想中,辽东五郡就是他的自留地,也是刘备的大本营和大后方,只要这里不乱,刘备就有底气叫板天下任何诸侯。
基于这个原因,陈群应该担任什么职位,就由刘备自己决定吧。
李风很自信在自己的辅佐之下,陈群即使投奔了刘备,将来也不可能推出九品中正制。原因很简单,在他运筹帷幄之下,刘备必然会强势统一天下,甚至可以不依靠世家大族的力量,只要世家大族不是全部站在对立面就好了。
思虑再三,刘备给陈群的职务是冀州别驾从事,给陈矫和戴干职务是县令。
三人欣然领命。
安排好陈群三人后,刘备着军师单福继续统兵围困邺城,便带着关张李三兄弟顺流而下,直奔沓氏城,来见诸葛亮。
其实刘备不想来的。
不想来的原因有二,一是以他如今的地位,想要招揽某个大才,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何须亲自上门?
二是,诸葛亮太小了,才十四岁,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怎么当官啊?
但架不住李风把诸葛亮吹嘘的天上少有,地上难寻,什么“千军万马卧龙在,趟平袁绍有何难”、什么“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什么“卧龙在手,天下我有”、什么“卧龙在侧,鬼谋不值一提,冢虎亦逊一筹”…
刘备并不知道凤雏和冢虎分别都是何许人,但听了这话,心里顿时对这个素未蒙面的十四岁少年充满了好奇心。
“四弟,卧龙如此大才,其人若何?好相与否?”一到沓氏港口,刘备就神色郑重的询问道。
李风想了想说:“秉性高傲,不太好相与,大哥还是做好心理准备,不得已时,记得放大招。”
大招就是“以泪服人”。
刘备点点头,没有再言语。
既然决定来招揽卧龙,他就把这事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
一行人策马来到被更名为卧龙岗的群贤岗上,刘备翻身下马,整了整衣衫,上前轻扣柴门。
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童应声而来,探出头问,“客人何来?”
刘备倒也没有因为小童年纪小而轻看,拱手作揖道:“襄平候,大司马,幽州牧刘备求见卧龙小先生。”
“卧…卧龙小先生?”
小童一脸懵逼,“大人你走错地方了,这里没有什么卧龙小先生,我家公子姓诸葛,名亮,尚未及冠,因而无字无号。”
刘备纳闷的看向李风,一瞬间就有了去意。
李风脸上一黑,意识到自己搞错了一件事,诸葛亮目前连字都没有,自是没有道号。并且,诸葛亮目前还处于学习阶段,虽然七个军师技非常强力,但各方面能力还处于学习中。
似乎来早了一些。
确实应该过几年再来的。
“大哥,来都来了,不能走空啊,招揽一下试试吧…啊?”
刘备默然了一会,说道,“四弟,过几年再来招揽不一样吗?”
“不一样!相必大哥已经见识过袁绍八大军师的威力了吧,倘若他们神力回满,你觉得我们能顶住他们的反扑吗?”
李风无奈的说道,“征辟诸葛亮可以晚一些,想要彻底打垮袁绍,非他不可!”
“非他不可?”
“非他不可!!”
刘备一想也是,袁绍的八大军师确实有点难对付;再者说,来都来了,总不能空跑一趟,于是点了点头,转身对小童说:“烦请转达,刘备来访。”
小童关门进了院子,少顷复回,打开柴门,“我家公子有请!”
刘备抬手示意关张李三人原地等候,迈着方步进了茅庐。
李风抬头朝里面张望,只见少年诸葛亮立在檐下,彬彬行礼,“贵客来访,草民失礼。”
刘备看着一身崭新白衣的少年诸葛亮,能清晰的感觉到后者身上散发出来的神将气息和强烈自信,还有一股子文人士子特有的傲气。
“无妨,无妨,备听闻此地有大贤,特来拜会。”
诸葛亮沉吟了一下,直视着刘备,很干脆的说,“明公可是为平定袁绍之事而来?”
刘备讶然,我还没说来意呢,他怎么就知道了?此人不同凡响啊!
“咳咳…小先生目光如炬,备确为此事而来。”
诸葛亮摇了摇头,“在下年幼,无心仕途,请恕不能奉命。”说罢转过身去,面壁而望。
“小先生…”
“明公请回吧。”
刘备默默注视着诸葛亮单薄却傲然挺立的背影,拱了拱手,告辞而出。
他本就是随口一问,请诸葛亮这样一个少年来帮忙的想法并没有那么迫切,毕竟麾下人才济济,又刚收了三个世家大才。
所以,见诸葛亮婉拒,也就没再勉强。
看见刘备出来,张飞的暴脾气再也忍不住了,瞪大眼睛瞅着关羽,气愤的说:“二哥,这小娃娃好不高傲,请大哥进屋坐坐,喝杯水又怎地?”
关羽捋着长须,没接话。
张飞转而瞪着李风,“四弟,这小娃娃甚是无礼!若不是看在他是大哥治下之民的份上,俺非点了他家茅庐不可!!”
李风瞥了张飞一眼,幽幽说道:“三哥,他还是个孩子。”
张飞愤犹难平,继续大声嚷嚷道:“哼~!看在四弟的份上,俺就饶过这茅庐一次!再有下次,定拆了这茅庐!”
张飞的嗓门很大,这些吓唬人的话,已经回房的诸葛亮是可以听到的。
“二弟三弟四弟,我们走吧。”
刘备没有多说什么,翻身上马,策马扬鞭朝着沓氏港口而去,既然诸葛亮无心出仕,那么他也不会在此继续白费功夫。
李风连家都没回,直接离开了沓氏城,随刘备乘船前往冀州,继续围困邺城。
“大哥,袁绍退入并州之后,我五万水军的作用大大降低,目前仅剩运送粮草的功能了,接下来不好对付啊。”李风站在船头,忧心忡忡对刘备说道。
不得不说,袁绍手底下是有能人的。这一退,便靠着八百里太行山的险峻,把并州和幽冀两州隔绝了开来。
如此一来,幽州大军再想攻打退入并州的袁绍,就只有两条路,一是从代郡西面的云中郡借道鲜卑部落的地盘,南下攻打太原,这也是半年前高干攻打幽州时走的路线;另一条路就是走邺城西北面的壶关了。
壶关之险,绝非人力可破啊。
“唔,四弟无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今先取邺城,再图并州,两年内一统河北,五年内扫清中原,十年内荡平天下!!”
“嘶~!”
李风倒吸一口凉气。
大哥你可真敢吹啊。
十年内荡平天下…
曹操花了一辈子都没做到呢。
“大哥威武!”关羽张飞被这番话说的热血沸腾,一脸崇拜的看着刘备。
……
就在刘备一顾茅庐的时候。兖州牧曹操也没闲着,正积极的抢夺地盘,扩充实力。
时隔一年,曹操再一次举兵十万讨伐徐州陶谦,誓要为父报仇。
这场轰轰烈烈的徐州之战围绕着徐州的门户小沛,下邳,彭城等地展开。
乱世奸雄,人中屠夫曹操坐镇中军,亲临指挥。
上一次,曹操屠戮了徐州十万百姓,尸体塞道,泗水为之不流。
这一次,曹操决定再屠十万人。
不然,父仇何以偿还!!
徐州方面的主帅则是代徐州牧,白马将军公孙瓒。
早在此次开战之前,陶谦便已亡故,临终前将徐州托付给了公孙瓒。
曹操之前两伐徐州时,多亏了公孙瓒抵挡,这才打退了曹操的攻势,护佑徐州不失。
陶谦身患重病后,本来打算的是,将徐州牧让给公孙瓒,如果公孙瓒拒绝,他就二让徐州,三让徐州,说什么也要把徐州交给这个雪中送炭的燕赵猛士。
但陶谦万万没想到,他只是刚拿出徐州牧的印信,还没来得及开口,公孙瓒就一把接了过去,紧紧握住他的双手,摇晃着说,“恭祖啊,你好好养病,徐州之事,我一力担之!”
说罢,公孙瓒便带着徐州牧的印信离开了,之后昭令全州,代任徐州牧。
陶谦胸中之意久久难平,不久便郁郁而终。
公孙瓒忧虑曹操势大难制,便想派出使者前往冀州向李风求援,共同对付曹操。
恰在这时,关于曹操长女曹歆和刘备四弟李风的流言蜚语,忽然传遍了整个天下。
俗话说好鞘配好剑,好剑配英雄;好椟配好珠,好珠配佳人,佳人配英雄。
一个是总领辽东五郡,横扫周边诸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沓氏战神。
一个是拥有天下第一英武美人之称,计谋高绝,所谋无一不中的曹氏长女。
恰好二人都是青葱年华,出类拔萃,就算没有绯闻,天下人都必须给他们安排出来一些绯闻。
偏偏曹歆第一次出使辽东时,还在李风家里住了一月有余,之后曹歆前脚走,李风后脚跋山涉水追到酸枣山边小村,又在一起朝夕相处,住了三个多月。
这简直是为人编造故事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一时之间各种离谱的或者超级离谱的流言四起,众说纷纭。
这些流言里,有一点是被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李风和曹歆有一腿!不,是有好几腿!
于是,饭前午后,说书人这个职业忽然兴起,他们往往朝人群里这么一坐,惊堂木这么一拍。
关于沓氏战神和曹家长女的风流韵事章口就莱。
什么李风大婚之日一串二,娶一赠一,当夜累到口吐白沫腿抽筋;
什么李风月下追了曹歆一千八百里,二人在山边小村你侬我侬,山边,田中,井上,每一处地方都留下了二人…手牵手的身影。
但受限于阵营不同,各卫其主,不得不忍痛分开,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
山边小村一别,曹歆泪眼婆娑,李风肝肠寸断。
单单留下一句:“自古多情空余憾,何事秋风悲画扇…啊不,此憾绵绵无绝期。”
天下人纷纷为这段以悲剧结尾的感情扼腕叹息,每一个听闻了此事的女子都哭得稀里哗啦,恨不能化身成故事里的女主,不顾一切随李风而去,随他去!哪怕此去天涯海角,飘零无定,也无怨无悔!!
每一个听闻此事的男子,则在感动之余,暗暗感慨这种事只能发生在别人身上,自己身无长物,无法博取高质量女子的钟情,只能是说书台下的听众。
自己唯一能想得起来的美好记忆,或许是某个街头巷尾惊鸿一瞥间那一抹人间绝色,虽然内心向往与这样的美丽女子发生一些轰轰烈烈的故事,却因地位低微而只能将这种喜欢埋在心里。
或许是十里八乡,某个癞**娶了个姿色出众的娇妻,大家愤愤不平前去闹洞房的那一刻。
又或许是在某个野猫叫声哀婉的夜晚,做了一个周公的礼仪有关的美梦。
这人呐,不能比。
人比人得死啊。
——这个消息仿佛像长了翅膀,很快传到了公孙瓒的耳朵里,
公孙瓒迅速打消了向李风求援的想法。
亲率五万大军至小沛,与曹操决一雌雄。
......
与此同时,兖州。
陈留太守张邈正与陈宫、吕布等人商议大事。
没错,就是吕布。
吕布被董卓四部将打出长安后,东出武关来到南阳投奔袁术,当时恰逢袁术的得力盟友孙坚阵亡,袁术急需一员猛将来对抗刘表,于是吕布就跟着袁术干了一段时间,顶住了刘表的攻势。
但全盘继承了董卓恩怨的李傕、郭汜岂能任由袁术在南阳逍遥自在?当即派出张济从北面夹击袁术。
袁术无奈只得东进淮南,避开李傕郭汜的攻势。走之前,袁术并没有通知吕布一起走。
吕布无奈,只得北上河内打算投奔老乡张杨,走到半路,却听说张扬已经投奔了袁绍,而袁绍正在与刘备激战邺城。
当年在虎牢关,吕布曾斩杀过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又与刘备结下仇怨,他深知这两方势力都不会容他。
于是只好向东,来到兖州陈留张邈处栖身。
而此时的曹操却忽然发了疯,两屠徐州,又诛杀名士边让,这种反人类式的杀法,让天下人尽皆胆寒。
也让包括张邈、陈宫在内的兖州士大夫们,感到兔死狐悲,惊恐不安。担心曹操将来也会把他们都杀了。
人被逼急了是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
张邈就觉得自己被逼急了。
没有退路了。
恰好此时,曹操再次征讨徐州。
得知此事张邈大喜,连忙召集弟弟张超,与曹操的谋士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以及客居在此的吕布,共同商议对策。
陈宫环顾众人,对张邈说道:“当今雄才四起,天下分争,您拥有那么宽广的土地和众多的兵士,抚剑四顾,也可称得上是人中豪杰,却反而受制于人,不是有损身份吗?今天兖州城里的军队东征,城内空虚,吕布是位骁将,善于打仗,勇往直前,如果大家一起举事,共同占据兖州,静观天下形势,相机行事,这样或许可以做出一番大事业啊!”
“大哥,公台言之有理啊,干吧!”张超在一旁劝道。
“孟卓,别再犹豫了,干吧!!捅死曹贼,兖州就是我们的啦!难道你要坐以待毙吗??”许汜和王楷也在一旁扇风点火。
“明公,有我吕布在,曹操不足为虑!”
吕布也表了个态,顿了顿又道:“布飘零半生,只恨未遇明主,公若不弃,布愿拜为…”
听见这话,张邈吓了一大跳,连连摆手道:“奉先且住!使不得,使不得!我只比你大三岁啊。”
吕布悻悻然打住,脸上颇为遗憾。
张邈暗暗松了口气,大手一挥,“好,那就干吧!”
在内应张邈、张超、陈宫三人带领下,吕布率军十万,四下出击,不两日,便占据了兖州大部,周围各郡县纷纷投靠吕布,只有东南面紧邻徐州的鄄城、东阿、范县没有反叛曹操。
曹操正带着十万大军哥六大猛将,在徐州猛捶公孙瓒,闻听老窝被偷,当即大惊,急忙率主力回师救援,与吕布在濮阳一带连番激战。
此时的形势对曹操非常不利,两军对峙了月余,不分胜负。时值秋收,连日大旱,又有蝗灾肆虐,庄稼颗粒无收,兖州境内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
兖州百姓们纷纷举家逃离,或往冀州,或跨海前往辽东。
【刘备治下人口 30万…】
【刘备治下总人口1198万(828万汉人 370万外族)…】
【兖州当前人口258万…】
【吕布治下人口233万…】
【曹操治下人口25万(包含15万军队)…】
吕布:… o(>_<)o …
曹操:…\(●︿●)/…
………
曹操、吕布双方二十多万大军交织在一起,整个兖州到处都是战场,一条条早上还鲜活乱蹦的生命,晚上就成了个伤亡统计上冰冷的数字。.
曹操一看到吕布,就想到当年在虎牢关外,大雾之中,后者拿方天画戟磕他脑袋的事。
或许吕布当时并没有用力,只是随手轻轻一磕。
但却让他得了头痛病,一直头痛至今。
今日双方沙场相见,前仇旧恨一起涌上,曹操恨得牙齿都差点咬碎了。
他生平最痛恨两种人,一种是偷他家的人,另一种是不让他去偷别人家的人!
吕布不但偷了他的家,还阻止了他偷公孙瓒的家,两条全占了。
所以,今天这事是不可能善了的,不是吕死就是吕死!!
曹操派上将夏侯惇惇领军三万堵在濮阳东面,又派上将夏侯渊领军三万堵在濮阳西面,亲率八万大军堵在濮阳南面,日日攻城不休,誓要与吕布分出个胜负。
不过,吕布据守的城池岂是那么好攻破的?
吕布在陈宫的建议下,扬言明日就出南城与曹操决一死战,然而当天半夜就率军东出,杀的夏侯惇大败,溃不成军。
比战失利,曹操并没有气馁,而是将兵马合为一处,继续近距离压迫吕布。
吕布占据天时地利,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要想完全啃下来需要耐心。
于是双方大军继续相持,持续了数月之久。
期间双方不断上演各种无间道,斗智斗勇,
吕布派出濮阳城中大户田氏诈降,趁曹操赶来接应时,全军突击,再胜曹操一阵。
曹操则小股骑兵袭击对方粮道,在吕布的后方搞小动作,试图将濮阳城与兖州各郡的联系切断。
………
与此同时,天下各地也都在激战。
今年大汉的人脾气似乎都格外暴躁,一言不合就开干。
西北雍凉地区,韩遂与马腾不知何故突然翻脸,杀掉马腾的妻子和一个孩子,双方现在正打得不可开交。
益州,刘焉于年中挂了,于是南蛮入侵,黄巾复起,郡县太守叛乱……新州牧刘璋刚一上台,就焦头烂额。
扬州,年轻的孙策率领父亲留下来的三千旧部渡过长江,开始了他的超神之旅。
河北,邺城攻防战仍在继续。
而审配正是以邺城为根本,与刘备对峙。
在审配的大力宣传下,邺城百姓对这位恃强凌弱,悍然入侵冀州的幽州牧刘备的恨入骨髓。
困城之初,便掘章水淹城。
造成城中20余万百姓受灾,四五万人死亡。
在接下来的半年间,又死围邺城不退,令城中百姓又饿死许多。
这种要把城中百姓打到仅剩最后一人的打法,让百姓们非常愤怒,却又无可奈何。
此时已经是兴平二年。
这场冀州之战已经打了一年。
刘备的处境也不乐观,主要是占领的冀州地区并不稳固,时不时有地主豪强起兵反叛。
再加上长时间的征战,来自幽州的将士们怨声载道,愈加思念家乡。
不得已,刘备只好暂时撤军,将大军撤退至巨鹿、广平、平阳三郡,呈扇形遥遥围困住邺城。
一方面稳固冀州局势,一方面借助兵力,财力方面的优势,将各地兵马轮换赶赴前线,施行车轮战术。
意图拖垮袁绍。
袁绍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他起家才总共三年多时间,期间常年与公孙瓒征战,几乎没怎么停过,早已掏空了众多支持的世家大族。
再加上冀州丢失后,相当一部分世家大族改弦易辙,转投了刘备。
这让袁绍实力锐减。
本以为退入并州后,休养一两个月就可以东出冀州,收复失地。
没想到这一退,直接把人心给退凉了,原本退兵之初言之凿凿说要给刘备好看的七大军师(审配在邺城,邺城在冀州西南端角落),现在在神力回满之后,全都沉默了,绝口不提东出之事。每次军议,他们就把手往袖子里一插,眼皮一耷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直到这时,袁绍才意识到原来审配坚持不退的观点是对的。
退了就意味着服软了,就意味着失败了。
谁会愿意为一个失败的人竭尽全力呢?
再加上并州人口极少,经济落后,根本养活不起十五万大军,甚至连五万大军都够呛。
若不是袁绍乘机夺了王匡的河内郡,十五万大军非饿死在并州不可。
每次军议,主张放弃邺城,与刘备谈和的声音愈加强烈。
甚至有人提出了让袁绍俯首向刘备称臣。
因为输给强者刘备不丢人,因为刘备姓刘。
天下,终归是他老刘家的,而不是你老袁家的。
袁家四世三公,所侍候的主子是谁?不正是老刘家嘛,所以,不要再挣扎了,投了吧。
失败了要认,挨打了要站稳。
当然,提出这个提议的官员,最终结局毫无意外,回家的路上身中八千多刀,等众人闻讯赶到时,只看到地上一摊碎成粉的肉沫。
......
秋去冬来冬又去,又是一年春来到。
袁绍明白再耗下去,自己必败。
迫不得已只能以攻为守,十五万大军趁着十万幽州铁骑换防,李风返回辽东,军师徐庶不在刘备身边的时机。东出壶关,与刘备在邺城东面一带进行决战。
当年,袁绍正是在此地击溃了黑山军,收复了邺城。
现在,他觉得在八大军师的辅佐下,他的十五万大军一定可以击败刘备的三十万大军,哪怕这三十万大军中有十万是乌桓铁骑。
这一战,是惊天动地的一战,是足以载入后世史书的经典大决战。
此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今后袁绍和刘备的不同走向,决定了天下大势的走向。
幽州位于大汉北方,紧邻草原各胡,盛产战马。
乌桓铁骑的战斗力更是天下闻名。
骑兵的装备造价也十分高昂,倾尽四部乌桓之力,也不过只凑出了十万骑兵,还都是没什么装备的骑兵。
多亏幽州底子厚,刘备大方,给这十万外族骑兵也装备了一些精良装备,不过比起亲儿子十万幽州铁骑,乌桓铁骑的装备自然是差了不少的。
所以此战,袁绍真正的目标就是全歼这十万乌桓铁骑和二十万幽州步兵,打断刘备一只手。
哪怕为此搭上自己的十五万大军,也在所不惜。
既然刘备不让他好过,那大家就都别过了。
他袁绍也绝非善类!
.....
邺城之战,很快在邺城东南方向,八十里外的东平谷东面二十里外打响。
东平谷是一处巨大且平坦的缓坡形凹地,长五十余里,宽四十余里,非常适合决一死战。
敌我双方只要进入了这个凹地,在决出胜负前都不可能退出,任何想要提前退出的一方,都会被追着**猛杀,直到全军覆没。
因为这个大坑,进去容易,出来难。
而东平谷,正是袁绍为刘备三十万大军选择的最佳埋骨之地。
至于为何开战地点在东平谷外二十里?
袁绍自有打算!
这场大战,刚一开始便如众人预料的那样。
刘备率领手下四大猛将,三十万大军,和十万轻骑兵一路如入无人之境。
杀得袁绍五万先锋军阵脚大乱,首尾难顾,丢下两三万具尸体后,仓惶逃入东平谷。
刘备则亲率领三十万大军,一直气势汹汹的杀了进去。
就在众人都以为刘备要全歼袁绍大军,一鼓作气拿下邺城的时候…
一个噩耗传来。
东平谷之战,刘备大败。
三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刘备仅以身免,带着关羽张飞黄忠赵云,狼狈退回平阳郡。
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结果,明明刘备占据着天大优势。
怎么就突然全军覆没了?!
不止是天下人想不明白,就连刘备的自己都想不明白,自己为何会稀里糊涂的失败了。
他率领大军刚一追入东平谷,天地间就突然接连刮起狂风,之后大雾弥漫,紧接着又冲出来一队精锐的步兵死士,拿着长把钩镰枪,专门砍杀骑兵的马腿…
这是个一命换N命的攻击手段,因为在骑兵高速行进中,步兵很难轻易砍中他们的马腿,而且无论砍中砍不中,他们都会成为骑兵第一个攻击的对象,而且会被扑面而来的骑兵群碾压而过。
就算砍中他们的马腿,在马匹冲击的惯性之下,战马也会因为惯性而压在步兵身上。
可这些负责砍杀马腿的步兵死士,根本不怕死亡,因为他们在从军的第一刻,就被灌输了死亡是最高荣誉的信念。
所以,十万乌桓的骑兵冲进去东平谷后,便陷入了袁绍预先设计好的陷阱之中。
由于骑兵冲起来后巨大的惯性,再加上大雾弥漫,三步之外不可见,第一排乌桓骑兵倒下后,立即成为了障碍物,后排乌桓骑兵不断被绊倒,一时间血肉横飞,惨叫声震天。
袁绍的十万大军隐藏在迷雾中,伺机而动,不断收割着乌桓骑兵的生命。
而在袁绍一方的视野是这样的。
在看到刘备大军全部进入东平谷的第一时间,各个军师就发动了拿手的军师技。
【田丰军师技“风起”发动中…】
【风起:可发动一次500*500范围的短暂风潮,并使该范围内所有己方单位移动速度 5,武力 5。】
【荀谌军师技“随势(风起)”发动中…】
【当一名己方角色使用军师技对另一方单个/群体目前造成伤害后,若此伤害值不高于10,你可以花费20技力,然后对相同的单个/群体目标造成同等伤害。】
【荀谌军师技“加倍(风起)”发动中…】
【加倍!当一名己方角色使用军师技对另一方单个/群体目前造成伤害后,若此伤害值不高于10,你可以花费40技力,然后对相同的单个/群体目标造成双倍伤害。】
【许攸军师技“自保”发动中…】
【自保:发出一团不可移动的迷雾,覆盖十里范围,使处于该迷雾范围内的所有友军免疫80%的技能伤害,迷雾持续一个时辰。】
……
十万铁骑很快就全军覆没。
而后双方三十多万步兵陷入了肉搏战。
刘备麾下士卒人数众多,但袁绍麾下步卒在军师技的加成下,战斗力陡然提升许多,远远强于幽州步兵。
再加上大雾的辅助,伤亡要远比幽州步兵低。
这场大战从白天激战至黑夜,又从黑夜战至白天。
损失惨重的刘备本想撤兵。
可是大雾之中,将不见兵,兵不见将,刘备不知道麾下士兵都在何处,伤亡多少?袁绍麾下的士兵同样也不知道己方的主帅的在何处,己方的伤亡有多少。
在这种情况下,刘备想要退兵谈何容易?
唯有杀完敌方所有人,才有生路。
于是刘备一发狠,带着关羽张飞赵云黄忠,拼了!
张飞带着华雄,嗓子都喊哑了,不知道震死了多少袁军士兵。
华雄被他摁在自己的马背上,打得奄奄一息,不断吐血,生命值低至-90/204。
或许只要再轻轻一碰,华雄就有可能会当场去世。
关羽手臂都砍麻了,根本记不清不知道青龙偃月刀砍死了多少袁军士兵。
刘备、黄忠、赵云也都打到空蓝。
最终,袁绍以损失14.5万大军的的代价,全歼了刘备30万大军。
两败俱伤!!!
但不管怎么说,袁绍赢了!
此战过后。
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刘备将要一蹶不振,袁绍将要东出邺城,收复冀州的时候。
袁绍连夜放弃了邺城,夹着尾巴逃回了并州,唯恐跑的慢了,就会死在冀州。
天下人:???
..........
【刘备治下人口-30万…】
【刘备治下当前总人口1168万(818万汉人 350万外族)…】
【刘备新增鲜卑骑兵10万…】
【刘备新增乌桓骑兵6万…】
【刘备新增外族步兵 8万…】
【刘备当前总兵力50万(10万汉人骑兵 10万汉人步兵 5万汉人水军, 10万鲜卑骑兵 7万乌桓骑兵 8万外族步兵)…】
【袁绍治下人口63万…】
【袁绍当前总兵力1万…】
………
辽东沓氏城,半山别院。
刘备大败的消息传来。
李风矗立在观景亭中,望着刘备的基本盘,久久不能回神。
大哥居然又败了!!
上次董卓会盟就连败两阵,第一次阵亡五万步兵,第二次干脆直接阵亡了32万兵马(6万汉军 26万外族兵马)。
这次倒好,直接阵亡了三十万大军(10万汉军步兵 10万外族步兵 10万乌桓骑兵)。
上次战败的时候,大哥治下还只有600多万人口。
这次战败之后,人口都快突破1200万了…
这是要依靠着雄厚的基本盘,败成最强王者吗?
唔……似乎也不是不可以。
历史上,赤壁之战后的曹操不就是靠这个连战连败的方法,最终成就了一统天下的契机嘛。
我底子厚,我再怎么败都没事。
你底子薄,只要和我打,赢了也等于输了。
原来这就是战争的究极奥义!!
袁绍这次如果能忍住不对大哥刘备动手,那么他依然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强大诸侯,拥有着超过十五万兵马,除大哥刘备外,袁绍可以睥睨天下任何一个诸侯。
但是现在…
袁绍只剩一万兵马了。
这点兵力,恐怕连黑山军都不敢正眼看一眼了。
因为黑山军会捶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