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第761章 种氏受惩公主登台,一切尽在苏曜掌中(合章5k)

第761章 种氏受惩公主登台,一切尽在苏曜掌中(合章5k)

洛阳城,北宫朝堂。

万年公主出面求情,显然这一幕大大出乎了百官们的预料。

所有人都没想到万年公主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为种拂求情。

在他们看来,万年公主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傀儡,她的一切都是苏曜所赋予的,包括这监国的权力,还有日后登基,都是那逆臣苏曜为了日后篡位所做的准备。

然而,此刻她却站在了朝堂之上,为了一个被苏曜定为死罪的朝廷重臣种拂而跪地求情,这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不解。

到底是女流之辈啊。

他难道不知道霍光是怎么废掉那些不听话的皇帝的吗?

就连之前那小皇帝刘协,都不敢在朝堂上说一句董卓的不好。

这万年公主,她居然敢站出来为种拂求情?这简直是在拿自己的地位和性命开玩笑!

众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摇头,既感动于万年公主的仁义和勇敢,又觉得此女实在是太过天真。

现在还没登基,就敢反对苏曜的意见,以后登基了那还了得?

怕是在大婚后某日,就要突然莫名其妙的暴毙而亡了吧。

众臣大摇其头,不少人已在心中为这个年少的公主判了死刑。

然而,万年公主却依然似乎并未醒悟,她自龙椅上站起身来,款款而下,行至苏曜身旁,拱手一揖的求情。

早先鸦雀无声的朝堂上,顿时响起一阵吸气之声,纷纷紧盯着苏曜,看他如何应对。

虽然大汉皇权不比后世明清,臣下卑**如奴婢,但汉武独尊儒术后重订礼制,皇帝与大臣便也不再是过去的平等关系。

君臣有别,皇权尊贵,虽然大汉仍有礼敬大臣的传统,但大家也不过就是朝堂上坐而论道。

说到行礼,那皇帝也就仅仅只需向三公、帝师及“三老五更”这些极个别的大臣才会有行礼之事,而且还多是在元旦朝贺或者册封王爵和列侯时,受礼拜谢后才会还礼。

如今,公主虽非皇帝,但已有监国之实,万年公主这一揖顿时就让朝堂上的气氛瞬间变得微妙起来。

百官们尽皆沉默不言,屏息凝神,观察苏曜会如何面对公主这突如其来的请求。

而苏曜则依然摆着那一副如常般的扑克脸,看不出任何的表情,只是冷冷的看着公主。

万年公主心情紧张,迎接着苏曜审视目光,小心脏怦怦直跳,恍惚间竟有种将要窒息的错觉。

不过,这般压力并没有维持多久,苏曜收回了自己的气场,缓缓点头,回了一礼后扶着公主坐回龙椅:

“公主宅心仁厚,臣深感佩服,然而,种拂所犯之罪,证据确凿,若不严惩,何以服众?”

万年公主闻言,心中一紧,闭上了眼睛。

那种拂死活她实际上并不在意。

她知道苏曜一心为大汉,为社稷,倘若为一个种拂,而被群臣这般围攻亦实非她所愿看到。

万年公主动了动嘴唇,想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

突然间,苏曜冰冷的脸上浮现出些许笑意,点头道:

“殿下放心,臣自有分寸。”

说罢,苏曜转身面向群臣:

“诸位公卿如此为一个逆臣求情,我实在很难相信各位居心。”

“然而公主既然出面求情,我苏曜也并非不通情理之人。”

众臣闻言,皆是面露喜色,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老实说,刚刚场面僵在那里,所有人都是骑虎难下。

倘若他们退让,那么他们为官的尊严就将荡然无存,很少还有人会有颜面接下来继续赖在这里当官,只能辞官归去以保清名。

那时,朝廷必将迎来一个比董卓当政时更严峻的辞官潮。

故百官们不会退,也不能退。

而让苏曜退让妥协,那也是绝不可能的。

司空种拂罪证确凿,乃是对抗自己的反对派头头。

倘若他轻饶此人,那自己废三公、推科举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都将威信扫地,难以服众。

如今公主出面调和,正好给了众人一个台阶。

苏曜在停顿片刻后,当即提出:

“公主乃监国,如此大礼于臣,意见我自是当听。”

“然而,种拂之罪,实难宽恕。”

苏曜话锋一转,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坚决:

“不过念其昔日反董有功,又兼公主殿下出面求情,我苏曜便破例一次,对其从轻发落。”

众臣闻言,皆是精神一振,紧张地等待着苏曜的决定。

苏曜目光如炬,扫视着朝堂上的众人,沉声道:

“种拂身为三公,却勾结诸侯谋反且煽动民变,其罪之大,乃是族灭之重罪。”

“今其死罪可免,但活罪难逃,故我决定剥夺种拂及其族中子弟的所有官职和爵位,抄没其家产,举族流放辽东边疆,永世不得回返关内。”

“辽东边疆?!”

苏曜的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众臣们面面相觑,眼中既有惊讶也有释然。

他们没想到,苏曜竟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种拂身为三公,位高权重,虽然犯了重罪,但按照常理,即便是死罪,也往往会给予一定的宽大处理,尤其是像抄家灭族这样的重罚,更是鲜少施加于三公这样的高官身上。

然而,苏曜却选择了剥夺种拂及其族人的官职和爵位,抄没家产,并将其举族流放辽东边疆,这样的处罚既严厉又带有极大的羞辱性。

这样的结果,对于种拂来说,无疑是一种生不如死的折磨。

流放辽东,那片蛮荒之地,气候恶劣,环境艰苦。

甚至都不需要苏曜辽东那边的心腹主官使什么坏心思来半路加害,就这个路程和环境对于已经年迈的种拂来说,就等于是宣判了他的死刑。

而抄没家产,举族流放,更是让他种家从此一蹶不振,彻底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众臣们心中暗自唏嘘,同时也对苏曜的决绝和狠辣感到了一丝畏惧。

他们深知,这位大将军虽然年轻,但手段却异常果断,行事雷厉风行,绝不容许任何人挑战他的权威。

“大将军英明!”

“公主殿下仁慈!”

很快的,不知是谁喊了第一句话,紧接着,朝堂上便响起了一片附和之声,众臣们纷纷向苏曜和万年公主表示赞赏和感激。

他们知道,苏曜已经做出了最大的让步,自己等人若是再不知进退,那就真的成了无理取闹了。

太尉赵谦和司徒杨彪等人对视一眼,则是不由摇头叹了口气。

然而,这也是他们能争取最好的结果了。

与此同时,万年公主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正在她想要宣布退朝,然后跟苏曜说点心里话的时候,一向躲朝会如猛虎的苏曜却好似没完似的,继续说道:

“种拂之事已了,但本将军还有一事需要宣布。”

苏曜的话让众臣心提到了嗓子眼,生怕他再说出什么劲爆之言,纷纷紧张看向苏曜。

“新政改革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为了大汉的复兴,为了百姓的福祉,本将军绝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反对而放弃改革。”

“今日,我再次重申,废三公九卿制,改设三省六部;设科举考试,选拔天下英才,这些政策,将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任何敢于阻碍改革之人,都将受到严惩!”

在苏曜的宣言之后,他很快就借着种拂谋反之事,宣布废司空,改御史大夫,重组御史台,以整肃之前与司空种拂同气连枝,对他掀起反对声浪的御史们。

其中,尚书令王允在一番热议中被选为新任御史大夫,而他的尚书令职位,则由讨董论功后荣升太傅的卢植重新接过。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大事。

那就是公主登基的大典,时间终于也确定了下来。

苏曜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众臣,语气坚定而有力:

“公主登基大典,将定于十日后举行。”

“届时,天下臣民将共襄盛举,见证我大汉的新篇章。”

190年,京师皇城,春暖花开。

“我,我要当皇帝了?”

“这真的可以吗?”

御花园内,万年公主左右踱步难掩心中的不安。

此时,距离公主登基大典还有三日即将举办。

然而,随着日期的临近,万年公主心中的不安也与日俱增。

即便身边刘协和董勇等人天天鼓励,但万年公主依然难以抑制内心的忐忑。

置身于鲜花盛开的花园内,万年公主试图从这缤纷的美景中寻找一丝心灵的安慰,但她心中的焦虑却如同野草般疯长,久久难以平息。

“公主殿下,您无需过于担心。”

董勇走上前来,轻声安慰道:

“如今反对派偃旗息鼓,又有大将军苏曜坐镇京师,您只需安心准备登基大典即可。”

董勇之后,刘协也站出来宽慰:

“当皇帝并不难。”

“您只需在大典上保持威严,展现出皇家的风范,其他的都有苏曜和朝臣们为您操办。”

万年公主闻言,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但眼中的忧虑却并未消散。

如果只是当一个听政的花瓶,其实万年她并不会担心。

但是要命的是,显然自己的目标并不只限于此。

这才是她真正担心的事情。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

万年公主神情恍惚间,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清冷又熟悉的声音。

“曜哥.大将军。”

万年公主惊喜回头,只见苏曜身着银甲红袍,英姿飒爽地站在花丛的边缘,阳光洒在他的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淡金色的光辉,耀眼夺目。

花园中其他众人似乎已对苏曜总是如此神出鬼没的出现在各种地点见怪不怪,纷纷躬身行礼后自觉退开,给两人留出了一段独处的时间。

苏曜拉着万年公主的小手,两人一起漫步于花丛,万年公主凝望着苏曜的侧脸,心中的不安仿佛找到了宣泄的出口,急于获得爱人的肯定。

而苏曜只是轻笑一声,捏了下公主的手心,夸赞道:

“放心吧,有我在呢,不用担心。”

“上一次朝会上处置司空种拂时你不是做的很好嘛。”

“现在那些大臣们已经有很多人都认同了你。”

“接下来只要安心做好登基大典的准备,你就是名正言顺的大汉女帝了。”

苏曜的话并非什么讽刺。

原来,上次处置司空种拂,乃是两人一唱一和的表演。

受过后世良好基础教育的苏曜很清楚,改革必然伴随着巨大的阻力。

女主临朝也就罢了,公主直接登基,这可以说是在挑战当时士人的价值观。

而苏曜提出的废三公九卿制,改设三省六部,以及设立科举考试等举措,更是直接触动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必然会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

一旦文武百官全部联合,他们固然没有刀枪可以反对苏曜,但是罢官罢朝,搞起非暴力不合作等方式绝对足以给这个仍处于混乱中的东汉朝廷中央以致命一击。

即便是后世,强如明清的专制帝王,也不敢站到所有官员的对立面去。

而如今这世家大族把持地方人力和经济基础的东汉末年,最好的处理方式其实还真就是学习曹操烧信的故事那样,对这些捣乱的世家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家得过且过的过去。

不过,苏曜显然不想那般让步,那么如何同时推进两件令百官难忍的决议就是他接下来面临的头等大事。

在与贾诩、荀彧、钟繇和卢植、王允等人商议过后,他们的计策便是如之前那样,引蛇出洞,逼出幕后最顽固的反对派后,苏曜再与公主唱一出双簧。

没错,王允早就站在了苏曜这一边。

起家于并州太原,早与王家建立密切联系的苏曜怎么可能拉不来王允的支持?

而通过尚书令王允,他们泄露改革方案,逼的司空种拂狗急跳墙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

最后,苏曜在朝堂上摆出一副得理不饶人,威逼群臣的架势,紧接着在众人相持不下后,监国公主亲自出面,劝说苏曜一瞬间就拉来了群臣们大量的好感与支持。

在那场朝会后,荣升御史大夫的王允在家中坐东,答谢百官推举时当众夸赞公主道:

“大将军刚愎专断,残暴酷烈,而万年公主则宅心仁厚,能体恤民情。”

“她此番能劝住大将军,真乃天下之福,大汉之幸啊!”

在那酒宴上,群臣百官们想到苏曜那盛气凌人的一幕,是又气又怕,如今见万年公主能调和矛盾,顿时对她大为改观,纷纷跟着附和。

“没错没错!”

“我本还道那公主只是橡皮图章,没想到她竟还颇有些仁君之相,只是这次她当众反对那苏贼,不知会否**后报复啊!”

“短期内当可不必担忧!”

王允举起酒杯,从容分析:

“万年公主乃大将军未婚妻,两人不久后就会举行大婚。”

“除非那苏曜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弑君称帝,否则万年公主只有没有原则问题,当就不会有什么性命之忧。”

王允的话如同一剂定心丸,让在座的百官们纷纷点头赞同,心中的担忧也稍稍散去。

借着这次事件,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公主,发现自己若不能直接对抗苏曜,那么通过影响公主,或许能一定程度上控制苏曜暴行的烈度。

“苏曜如烈马,公主如马缰,若我等不想被那烈马践踏而死,就必须要保护万年公主!”

“没错没错,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苏贼害了她的性命!”

就这样,在这次事件后,新的保皇党悄然成立。

保皇党的成员大多是朝中保守势力,那些对苏曜改革持保留意见的官员,以及一些在地方上拥有一定影响力的世家子弟。

他们最公开的目的自然是保护万年公主,确保她的安全与地位,保刘氏江山社稷。

同时,在暗中,他们也将寻找机会,通过影响公主来制约苏曜的权势,防止他那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对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他们深知,直接对抗苏曜无异于以卵击石,但若能通过万年公主这道“柔性的屏障”,或许能在苏曜的强硬手腕下争取到一丝喘息之机。

只不过嘛,这些官员们却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早已落在苏曜的眼里。

既然反对派除之不尽,那不如将这些人置于眼底。

同时,推出万年在前台,实际上也正和苏曜心意。

他之所以没有如曹操那般,设丞相,独揽大权,而是搞三省六部,军政分离,只拿一个摄政的头衔,最关键的原因自然是苏曜对那些让人着急的内政没有兴趣。

用苏曜的说法就是:老子可不是来玩朱元璋模拟器的!

故而,苏曜他实际上只负责搭好框架,抓紧军权,剩下的内政他一早打的主意就是直接托管出去,制定任务目标,然后观望遥控局势的发展即可。

就这样,万年公主正式走上台前,一场三方都比较满意的**格局正式形成。

之前一直被各种理由推迟拖延的公主登基,自然也就得以顺利举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