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自然就是给死者送饭的嫌疑人。
他在张仲景发现砒霜中毒,且苏曜开始排查食物和水源时便自知行迹败露,趁着众人注意力集中在案件上,竟然上吊**了。
这一下子,就把苏曜好不容易查来的线索给掐断了。
黄琬深吸口气,上前抱拳道:
“苏君侯抽丝剥茧,拨开迷雾,犯人自知难逃法网,畏罪**,如今线索已断,下官定当加大力度,重新排查,定要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
苏曜冷冷地瞥了黄琬一眼,心中暗自思量。
这黄琬虽然态度恭敬,但言语间却透着一股推脱之意,显然是不想将此事深究下去。
苏曜心中明白,这背后恐怕牵扯到不少朝堂中的势力纠葛,黄琬作为司隶校尉,自然也不想轻易得罪人。
但苏曜却不会轻易放过此事。
他冷冷地说道:
“黄校尉,此事关乎本侯声誉,更关乎朝廷颜面,你务必尽心尽力,不可有丝毫懈怠。”
黄琬连忙躬身应诺,心中却暗自叫苦。
他知道,这位冠军侯可不是好糊弄的,一旦让他察觉到自己有丝毫的敷衍,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黄琬只得硬着头皮,再次下令对牢中的所有人进行排查,同时加派人手,对死者的背景进行深入调查。
在调查中,小李乃是当地偃师县小家族出身,与狱中其他人关系都还算不错。
之前,由于董卓乱京师,洛阳周边也屡遭其害。
世家大族们尚且会被董卓顾忌一下,盘剥不算苛刻,而那些普通百姓和小家族们则被重点关照。
小李的家族便是深受其害,家中断粮,连幼子都被饿死,其频频在狱中向同僚求助米粮,以渡过困难。
然而,最近几日,小李却突然变得出手阔绰,不但还了同僚们的钱粮人情,还频频请人喝酒,同僚们问起缘由小李却只说得了贵人相助云云。
“如今看来,这位所谓贵人正是看中了小李在大牢中特殊的身份,方便其暗中行事。”
“而这个贵人恐怕手段不小,竟然还能弄来时下罕有的砒霜之毒,杀人于无形。”
“只是他恐怕怎么都想不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初次利用小李出手,便被冠军侯识破其手段,这颗棋子也就此葬送。”
两日后,黄琬将调查来的线索报告苏曜。
然而,他的线索也就到此为止了。
那位贵人行踪隐秘,小李受其恩惠,特意隐瞒之下连其家人都不知此何人也。
虽然黄琬将小李家人多加拷问,又遍查牢中诸人信息,但是却没有一点新的进展。
冠军侯府。
苏曜听完黄琬的汇报,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陷入沉思:
“贵人相助……没有任何人知道此人是谁,这背后的势力倒是隐藏得够深。”
“如此看来,咱们就只能就此结案了?”
黄琬听到了苏曜话语中的不满之意,心中愈发忐忑,连忙说道:
“君侯,下官已经竭尽全力,但此人实在狡猾,线索到了这里就断了。”
“不过请君侯放心,下官定会继续追查,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苏曜摆了摆手,示意黄琬退下。
他很清楚在这个乱世之中,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想要查清一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并非易事。
但是,这件事却也不能就此为止。
在黄琬退下后,苏曜看向身边的两位谋士:
“文和、文若,你们觉得此事咱们该如何处理为好?”
贾诩微微沉吟,抚须说道:
“君侯,此事看似简单,实则暗流涌动。”
“那幕后之人能在这等时候,于司隶校尉大牢中悄无声息地下毒杀人,显然是有备而来,其目的不言而喻,便是为了搅乱君侯的大计。”
荀彧也点了点头,接着说道:
“不错,文和所言极是,眼下君侯欲立万年公主为帝,朝中反对之声已是不小,此人此举,便是要火上浇油,让君侯的处境更加艰难。”
苏曜微微颔首,冷哼一声:
“不过是些不上台面的杂鱼,耍些阴谋诡计罢了,于大局无碍。”
“然而,此事也不能就此作罢,他既然敢对我下手,那就必须给那些心怀不轨之人一个教训,以儆效尤才可。”
苏曜话中的深意让荀彧听得不寒而栗,连忙劝说:
“君侯,如此非常时期,既无明证还是该以公主登基为第一要务。”
“贼人阴谋不过是想扰乱君侯大计,只要大典顺利举行,公主登基为帝,其阴谋自然失败,不足为惧也。”
荀彧的建议很是稳妥,眼下天大地大,都不如公主登基的事情最大。
再不过数日之后,大典的筹备就将完成,此刻再兴风雨,惹得朝堂震动恐非明智之举。
然而,对于荀彧的建议,贾诩则另有看法:
“文若此言虽然有理,但如此行事恐显懦弱,于未来大计不利。”
“哦?那文和有何建议?”苏曜问道。
贾诩一抚胡须,走上前来侃侃而谈。
相比于荀彧保守的建议,贾诩的计策就显得非常直接。
本一书一最一新一章一节
眼下阴谋既已经查明暴露,犯人和凶手都双双死在司隶校尉的大牢,数日来黄琬却又找不到真凶,迟迟无法破案。
既然如此,就可趁机罢免其司隶校尉之职,将这一朝廷雄职操之己手。
“司隶校尉,不但掌察举百官,纠察不法之事,还有满员一千二百人的兵员名额,实打实的位低权重。”
贾诩缓缓说道,眼中精光一闪:
“若能掌握此职,对君侯稳定朝纲,推行新政大有裨益。”
苏曜闻言,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深知司隶校尉的重要性,若能将其掌控在手中,无疑将大大增强自己在朝中的影响力。
“文和此计甚妙,只是这黄琬毕竟是朝中重臣,若无确凿证据,贸然罢免恐难服众。”荀彧眉头紧锁,提出自己的担忧。
贾诩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
“这有何难?那黄琬虽尽心尽力查案,但终究未能找出真凶,此乃其失职之处。”
“君侯可借此时机,向朝廷上书,弹劾其办事不力,请求将其罢免。”
“同时,君侯可举荐一位亲信担任此职,以彰显君侯大公无私,唯才是举之心。”
苏曜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贾诩的计策简单又粗暴,直接夺权黄琬,拿下司隶校尉的大权,如此反对派即便有心,但洛阳城中所有兵力都在苏曜手中,他们也只能咬着指头认命。
可以说此乃釜底抽薪之计。
然而,正如荀彧所说,黄琬一代名臣,在士人中颇有声望,连那霸道的董卓都只能将其高高供起。
如今,他又是长安兵变中首举义兵的讨董功臣之一,贸然对他下手,罢官免职,很容易在这急需团结朝中力量的时候激化矛盾。
对于贾诩的计策,荀彧依然是直言反对,请求苏曜慎重处事,切莫在关键时刻让女帝登基的喜事蒙上不利的阴影。
面对两大谋士的分歧,苏曜捏着下巴也陷入了深思之中。
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才好?
片刻后,苏曜计上心来,沉吟道:
“黄琬虽有失职,但确实功劳不小,这次也算尽心尽力,直接抹了他官职未免太过苛责。”
“不过,文和的建议却非常重要,如此一股既掌有兵权,还兼独立监察审讯抓捕于一体的雄职握在一个对我态度不明的人手里也是绝对不行的。”
“那君侯的意思是?”
荀彧贾诩互看一眼,不懂苏曜的意思。
苏曜嘿嘿一笑:
“这黄琬官可以不罢,但权却必须要削!”
“正所谓新君新气象,借着万年登基一时,我决定实施一场官制改革,分了这帮老登们的大权!”
“啊?”
“什么?!”
“官制改革?”
苏曜此言一出,荀彧和贾诩皆是一愣,紧接着目露骇然之色。
显然,他们都没想到这位冠军侯竟然会有如此大胆的想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