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节 博铺造船厂
最终重新启动854改工程获得了通过,执委会同意立刻开工建造1艘1630型巡洋舰、4艘500马力蒸汽拖船、12艘200吨级驳船和6艘风帆蒸汽混合动力的500吨级的船只。
另外,按照文德嗣的建议:继续批量制造ii型三角帆巡逻艇。将单桅变成双桅。至少每个月2艘的下水速度。
这次造船计划成为临高造船业的第一次大跃进。在此之前,临高的造船业只建造过吨位在200吨上下的轻型船只。不过,通过前一阶段大规模建造单桅/双桅三角帆巡逻艇,博铺造船厂已经积累了相当的造船经验。
企划院在五年计划中,对造船本身有详细的规划。按照马千瞩和邬德的思路,大规模的造船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前的一年开始,按照时间表,在这一年穿越众才会全面占领海南,向海外拓展势力。
幸而计委和后来的企划院对造船业是一个长期性投入的行业还是有认识的,从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开始,就开始了博铺造船厂的建设。这一造船厂在得到从百图村抓来的大批的造船工人和物资的得到了很大的加强。造船厂从改造船只入手,进而仿制了“美洲号”成功,完成了自制西式帆船的第一步。
由于大型龙骨材的缺乏,造船厂从仿制“美洲”号的“镇海”号下水之后,就开始坚定不移的走铁骨的道路。尽管在到底是一步跨越到铁壳还是采用木壳过渡,这两条技术路线之间有过一定的争议。期间还有大规模兴建水泥船的动议。
最终采用木壳船主要是因为穿越集团的工业基础依然过于薄弱。根据海军在水池中所做得试验,锻造铁制造的船壳在海水中被腐蚀的非常快,而临高的化学工业还造不出可以用来保护船只外壳的油漆。在19世纪,解决的办法是在铁壳船底之外再包一层木板,这种做法过于费工。尽管铁壳船在制造和使用方面有着许多木壳船不能企及的优点,这个无法解决的现实问题最终使得木壳成为造船的主流。
至于水泥船也得到了许多人的拥戴。水泥船作为一种廉价的水运工具确实有它的过人之处,它的优点在于材料廉价易得,而且几乎不需要任何专门的造船技术,建筑工人稍微培训下就能制造,不需要复杂的船材加工:钢筋、钢丝网就能很容易的制造出骨架,几个泥瓦工浇铸水泥,几天就能完工一艘。
世界上第一艘水泥船是1848年由法国人j?l?兰波特制造。早期水泥船吨位小,工艺简单,自重大。一般只用作内河的小吨位货物运输。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钢材匮乏,两度出现建造钢筋混凝土船的高潮。
中国自1958年起建造了大量钢筋混凝土船和钢丝网水泥船,广泛用作趸船、内河及沿海中小型机动货船和内河驳船、农用船及渔船等。中国水泥船保有量达数百万吨,居世界各国之首。60年代,美国、加拿大、挪威、新西兰等国开始试制钢丝网水泥船。因为水泥船自重大,载货比小,燃料消耗过大,其经济性始终不能达标,所以一直没有大规模的运用。中国曾经在70年代建造一艘5773吨沿海水泥货船,结果在第一次完成货运航行之后就永远的结束了航行被弃之岸边
但是按照以司凯德为首的水泥船党的鼓吹:水泥船抗撞击超过木船的。适航性和木船相当,超过钢壳船。修补也容易。不生锈不腐烂,寿命长。是穿越者的最佳应急造船方案。
殖民与贸易部的办公室主任司凯德对水泥船是如此的热心,以至于他在业余时间不断的四处鼓吹水泥船在穿越事业中是如何的“伟光正”。他不但在执委会的工作会议上鼓吹水泥船的种种好处,还经常到造船厂大谈特谈水泥船的技术问题,把造船厂的几个土著技师糊弄的一愣一愣的,都缠着造船厂和海军的元老们想知道“造房子一样的造船”到底是怎么回事。李迪不胜其烦,干脆命令哨兵不许司凯德再进入造船厂。并且宣布水泥船是“异端邪说”。
李迪讨厌水泥船――因为水泥船和海军的光辉形象不符。但是司凯德毫不死心,专门向企划院递交了他亲自设计的两种所谓标准化船――利于量产。一种是250吨单桅桨橹水泥船作为过度,另一种是800吨双桅蒸汽水泥船。
水泥船用浅吃水平底船型。装帆具,用中式帆,以简化维修保障,减少人力消耗。
火力上设计一两种标准架退型回转炮架,身管可以装20-60磅滑膛炮或者70mm-130mm线膛炮。小水泥船上预置1个炮位,平时不用,大水泥船预置3-4个炮位,平时只装1-2门炮,战时全备。
船上预留甲板位置,战时可以装12-20磅炮,小型线膛枪炮,大船可以装8-12门轻炮。小船可以装4门。
司凯德在会议室里兴致勃勃的向邬德展示着他绘制的设计图,阐述着制造和使用的思路。
“假如我们有一个100艘的船队,战时动员一半,就可以有500门大小炮,还有几十个打字机,火力超过鸦战时候的英国舰队。等我们造出一二十来条的时候,先找机会公开搞个联合演习,震慑一下广州府和葡萄牙人,让他们知道我们用货船也能秒杀珠江上的任何城寨和舰队!”司凯德口沫横飞,邬德已经渐渐的不耐烦起来了。他是海军出身,对水泥船这种根本算不上船的船毫无兴趣。
“……我们首先在临高进行设计和建造首船,然后把现浇和总装部分搬到香山澳,临高提供原材料。等我们控制了西江流域的煤矿,就可以把水泥厂搬到香山澳,等我们再控制了肇庆的高品位铁矿就可以建个钢厂,再以后就可以造铁船了……”
邬德说:“我从没见过海上飘得水泥船。”他打算以此来直接枪毙水泥海船的动议,“再说我记得水泥船不耐碰撞,上面还安装火炮?一开炮不会把船身震裂吗?还防炮呢!我小时候老家的水泥船没少坐,很怕碰撞的说。”
“其实有过得。”司凯德赶紧举例说法国和中国都造过千吨级别的水泥海船,可见这并非不可能的。他接着说道木船建造周期太长,造船的木材必须用硬木,经过三五年自然风干,不如很快就会糟朽,船底包铜皮又没那么多铜。
至于开炮和防炮问题,混凝土外壳应该比木头耐冲击,木头没有横向强度,钢筋是网格状的,打裂了现场就可以补,当时的炮打不到水线以下,最多在水线部位加一层钢筋网格加强火炮冲击力无所谓,炮座底下有基座的,用钢预埋栓和厚木方隔震……
邬德耐着性子听完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资料和征集的臆测混合而成的“水泥船优越论”的理论,这才发话道:“如果水泥船真得这么优越,为什么后来被淘汰了呢?”
“再优越也优越不过钢铁的船啊。”司凯德说,“但是肯定比木船优越。”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邬德咨询了多名对略通造船技术的元老,几乎都得到了“水泥船不值得发展”的结论。
水泥船的抗冲击性能非常差,无论是钢筋还是铁丝网都一样。铁丝网作骨架的水泥船只是抗裂性能较钢筋水泥船略有提高,但不是革命性的――所以铁丝网水泥船比木船耐冲击这条是站不住脚得。
水泥船制造大规模采用铁丝网主要降的还是造价,而不是提高性能。水泥船有个可用容积小,自重巨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几乎无解。自重大就意味着燃料消耗高,载货量少。所以水泥船只适合对自重要求低,泊位固定或较少移动的工程船舶和趸船或者是钢铁缺乏期迫不得已时的代用品。
另外,钢筋和水泥,在数量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和本时空相对充裕的林木资源相提并论。而临高工业生产的铁丝网和水泥在质量上还是相当低劣的。
最终企划院枪毙了所有建造水泥船的动议,直接把水泥船技术列入了“淘汰项目”。。
在17世纪上半叶的晚霞下,两个人坐在一个小山头的石头上。手枪松松的挂在身边,面前铺了块塑料布,上面放着个塞着几瓶格瓦斯、临高最新出品的啤酒和冰块的盒子,以及几块牛肉。
几名政治保卫局的便衣人员在警惕的看着四周,一个人在稍远的地方烤着一只羊腿和烤鱼。山下是一片工地,占地面积即使比另一个时空的现代化船厂也毫不逊色。待修和正在建造中得各种尺寸的船壳沿着河岸排开,间中可以看到闪亮的铁轨,腾起的蒸汽。蒸汽吊车旋转和起吊的时候发出的嘎嘎声,不时还有汽笛尖锐的鸣叫来提醒工人们注意安全。
戴着不同颜色藤帽忙碌人群。美中不足的是,虽然有一定距离,但还是能闻到一些难闻的气味。木焦油、煤焦油的气味始终挥之不去,更不用说那些日日夜夜都在喷吐着黑烟的蒸汽机锅炉了。
造船厂在占地规模上远远的超过了临高的大多数工业项目。从五年计划的第一年起,每年计委和企划院都对造船厂有扩建和技改项目。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造船厂。博铺河口区域的红树林被砍伐一空,大片的河口地区的土地都属于造船厂。
船厂先后新建了千吨级干船坞、大型蒸汽吊车、多座百吨级船台。还为854工程在锻造车间上马了大型锻机用来锻造龙骨、船肋和铁板。
其他配套车间也相继建设起来:木材联合体在这里修建有一个大型的木材熏蒸窑,负责处理造船的木材。用在船壳类的“小”木料,用干燥窑处理3天左右,就可以完成相当于自然阴干半年的效果,至于龙骨和肋材大料,半个月内也可以处理完毕。不过,自从推行了铁骨木壳的指导方针之后,大料的供应相对减轻了不少――能够用作龙骨和桅杆的优质木料在当时的中国南方沿海已经很少见了,价格也非常昂贵。
使用全套临高机械厂自制的大型木材加工设备的木材加工车间刚刚落成不久。里面的设备让见惯了“澳洲式奇迹”的船厂土著技工也目瞪口呆。这个巨大的车间是用来加工造船用得专用板材。大块通过熏蒸窑处理过的木材,用蒸汽机驱动的木工圆锯、排锯,几分钟之内就可以解出几十个工人花一天时间才能解出得大量船用板材和桅材。切口即光洁又整齐,几乎没有任何浪费的地方。几天后,他们见识到了这些机械的毫无人性的恐怖威力,一名徒工在操作中不甚被圆锯锯掉了半个身子――从他发出尖叫到被肢解,只有不到半分钟。
用来制造绳索的印度黄麻成船的由李华梅从果阿运来,这些黄麻在绳缆车间和本地的大麻掺合在一起被机器制绳机加工成巨大的绳索――尽管铁制锚链在使用更为方便,而且耐腐蚀。但是为了节约用铁,临高的大部分中小型船只的锚链依然是用麻绳,这些绳索也被用来作为帆缆之用。
帆船上需要大量的滑车,船厂专用的滑车生产车间有5名工人,用简易车床进行生产:年产滑车8万个――尽管海军和造船厂目前根本消耗不了这么多。滑车的外壳是榆木的,枢纽和转轴都是用最好的紫檀木和青冈木之类的特硬木车制出来。
船帆是由临高自制的帆布制造得。棉纱来自印度――印度商人按照殖民贸易部的要求,向手工业者定制好所需要规格的棉纱,然后成包成包的运往临高。在临高的纺织厂里被纺织成帆布。当然,殖民贸易部也不放弃直接购买帆布的机会。
缝制船帆的车间是铁架棚,上面覆盖着芦席――台风季节会损失一些屋顶,不过锻造铁的桁架完好就没有关系,很快就能修复。车间的面积有半个足球场那么大,几十名专门培训过的女工采用半机械化的脚踏式缝纫机缝纫船帆。不过将船帆用绳索穿起依然是由坐在长凳上的女工们手工穿索。
整个造船厂的布局和设置,大体参照了资料中英国造船厂的设置。船厂雇佣的工人超过八百人。是临高数一数二的大型企业。
“这么大的一家船厂,不暴船干什么?留着当主题公园吗?”文德嗣把啤酒上的玻璃弹珠砸了下去,一仰脖子喝了几大口,发出满足的叹息声。
“总算是有比啤酒味了。”文德嗣说,“虽然这是典型的大米啤酒,不过我就凑合了。”
“马督公就是教条主义……”
“海军,他得不懂。”文德嗣一挥手,“造船,他更是外行。哼哼,要不是吴旷明告诉他木材是可以熏蒸干燥得,十有***还以为都要自然干燥三年呢。临高这地方,干燥三十年都好不了。”
陈海阳喝了一口啤酒,他不愿意多评论马千瞩的是非问题。换了个话题。
“文总,你建议多造巡逻艇的意思是?”
“把海面划分成许多区域,用小而快的船分片包干巡查,发现敌人后用无线电通知附近的战舰解决问题,再用专门的运输船送去给养和替补人员。这个就是我们现在资源不足的对策。”
“海面上的狼群啊。”
“类似,但不完全是啊。我们的目的不是尽量摧毁敌人,而是要绝对控制这片海洋。说到这个,刘香也好,郑芝龙也好,迟早都要对我们动手。”
“要是我们能找到刘香的老巢就好了,发动一次珍珠港式的奇袭战斗。”陈海阳说,“堵在港湾里打,我们的优势也不小。”
“所以要多造轻型巡逻艇,这种船速度快又灵活,续航力也过得去。搞侦查算是一把好手。”文德嗣眯缝着眼睛注视着船厂,“执委会那群人鼠目寸光!就知道盯着眼前的一点资源盘算着怎么分配才能面面俱到,现在还谈什么资源够不够的――不知道明年就有一个发横财的机会么?要发这个横财没有船,特别是远航的大船怎么!”
“什么发横财的机会?”陈海阳来了兴趣。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文德嗣不愿多说,这个提案他还在考虑中,当然,和他有类似考虑的元老也不止一个,特别是大图书馆的一批人,正在积极寻找史料。而这个行动的成败,又和海军的战力、运力和续航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等我考虑明白了,自然会和你商量。”文德嗣说,“现在,还不成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