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十国 第五百九十四章 再战(一)

();

面对百姓的热情,李源也甚为鼓舞和感激,但李源也知道,守城可不是靠百姓的热情这么简单。此次防守和北城的水面防守大大不同。水面上的防守可以用各种非常的手段,但陆地上的攻城往往变数甚少。

除了城墙高大坚固的硬件之外,便需要有足够的守城兵力和精良的守城器械,而这两条在目前看来都不具备。

苏州城太久没经历过战事了,这座城池的繁华和昌盛和城防无关,它是靠着得天独厚的的地理位置,综合了便捷的水陆交通才得以有今日的繁华的。

但这些优点并不能掩饰它在城防上的弱点,就好比一个天生丽质的女子,固然身份高贵气质超群,但那些并不能让她在遭遇强人时保住自己的**,因为她没有身披甲胄,手持利刃,更没有御敌的武技。

百姓们虽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众多的人力加固城墙,但苏州城也实在太大,方圆十余里的大城城墙,可不是靠着半天的时间便能将低矮的城墙加高到什么样的程度。

鉴于此,李源之能退而求其次,他要求百姓们在西城墙上加固了低矮之处,重点在于城门两侧的防御工事。另外和北城门上一样,李源要求百姓们在城墙各段修建了可以居高临下的类似箭塔平台的东西,这些高于城墙之上丈许的平台可以作为守城时的堡垒,起到一定的强力阻击的作用。

城防不够强大倒也罢了,在守军的人力上,更是捉襟见肘的问题。原本只有七拼八凑起来的一万多苏州守军,在经过昨日战事之后更是减员四千多人,剩下可用的守军便只剩下了六千人。

这六千人必须最少要留三千人在北城防御,因为那里还有一万多虎视眈眈的晋军,为防止晋军冲北城再发动进攻,必须有最基本的人手保证北城不出问题。那么便只有三千人手可被调到西城防守,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的。

好消息是,顾家从湖州请来的五千名援军终于在中午抵达,再加上临时征召的三千多名入伍的壮丁,如此勉强组成了一万多人的守城兵力。但即便这一万多守城的兵力,手中合用的守城必须的弓箭也只有不到三千柄。这也大大地削弱了守城兵士的防守能力。

李源别无办法,他只能让人多运礌石滚木到城头上,虽然在李源的心目中,这些原始的守城手段他早已不屑于用,但此时,却也不得不用了。

天渐渐黑了下来,但苏州西城内外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苏州军民还在利用最后的时间抓紧修筑工事搬运守城物资,城下的晋军却已经来时调度列阵,那是要连夜攻城了。

鼓号响起,攻城战正式开始了。晋军前军两万余步兵以排列成十余座方阵的阵型整齐划一地开始推进,整齐的阵型,齐刷刷的脚步,一声声整齐的呐喊,都更加增添了这种从容推进阵型的威势。

阵型推进到两百步外,方阵外围的晋军齐刷刷擎出盾牌组成盾墙,后方的晋军兵士们将抬着的云梯举到头顶,发出震天的呐喊,开始踏入守军的弓箭攻击范围。

李源紧闭嘴唇一动不动地站在城楼上,他能感受到身边的守城兵士们的急促的呼吸,面对这大规模大面积的攻城,守城的将士们心中是丝毫也没有底的。这时候自己不能流露出任何的怯意,否则将会引起他们极大的恐慌。

“放近了打,瞄准了射。待他们抵达护城河边开始搭竹筏浮桥的时候动手,不要浪费了气力。”李源沉声喝道。

命令迅速在城墙上传达出去,所有的守军都咽着吐沫瞪着眼,看着城下那一堵堵墙壁般的晋军队伍逐渐地挺进。

一百五十步,一百步,八十步,五十步。

晋军的方阵抵达了护城河边,苏州的护城河是引运河之水而开凿的河道,水流湍急且宽达十余丈,就像是一条奔腾的大河一般。

针对这样的护城河,搭建浮桥甚为不易。晋军扎好了竹排,想用绳索连接十几张竹排,在水面上布下浮桥。这方法当然是简单实用,但搭建竹排的人需要脱离盾牌的保护,而这便是最容易受到攻击的时候。

果然,十余处浮桥开始搭建,每一处各有百余名晋军兵士抬着竹排脱离了方阵来到河边连接绳索搭建桥梁。此时,城头上传来了清晰可闻的命令声“放箭”。

一瞬间,墙头数十处爆发出一蓬蓬的箭雨,只一瞬间,正在搭建浮桥的晋军兵士便倒下了数百,像是被割韭菜一般地倒在护城河的边缘。

无数的箭支如雨点般落在河水中,发出啾啾之声。显然城头守军的目标便是这些搭桥的晋军兵士,因为他们毫无防护,杀伤搭桥的敌人显然也是最有效的阻止晋军攻城的手段。

“放箭!”晋军阵中也响起了军令。

方阵中间是数百名弓箭手,他们听到军令立刻开始弯弓搭箭朝着城头射箭压制。十余只方阵中的弓箭手一起向城头反击,箭支的密集程度反而超过了城头的火力,但城头的弓箭并未被压制,他们也决不能被压制。

冒着被射杀的危险,苏州城头的吴越弓箭手任旧凶狠地居高临下放箭。一时间城上城下箭矢横飞,到处都是飞蝗破空之声,到处都是弓弦震动之声,到处都是中箭者的悲鸣和叫喊,垂死者的挣扎和绝望之声。

双方的死伤人数急速地飙升,城头上的苏州守军不断地惨叫倒地,城下的晋军的损失更大。城头的守军在短短一刻钟内便死伤了五六百人,而晋军倒下的人数则是这个数字的三倍之多。

更让晋军觉得惶恐的是,护城河上的浮桥一直没有搭建成功,因为城头的守军似乎疯了一般,不顾一切地朝着浮桥搭建处射箭,导致了搭建浮桥的晋军兵士几乎尽数阵亡,其他兵士也根本无法继续他们的任务。

晋军阵中鼓角再响,忍受不了如此缓慢的搭建浮桥的徐如昌派出了剩余的全部五千名弓箭手。这五千名弓箭手抵达之后,顿时显示出了强大的压制力。如乌云般一蓬蓬的箭雨的密集攒射,可将城墙上下的所有区域都尽数笼罩,虽然是自上而下的抛射,但却能够将所有不在死角中的守军尽数清空。

强弓铁簇带来的巨大冲击力,让每一段遭受攻击的城墙上都石屑横飞,迎面的城墙上都被射出坑坑洼洼密密麻麻的坑洞。新建的城墙工事上,沙包门板上全是密密麻麻的箭支。所有敢从工事和垛口冒头的守军几乎都被射杀,这便是密集攒射的威力。

便是利用这五千弓箭手的强行掩护,并且是一处处搭建浮桥处的单独掩护,开战半个时辰后,三座浮桥搭建完毕。

三只方阵的攻城晋军兵士沿着浮桥冲向城下,随着这三处的突破,其余各处的浮桥也相继地搭建完毕。天堑变通途,一万七千余步兵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尽数冲过护城河,似乎是故意为了拉扯战线,摊薄守城的兵力,晋军攻城兵马在数里长的城墙下搭建起了五六百架云梯,开始全面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