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怀仁身体站的笔直,长袖轻甩,显出一种舍我其谁的气势!
上京乃我朝国都,有军械充盈,只要将南方粮船运至上京,以其城坚壁厚之利,必然能够死守住!
薛怀仁接着道:而这时,请陛下发布公告,请大康各地官员将领勤王救驾,别的不说,南方就能召集大批力量,只要我们坚守住,就一定能赢的胜利!
薛怀仁的声音极具感染力,引得不少朝臣都心情激荡。
南迁就意味着要放弃上京经营这么久的家业。
若不是没有办法,谁愿意南迁?
关键时刻,还得是薛公啊!
至于高廉,段盎之流又能做什么?
除了往自己的兜里捞钱,什么都做不了。
并非所有勋戚都不是有用的人,当然也有很多有志之士,可越是这种人,死的越早。
大康的军权是掌握在贵戚手中。
贵戚就是贵族和亲戚。
这里的亲戚,是指的皇亲国戚。
军权掌握在贵戚手中,是大康一直以来的传统,这些人都能算皇帝的家人,皇帝用这种方式把兵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军队高层,上上下下的中层将领,几乎都出自贵戚。
现在薛怀仁主动要兵权。
这可是触动到贵戚们的底线了,他是为了大康,可有人不会让他如愿的
这才是关键所在。
朝臣们心思各异,而隆景帝却大受感动。
满朝文武,都无人敢站出来说坚守上京的话,更没人敢接这个差事。
只有薛怀仁敢!
别的不说,就是这种精神就值得肯定。
只是他还有些犹豫。
上京能不能守住?
薛怀仁又接着道:老夫愿意立下军令状,愿事事亲为,死在最前面!
这老狗!
高廉内心怒骂。
他分明感觉到陛下有所意动。
你说的是亲巧,你懂军事吗?
我不懂,但有人懂。
薛怀仁开口道:请越国公进殿!
越国公?
众人惊疑。
只见立即有一人走入太和殿,正是越国公杨素,他还有一个身份是,都督府右都督!
杨素,你?
高廉等人目中一片震惊。
他怎么也没想到,同为贵族的杨素竟然在这个时候出来
薛怀仁掌兵或许会有疑虑,可有杨素辅助出面,就完全不一样了。
他不是病了吗?
长时间在家休养,而今也出山了。
要干什么?
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高廉起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杨素来到殿前。
陛下,老臣愿与薛公一道,坚守上京。
平静的语气分量却是极重。
他在说话时,目光不着痕迹的瞥了眼薛怀仁。
杨素想起了前几天薛怀仁来找他,跟他说的一番话。
大康国祚已经延续二百七十余年,这个国家如同一个行将朽木的老人,怕是要完了。M.
曾经为国尽忠尽力的贵戚们也开始变得腐朽。
他们在暗中把财物转移到南方,继续逍遥快活,而不管国家如何。
你难道要眼睁睁的看着延续这么多年的世家贵族全部被清洗吗?
现在就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看你能不能抓住。
杨素被说动了,然后他就来了
老狐狸!
薛怀仁才是老狐狸啊!
杨素内心不由的感叹。
你们真觉得上京可守?
隆景帝意动更大了。
陛下,若今日您决议南迁,史书必然有所记载,这等声名,您能背负的起吗?
薛怀仁的一句话,就打消了隆景帝的所有疑虑。
他太了解这位陛下了。
隆景帝权利欲极强,同时也极其爱惜声名。
他怕别人说他修道寻长生,以信佛掩盖,这就能看得出来。
好!
隆景帝不再犹豫。
他开口道:任薛怀仁为内阁次辅,杨素为兵部尚书,由你二人总揽上京军政,坚守上京!
父皇?
萧政面色大变。
他怎么也没想到会突然变成这个样子。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高廉也慌了。
好了,朕意已决,这段时间你也操持过多,不要忘了你还是太子师,好好教导太子读书吧。
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将他驳回。
隆景帝已经不再信任他。
这也是让隆景帝改**度的主要原因。
我还没死。
你们就跟太子勾结,这是什么意思?
薛怀仁重新出任次辅,执掌政务。
杨素为兵部尚书,接掌兵权,高廉的权力立即分化,被全部剥夺
萧政面容黯淡,他低下了头,神色中带着浓浓的恨意!
父皇他这是在警惕我,他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占着这个位置!
腾儿。
儿臣在。
你跟在薛怀仁身边,好好学习。
是!
萧腾站了出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他看了眼萧政。
太子殿下,还是多读书啊。
跳啊!
继续跳!
萧政稚嫩的面色,更是阴沉。
看样子,父皇都要废他的太子之位了
好了,今日早朝就这样吧,薛怀仁,你可不要忘了你的军令状。
隆景帝开口道:朕有些累了,退朝吧。
他确实累了。
今天朝议时间太久,关键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坏消息,让他深受打击,心神俱疲。
现在退朝,也是堵很多人的嘴。
退朝!
太监刘愚尖声开口。
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就在这时,殿外有大声传进。
都要退朝了,有什么事情然后再说。
刘愚知晓陛下疲乏,便直接开口。
是谁在殿外禀奏?
正准备起身离开的隆景帝面色微变。
不会又有什么急情吧?
今天他可是听够了。
回禀陛下,是礼部郎中樊东。
礼部?
隆景帝的心放缓下来。
礼部应该没什么要紧的事情。
他不再理会,起身向内殿走去。
陛下,臣有要紧事情禀奏!
殿外急声响起。
隆景帝听得烦闷,停下脚步道:把他宣进来,若说不出个要紧事,就治他的罪!
他真的是疲累至极。
不一会。
便有一个中年官员被宣进了殿中,他是礼部郎中樊东。
说吧,有什么事情?
樊东开口道:今日上京城突起流言,说是陛下您残杀近百处子,抽干其血液,用以炼药求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