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家的锦鲤童养媳 第456章 不要用常人的眼光看待陈小满

即便如此,青石村的人也高兴得不行。

村里的井水溢上来了,田里的水也涨了不少。

陈小满很高兴。

“我能求来雨,我们不用怕干旱了。”

张半仙道:“你能求来一回,不一定能求来第二回。”

“那我每天早上试试,万一天爷又听到了我求雨呢。”

陈小满兴致勃勃。

每天早上起床后,就会抱着草垫到院子里跪着求一刻钟的雨。

连着五天没下雨,陈小满也不着急。

不下雨她不亏,万一下雨了就赚了嘛。

第六天早上,李初元拦住她:“你别费劲了,前几天那场雨肯定是碰巧撞上了。”

“肯定是我求来的。”

“这几天怎么没下雨?可见只是碰巧。”

李初元不信。

陈小满答不上来。

但她还是端端正正跪在地上,双手合十,仰头望天,嘴里嘀咕着。

李初元双手抱胸,连连摇头。

“这时间拿来看看书多好。”

他将自己从学校借出来的书摊开,认真读起来。

“下雨了!”

陈小满的欢呼传来。

李初元头也不抬,翻了一页书,道:“雨哪儿有这么好求,你别想忽悠我。”

“真的下雨了,毛毛雨!”

陈小满跑过来,将他的手往自己头发上抹了下。

“你看,我头发都打湿了。”

手上湿哒哒的感觉让李初元扭头看向院子。

在瞧见半空飘荡着的毛毛雨后,他嘴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

真的下雨了!

怎么可能?!

李初元猛地站起身,把书放到椅子上,带着陈小满冲到院子里。

毛毛雨落在脸上,冰冰凉凉的。

“我就说我能求来雨吧。”

陈小满高兴地用手去接。

李初元觉得自己脑子成了浆糊。

“怎么会有人能求来雨呢?”

他的脑子都不好使了。

“只要诚心就有希望。”

陈小满乐滋滋道。

李初元在这天早上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用常人的眼光看待陈小满。

她分分钟把你的理智踩在脚下,还碾碎研磨。

这次的雨比上次要大些,一直到中午才停。

连着两场雨,解了王县令的燃眉之急。不过淮河始终没水。

王县令也急得满嘴是泡。

陈小满和李初元来找他时,被他憔悴的模样吓了一跳。

陈小满特意给他把了脉:“县太爷最近要好好休息,你应该要感染风寒了。”

“还没感染的风寒你也能看出来?”

王县令将袖子放下。

“你身体已经很差了呀。”

陈小满提醒道:“我给你开一副药,你连着吃三天预防。”

王县令让人拿来纸笔,瞧着陈小满认真写方子,忍不住问道:“你们过来干嘛的?”

难不成是特意来给他看病的?

李初元挺直背脊:“县太爷,我们县衙有扶持种桑养蚕的政策吧?”

“你们的蚕养好了?有多少蚕丝?”

王县令惊讶。

他还真没料到他们这么快能养好蚕。

“头一回我们养得少,只有十来斤蚕丝。”

王县令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十来斤蚕丝?

“你们怎么养出这么多蚕丝?”

蚕蛹很轻,想要得到十多斤,要养不少蚕。

“我们抽出五十个犯人去养蚕,才收十来斤,太少了。”

陈小满却摇摇头。

王县令懵了。

十来斤还少吗。

整个江南郡一年也产不了几百斤蚕丝。

他一家就占了十来斤,还嫌少?

今年不少人家养的蚕都得病。

蚕都是一块儿养的,只要一只得病,会迅速传染给同批次的蚕。

不少人家辛苦伺候几个月,眼看要长大了,一夜间蚕突然死了。

今年整个淮安县能收上来的蚕丝才九斤多,还没老李家的多。

李初元安慰她:“头一次养蚕没经验,养得少也正常。桑叶要摘要洗,还得晒干才能给蚕吃,很费时间。”

“为什么洗桑叶?”

王县令觉得自己脑子不太够用。

陈小满理所当然道:“桑叶很脏呀,都是灰,蚕宝宝吃了会生病的。”

王县令:“……”

你们真够闲的。

谁家养蚕还洗桑叶?

等等!

“你们的蚕生过病吗?”

“没有呀,我们把蚕宝宝照顾得很好。”

陈小满说完,用毛笔沾了墨继续写方子。

王县令沉吟起来。

难不成养蚕真的要洗桑叶?

沉思间,李初元喊了他。

“我们可以卖些蚕丝给县太爷。”

王县令回过神:“你们不是要织成丝绸卖给官府吗?蚕丝比丝绸便宜不少。”

“丝绸是卖给官府,蚕丝卖给县太爷的。”

王县令摇摇头。

他又不做丝绸生意,要蚕丝做什么。

“县太爷可以卖给宜安县的县太爷,他能拿去充当政绩。”

李初元干脆利落将目的说出来。

王县令一愣。

朝廷为了鼓励种桑养蚕,会对贡献蚕丝丝绸多的县进行嘉奖。

之前有不少官员为了晋升,毁田种桑。

木须山就是前几任县太爷为了升官夺走的。

他来淮安县后心思全在养活百姓上,完全没往这方面考虑。

“你们能卖多少蚕丝给我?”

“我们要留一些学着织丝绸,最多只能卖给县太爷五斤。”

这是李初元和陈小满商量好的数量。

王县令的嘴角止不住往上扬。

今年蚕大规模得病,宜安县怕是收不上来几斤。

五斤蚕丝,足够让他拿去谈判了。

王县令这回不亏待陈小满和李初元,一斤蚕丝按照十两银子来买。

陈小满和李初元对这个高价很满意。

小满把药方给王县令,叮嘱他好好喝药后,又让他给自己找会织丝绸的织娘去她家指点。

王县令当即保证,一定找个厉害的织娘给他们送去。

坐上牛车后,陈小满问李初元:“这回真的能让宜安县把水还给我们吗?”

“只要那个县太爷想升官,就会愿意。”

李初元应道。

陈小满撇撇嘴:“他都让县里的百姓饿肚子了,还想升官啊。”

“天灾反应慢,只是他能力不行,可他不一定没野心。”

对这种官员,李初元很不喜欢。

可他们只是小老百姓,只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

很快李初元就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因为淮河再次有水了。

于是陈小满从求雨变成求淮安县的县太爷不要升官了。

王县令再次来老李家时,送来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婆婆。

陈小满把婆婆送到卫家庄,教沉檀织丝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