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人的成功,是偶然的。
历史上,燕王朱棣之所以能用一隅之师,战胜建文帝的整个大明,也绝不是偶然。
少年从军,青年就藩执掌军权兵务,靖难之前的朱棣早就是一个合格的政务家,更是一个强有力的统帅。在这其中,他杰出的人格魅力更是其中最关键的地方。
一隅之地起兵造反,可谓九死一生。但他的麾下,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他,不离不弃乃至慷慨战死。
&ldo;也不知道,这一世父亲是否依然会英年早逝?&rdo;
缓慢驶向皇城的马车中,朱雄英看着闭目养神的朱标,心中暗道。
若朱标在,无论如何,朱棣都没有任何机会。
但若是朱标不在呢,自己这个小孩子,真的能镇朱棣这个四叔吗?
前世,朱雄英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燕王起兵,早受姚广孝之辈怂恿,既未削藩,亦必反!
这可不是后人瞎说的话,而是明史讲义的原文。
对于这个观点,朱雄英是认同的。
骄傲的人,绝对不会久居人下。而朱棣,就是天下那个最骄傲的人。
但朱雄英不怕朱棣造反,他是朱雄英,不是建文帝。他担心的是,一旦朱棣未来起兵,势必生灵涂炭。而且,对于这样一位历史上的雄主,历史上有着赫赫战功的帝王,他真不想就那么杀了。
车厢中,朱标缓缓睁开眼,看到正在沉思的朱雄英,开口道,&ldo;在想什么?&rdo;
&ldo;儿臣在想四叔!&rdo;朱雄英笑了笑,开口道,&ldo;四叔就像是一把出鞘的宝剑,锋芒毕露!&rdo;
&ldo;但,过刚易折!&rdo;朱标笑道。
&ldo;可若是能千锤百炼,这把宝剑就是神兵利器!&rdo;朱雄英继续道。
朱标看着朱雄英,目光中满是赞许,&ldo;你将来有意,做舞剑之人吗?&rdo;
&ldo;太锋利的剑,会割到自己的手!&rdo;朱雄英低声道。
&ldo;要割,也是你老子我的手!&rdo;朱标在朱雄英头上揉揉,大笑道。
朱雄英也是一笑,心中方才那些想法全部释然。
以后的事还很远,自己这只蝴蝶的翅膀已经悄然扇动了历史的方向,未来的事谁都不好说。
~~~~
车驾返回紫禁城,朱标拉着朱雄英换乘软饺,径直朝奉天殿走去。
偏殿中,朱元璋正在接见沐英,问询云南之事。
见朱标到来,沐英叩拜行礼,一丝不苟。随即朱标坐在朱元璋身侧的宝座上,而朱雄英则是被朱元璋搂在怀里。
&ldo;你觉得日后云南,该怎么管?&rdo;君臣见礼之后,朱元璋抱着朱雄英,对沐英笑问。
&ldo;臣以为,暂时不宜大动干戈!&rdo;沐英道,&ldo;云南已为大明版图之内,各地土司归顺朝廷,当德为先,兵为后。&rdo;
&ldo;臣已奉陛下旨意,设立乌撒,毕节两处卫所。官兵屯田,自给自足。同时引外省之民,开荒种田。轻徭薄赋,与民休息!&rdo;
&ldo;且兴办官学,使百姓读书明智,则士子为官,教化四方。&rdo;
朱元璋和朱标不住点头,朱雄英则是有些意外的打量着沐英。
历史上只说他是大明朝的忠臣良将,而且因为英年早逝,他也远不如蓝玉等人功勋耀眼。但此刻听其谋略,竟然个胸有丘壑的文武全才,更是个老成谋国的帅才。
也怪不得,朱元璋也好朱标也罢,对沐英格外看重欣赏。
&ldo;你说这样,又是屯田,又是兴办官学,可要花不少钱呀!&rdo;朱元璋笑道。
沐英抬头,&ldo;回陛下,云南虽略显蛮荒却不是个穷地方。境内矿产无数,可引商人开采,还有木材,井盐等。只要朝廷肯下些功夫,自然就会兴旺起来!&rdo;
&ldo;若是以后那些土司再反呢?&rdo;朱元璋又问道。
&ldo;届时,不需朝廷发动大军,云南诸卫钱粮充足,即可平之!&rdo;沐英道,&ldo;臣来京师之前,已把陛下的圣谕发给了那些蛮人土司,若为大明之民,则世代富贵。若有反骨,犯上作乱,则阖族身灭,死无葬身之地!&rdo;
这时,朱雄英笑着插嘴,&ldo;应该再加上一句,勿谓言之不预也!&rdo;
&ldo;胡闹!&rdo;朱标瞪了说话的朱雄英一眼。
&ldo;无妨,这话说的好!&rdo;朱元璋溺爱的捏捏朱雄英的小脸,&ldo;咱大孙说的对,对那些蛮子不能一味的说好话,要恩威并施。勿谓言之不预,就是在他们脖子上假4了把刀,敢得瑟撒谎就割他们脑袋!&rdo;
随即,又对沐英道,&ldo;英儿,云南有你,咱很放心。&rdo;说着,想了想,&ldo;给你留的兵,再多些。朝中勋贵子弟,你看着能用的,也选在你的麾下。&rdo;说到此处,郑重道,&ldo;云南呀,咱就交给你了!&rdo;
沐英郑重叩首,&ldo;臣,鞠躬尽碎,定不辱命!&rdo;
&ldo;原来,我又见证了一个重大的历史时刻!&rdo;朱雄英心中暗道。
朱元璋把云南交给沐英镇守,这一守就是近三百年,与大明共荣共休,而沐英的子孙,也无愧这句鞠躬尽瘁之言。
沐家镇守云南,可不但是后世一盛之地。还包括后来的缅甸,以及泰国的一部分。是名副其实的土皇帝,但却丝毫没有不敬之心。
&ldo;在京中多待些日子,咱还要找你说话,皇后那边也想你得紧,你要多进宫看看!&rdo;朱元璋笑道。
&ldo;臣,谢陛下隆恩!&rdo;沐英郑重的磕头。
&ldo;传旨!&rdo;朱元璋道,&ldo;赏英儿黄金二百两,棉布五百匹,苏绸蜀锦各二百匹!&rdo;
&ldo;陛下!&rdo;沐英连忙摆手,&ldo;臣已经什么都有了,不敢再要陛下的赏赐。&rdo;说着,脸上一红,开口道,&ldo;这些年打仗,臣也攒了不少家底,一辈子也够吃了!&rdo;
&ldo;哈哈!&rdo;朱元璋大笑道,&ldo;你这孩子倒是老实,咱大明这么多勋贵大将,就你实话实说!&rdo;说着,笑骂道,&ldo;那些军中的杀才们,每次见了咱,都要哭穷,说家中财货不多。每次都要哭着要官儿,说爵位太低,怕传不了几代!&rdo;
说到此处,欣慰的看着沐英,&ldo;你这孩子,忠心为国,咱很喜欢。赏你的就是赏你的,你这辈子够吃了,你的儿孙呢?你虽现在不姓朱了,可也是咱的养子。父子一场,咱总不能看你的儿孙受穷不是?&rdo;
沐英瞬间哽咽,&ldo;臣,万死难报陛下的大恩!&rdo;
&ldo;什么死呀活呀的,净说胡话!&rdo;朱元璋笑着走下宝座,扶起沐英,&ldo;别总当着咱这老骨头的面,说死字。&rdo;说着,拍拍沐英的肩膀,&ldo;你还年轻,咱活着你帮咱做事,等咱没了,你要帮着太子!&rdo;
&ldo;臣,遵旨!&rdo;沐英正色道。
这时,朱元璋的贴身太监朴国昌无声的进来,站在十步之外,应是有话要说。
&ldo;你先退下吧!&rdo;朱元璋对沐英说道。
&ldo;臣告退!&rdo;
朱标见状也站起身,&ldo;父皇,儿臣送送西平侯!&rdo;
&ldo;臣不敢!&rdo;沐英赶紧道。
&ldo;没事,都是一家人,他送送就送送,这会儿又没外人!&rdo;朱元璋笑道。
朱标起身,临走时给了朱雄英一个跟上的眼神。
后者赶紧快步跟上,几人刚出了奉天殿,就见一人躬身行礼。
&ldo;臣,参见太子殿下,太孙殿下!&rdo;
怪不得要自己出来,朱雄英一见那人就明白了。外面的人,是锦衣卫指挥使毛骧。
朱元璋刚把拱卫司改成锦衣卫不久,这些番子不单是天子的耳目,更是掌握着刑罚,诏狱等大权。胡惟庸案,就是这个毛骧给办的。
&ldo;嗯!&rdo;朱标淡淡点头,&ldo;你去吧,父皇等着见你呢!&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