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 第一百八十八章 如今

&ldo;净说傻话。&rdo;管氏拍拍她的头,&ldo;七两,从你买下两块宅地开始,伯娘就晓得你和你爹一样,都是心里有正主意的。

从那会儿开始,伯娘就知道,你是最小的,却比你二哥都像个大人。&rdo;

抚抚了沈笑的发,管氏叹息,&ldo;也是我和你大伯没有护好你,才让你小小年纪就劳心。&rdo;

&ldo;伯娘,你和大伯对我多好呀,村里哪家姑娘不羡慕。&rdo;沈笑坐近管氏,笑道:&ldo;再说,我对念哥儿感觉和二哥三哥一样。&rdo;

管氏定睛看着她,然后指了指沈笑床头的梳子,道:&ldo;那这是什么?&rdo;

&ldo;念哥儿捎来的。&rdo;沈笑顿了顿,这个好像解释不清,&ldo;伯娘,真的要订亲那么早么?&rdo;

管氏想了想,道:&ldo;那我们再看看吧。&rdo;

&ldo;谢谢伯娘。&rdo;立时让自己找谁定亲,沈笑还真有点不适应。&ldo;伯娘,二哥才是咱们家最该说亲的。&rdo;

&ldo;他呀,姻缘还不到吧。&rdo;管氏倒是不着急。

但是她不急,有人急。

谭秀才家里,秀才娘子涂氏就上火着急着。

她恨恨的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着恼道:&ldo;怎么,你闺女不是亲生的呀?&rdo;

&ldo;娘,我也是为她好,嫁到州府不比这小县城好吗?&rdo;谭秀才儿子辩解道。

&ldo;你那是嫁吗?啊?也不怕人笑话你。&rdo;谭秀长一个用力,将茶杯摔到儿子面前,&ldo;你那是卖女求荣。&rdo;

余光瞄见大孙子二孙女跟着儿媳进到院内,谭秀才冷笑道:&ldo;怎么,为了让儿子进国子监坐监,就想拿女儿当敲门砖?

告诉你,不可能的事。一个通州的教谕,你觉得做了亲他能给你儿子送进国子监?

噢,对了,说是和乐安王郡王妃之父,昌平的黎教谕师出同门对吧?&rdo;

谭秀才蹲到儿子面前,上下打量他道:&ldo;果然,我没有让你去书院上学是对的。

说你蠢,都对不起花园里的两条虫子。

从明天开始,你还是老老实实给我呆在家里种菜,不要再出去了。&rdo;

&ldo;爹……&rdo;他儿子显然没有想到会被禁足。

涂氏自然也看到了孙女儿,她招手道:&ldo;二娘进来。&rdo;

谭二娘跟着娘进来行礼,&ldo;祖父祖母。&rdo;她只所以在外家躲到清明才回来,就是她娘怕他爹带什么人来家里相看。

谭大郎却是随父跪下,道:&ldo;祖父祖母,孙儿不进国子监内,也能凭自己考个功名回来。&rdo;

他转向谭父,道:&ldo;爹,儿子今年只是感染风寒才未上场,明年,儿子定会上场。&rdo;

谭大郎是有文采了的,成功的摒弃他爹的缺点,遗传了谭秀才的优点。

就是吧,这考运上有些奇特。逢县试考试之前他就病,所以他爹才会想送他到国子监,坐监几年之后,直接参加直隶乡试。

谭秀才看看孙子,叹道:&ldo;大郎,祖父送你进皇家书院,好好炼炼你的身体,你可愿意?&rdo;他孙子自幼喜静不喜动,又常年读书,生生把自己熬出了毛病。

也怪自己,觉得儿孙们喜爱什么,就让他们去做,等发现孙儿体弱,又下不去狠心锻炼他。

谭大郎一怔,&ldo;祖父,我这个年龄了,考皇家书院不比国子监容易吧?&rdo;

&ldo;你愿不愿意去吧?&rdo;谭秀才拉起他道:&ldo;大郎,你要知道,即使你不用考童子试,那将来乡试会试呢?

乡试比县试时间更长,会试之时,可比县试更早几天更冷一些。

若你愿意去,祖父托人送你进去。&rdo;

&ldo;大哥,多少人想进还进不了皇家书院呢。&rdo;谭二娘少时,心头一热,还央着祖父送她偷偷去考过,不过没有考上。

&ldo;爹,你怎么没有早说,可以把大郎送进皇家书院?&rdo;谭秀才儿子大惊,他知道爹在县里有名气,都不知道在京里也能吃的开。

早知如此,他何必找人去和州城的教谕拉关系,他猛的想到什么,&ldo;爹,他提出和咱们家结亲,不会是因为您吧?&rdo;

涂氏瞥一眼傻儿子,总算是没有傻到底。

&ldo;你说呢?&rdo;谭秀才没好气的道,&ldo;起来吧,别大郎才好,你又病倒了。&rdo;青砖地上这会儿也是有寒气的。

见儿子一脸后悔的坐到下首,谭秀子才道:&ldo;大郎这两天好好想想。

至于二娘,那边也只是提了提,让你爹回绝了,没有请媒人就不做数。

娘子,你回头和儿媳找官媒,到沈家村去给二娘说媒。&rdo;

&ldo;祖父?&rdo;谭二娘一惊,道:&ldo;您都打听好了?&rdo;

涂氏和儿媳对视一眼,她们也想知道。

谭秀才道:&ldo;说起来,你们也都知道,就是许记豆腐店的亲家。

小善人沈守善兄长的二儿子。&rdo;

他儿媳凌氏道:&ldo;就是经常往永福楼和通州送菜那个?&rdo;

涂氏想了一下,道:&ldo;沈二郎,许家媳妇的二弟?&rdo;

谭秀才颌首,道:&ldo;沈家是忠厚之家。

说起来,是陶先生提的,我也打听了一段时间。

这孩子……&rdo;

&ldo;祖父,陶先生不就是皇家书院的副山长?&rdo;谭二娘看了看自家哥哥。

谭大郎立刻道:&ldo;祖父,您该不会因为我,才应了陶先生吧?&rdo;

&ldo;你们当祖父和陶先生是什么人?&rdo;谭秀才给了孙子孙女一人一个弹指。

笑道:&ldo;沈家只是陶先生姐姐的邻居,人家是觉得不错才提的。

我是打听过了,他家三个儿子,长子已有一子,三子已过县试。

这个沈二郎么,也在武先生的书院求过学。

和二娘一样,都不是那潜心学问的,而是偏好经济实物。&rdo;

&ldo;祖父,哪有你这样说自家孙女儿的。&rdo;谭二娘近日难得撒娇。

谭秀才笑道:&ldo;难道我说的不对,你自小识字不假,却不像你大哥能坐的住。

还喜欢到你祖母的绣坊里,去做店小二。&rdo;

涂氏也笑道:&ldo;喜欢经济实事有什么不好,养家糊口靠的就是这些。而不是时文经义。&rdo;

&ldo;咳咳。&rdo;谭秀才重重的咳了一声。

&ldo;爹,这就请媒人了?&rdo;他儿子还没想清所有。

凌氏深知,常年读书科考不中会多带累家里,她一直就想给女儿找个殷实的人家。

沈家有个考中县试的儿子,将来不会太差了。

她道:&ldo;爹,娘,不知这沈家如今家境如何?&rdo;

&ldo;娘。&rdo;谭二娘一跺脚,跑了。

谭秀才呵呵直乐时,有人敲响了他家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