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后我凭种田脱单 第一百七十一章 顶级村草

沈笑是逮着她二哥可劲儿的夸,还说每年打枣,沈志打的又多又快,还会做枣干儿。

这边吴氏听到,就笑道:&ldo;二郎不仅枣干晒的好,桃干也做的不错。

弟妹,让二郎给拿来,好叫大家尝尝。&rdo;

管氏起身,道:&ldo;瞧我,光顾着说话了。

七两,和你二哥把果干果脯端来。&rdo;

&ldo;唉。&rdo;沈笑跑出去找二哥去了。

这边,马氏就见到周氏一直抱着昌林在纸上描东西。

那些纸,都是沈曜练字之后的废纸。

沈笑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和大哥用柳枝烧出了炭笔,包了碎布头,让昌林用来涂鸦的。

马氏看的心惊,听说沈家买了荒地,还供着一个孩子上书院,现在虽然过了县试,但秀才是那么好夸的么?

如今三岁小娃娃都用纸练字,这,莫非打算再供出一个?

她这心里百转千回之际,厨房里,沈志让弟弟妹妹帮忙,再检查检查他的衣着。

沈曜点头道:&ldo;二哥,很好。&rdo;

&ldo;二哥,俊小伙儿一个,算是沈家村排前的村草,对吧七两?&rdo;程怀谦觉得,村草很有一番风趣。

&ldo;顶级村草。&rdo;沈笑把放了好几种果脯果干的托盘给沈志,鼓励道:&ldo;二哥,为了未来二嫂,冲吧!&rdo;

她一握拳举起,程怀谦和沈曜也同样举拳:&ldo;冲吧,二哥。&rdo;

沈志扬扬下巴,端着托盘就去正房。

沈笑追上,给她二哥打帘。

屋里,吴家姑娘一见这个一身新衣,满脸精神的小伙儿,就垂下了眼眸。

沈笑有仔细观察,见她的嘴角是翘着的。

可是,她二哥是怎么回事,放下盘子后,怎么有些同手同脚的感觉?

她悄悄拽拽二哥的衣角,希望他尽快回复正常。

管氏差点抚额,轻咳了一下,道:&ldo;二郎,给你马伯娘问好。&rdo;

&ldo;伯娘好。&rdo;沈志一揖到底。

吴氏这边介绍道:&ldo;这是我侄媳妇,还有侄女。&rdo;

&ldo;嫂子好,表妹好。&rdo;沈志转身立即低首垂目,连连拱手,然后道:&ldo;后头还有活儿,我就少陪了。&rdo;

说完,一拱手,就快速的掀帘出屋,风一吹,居然有点凉,刚才出汗了。

沈笑在屋里,把果脯给吴家姑娘推过去。

&ldo;嫂子见笑了。我家的皮猴,做什么都是风卷云似的。&rdo;管氏明贬暗夸。

吴氏就道:&ldo;二郎这是勤快。&rdo;

马氏连连点头,确实是个好小伙儿,又俊又知礼,进来都没有乱瞟其他人。

这时,她儿媳开口了,&ldo;管婶娘,你家这两个大院子,可真稀罕人。

赶明儿再给老小盖一座,那就是三套大院了。&rdo;

管氏一顿,笑道:&ldo;这东院,是他们兄弟三个的。

西院是七两爹娘留给她的嫁妆宅子。&rdo;

别说马氏一愣,就连吴氏都有一点惊疑。

沈笑张口:&ldo;伯娘……&rdo;

管氏笑道:&ldo;老大家的在这儿,我说的都是实情。&rdo;

&ldo;是,成亲那会儿,我爹娘都有讲过。&rdo;周氏道:&ldo;这家,一半是爹娘的,一半是四叔四婶留给小姑的。&rdo;

昌林画累了,放下炭笔也喊了一句,&ldo;是小姑姑的。&rdo;

马氏反应极快,夸道:&ldo;弟妹实在人。

听说,你家三郎过了县试,可真是厉害了。&rdo;

管氏摆手道:&ldo;不值一提,打小就读书,十来年,就盼他有个出息。&rdo;

&ldo;可不是,都盼儿女出息。&rdo;马氏看着昌林道:&ldo;瞧你这小孙孙,也是个有灵气的。

没准儿,这么小就能握笔了。

弟妹将来,也是要供长孙读书的吧?&rdo;

周氏抬眼,看了看她,就收回目光给儿子继续揉着小手。

而管氏,则是颌首道:&ldo;他有那个上进心,肯定是要供的。&rdo;

&ldo;那是应该的。&rdo;马氏道:&ldo;只是累了你了,这一年一下来,光笔墨……&rdo;

她们这边拉着家常,沈笑就发现,马家的嫂子,脸色就没有刚才好看了。

接下来更是一句不说,还时不时的看看她小姑子。

又拉了会儿家常,马氏就要告辞,管氏把人送到家门外。

转身回家,从柜里拿出一块尺头,是块上好的松江布,她交给周氏道:&ldo;人去了你吴伯娘家,送去吧。&rdo;

&ldo;娘,现在就去吗?&rdo;周氏接过。

&ldo;你再去装些花生和枣干,路上走的慢一些。&rdo;管氏道,&ldo;咱们礼数到了,就行了。&rdo;

&ldo;嗯。&rdo;周氏拿着布离开,去做准备。

&ldo;伯娘,不行吗?吴家姐姐好看又爽利。&rdo;沈笑知道,时下相看,相中了,男方就会送件银饰,或镯子或钗子之类。

若是不成,就会送女方一块尺头。

管氏叹道:&ldo;婚姻是结两姓之好。

吴姑娘的娘,明显是怕她闺女进门受拖累。&rdo;

沈笑一想就明白了,&ldo;因为供三哥和昌林读书吗?

我们有一大家子呢,也不用她一个受累。

三哥考中了,全家还跟着沾光呢。&rdo;

她抱起昌林,道:&ldo;小孩子不就是要读书吗?

昌林,小姑姑教你读书好不好?&rdo;

&ldo;好。&rdo;昌林答应的很响亮。

……

沈小舟家,吴氏把正屋让给嫂子几个,带了朱氏和孙子去了厨房。

&ldo;娘,咋样?&rdo;朱氏问道。

吴氏心里有点打鼓,道:&ldo;看看你舅妈怎么说。&rdo;

堂屋里,马氏儿媳道:&ldo;娘,这还有把住的宅子陪嫁给闺女的道理?&rdo;

马氏道:&ldo;富贵人家有陪送宅子铺子的。&rdo;

她儿媳一顿,&ldo;他们家也不是富贵人家。&rdo;

吴姑娘道:&ldo;他家马上就出个秀才了。&rdo;

她嫂子翻了个白眼,&ldo;哎呦小姑,秀才是那么容易考的,你没有听管婶子说,读了十年书。

十年呀,还不一定都能考上。

要不,每年那么多人赶考,怎么状元只有一个?

你晓得这一年下来,得花多少钱吗?如果再供那个小的,我看,他家十几年折腾。&rdo;

&ldo;眼看着就考出来了。&rdo;马氏心里犹豫,道:&ldo;要是中了,咱们也有个贵亲。&rdo;

她儿媳失笑道:&ldo;娘,老话说,穷秀才富举人。

县城里有钱的,都是举人老爷。&rdo;

吴姑娘不同意:&ldo;谭秀才和阮秀才家,不都挺好的么?&rdo;

&ldo;呵,&rdo;她嫂子道:&ldo;谁不知道谭秀才家,全靠秀才娘子的绣坊支撑。&rdo;

顿了顿,她低声道:&ldo;阮家,那不是阮秀才有钱。

我们一个村的,都晓得他家替京里那家打理庄子,结果那一支战乱没了,庄子便宜了他家。&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