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笑忙着给管氏找来大锅排,转过头来,就见林九爷双手撑着下巴,蹲在二哥身边。
那眼晴看着伯娘翻饼的动作,真是一动不动的。
门口的两个小厮,只站在门外守着,两人虽是习惯了九爷的小儿心性,但是这么不客气的蹲在别人灶沿等吃的,还是头一回。
&ldo;七两,&rdo;管氏叫了一声,沈笑就把锅排抵锅台,看管氏手里用红高梁稍儿绑成的小炊帚,压着饼在地锅里转一圈后起到锅排上。
管氏手脚麻利的又摊入一张后,把刚摊好的第一张饼在案板上切成一块块的三角小牙儿。
盛到盘里先递给林九爷,&ldo;给,你先吃。&rdo;
&ldo;谢谢。&rdo;林九爷放下撑下巴的手,开心的接过咬了一口,焦黄咸酥,真好吃。
再咬一口后,他将盘子举起到锅台边管氏身前,&ldo;大嫂你吃。&rdo;
管氏将定型的饼翻过面,笑道:&ldo;你吃你吃,守着锅台还能饿着了我。&rdo;
沈笑就见林九爷又蹲回二哥身边,还给二哥塞口中一牙饼。
顺着沈志的视线,林九爷看到沈笑注视他们,犹豫了一下,举起饼道:&ldo;七两也吃。&rdo;
沈笑一怔,果断摇头,&ldo;案上还有。&rdo;
&ldo;噢对,七两,把案板上的给那两位小哥尝尝。&rdo;管氏提醒道。
小山小海连连摆手,没接沈笑递来的一盘饼,倒是在林九爷连说了两个&ldo;吃吧,吃吧&rdo;,两人才接过。
等到后面几张红薯饼切好装盘,沈笑又端着往族学里送,她还把炉灶里烧好的几根细长红薯带上。
转过东院的影壁,竟然见到三哥和程怀谦踏进门里。
&ldo;三哥,念哥儿,你们怎么这会儿回来了?&rdo;
沈曜拉了拉肩上囊箧的带子,道:&ldo;书院里很多人请假,说父兄上河堤固堤去了,家里夏收夏种人手不够忙不开。
先生们见请假的人多,明天又是初一,就给我们所有人放假,正好和三天端午假连一起。&rdo;
&ldo;七两,你这挎个篮子去做什么?&rdo;程怀谦闻到院里飘出的香味了。
沈笑心下一动,招手让两人和她一起走,三哥过一两年该考童子试了,此时多接触接触县令,有好处。
&ldo;我跟娘说一声。&rdo;沈曜进到院内,见到门口两人一顿,随即喊道:&ldo;娘,我和七两出去一下。&rdo;
&ldo;伯娘,我也一块儿去。&rdo;程怀谦和沈曜一起解下囊箧。
&ldo;唉,好。&rdo;管氏答应后想想不对,拿着锅铲迈步厨房门外,就只看见三郎门口的两个囊箧。
沈曜和程怀谦,此时早就和沈笑一起走在去族学的路上。
两人听了沈笑关于红薯的事,程怀谦却道:&ldo;七两,应该让县尊去坐席才对呀。&rdo;
&ldo;为什么?&rdo;沈笑不解,&ldo;他若上席,大家会很拘紧的。&rdo;
林县令穿的再朴素,也掩盖不了他身上的气势。
&ldo;不是,你不是想让村里人都在半坡种红薯吗?&rdo;
&ldo;对呀,现在种下,种冬小麦前就可以收获了,大家这一冬天不用紧巴巴挨饿了。&rdo;
程怀谦道:&ldo;你把县尊请上席,让村里人知道他是县令,就说红薯就是他送来让大家试试口感,然后给大家种的。&rdo;
一旁的沈曜已经明白了,他道:&ldo;七两,县尊代表着官府,他说让种什么,只要不占用良田,不花钱买种子,下面的百姓都会听的。&rdo;
沈笑略一想就明白了,她被林县令说的自愿限制了思维。
但是她还是摇头道:&ldo;秧苗还没运来,看样子林县令不希望消息外传。
这次,连黄里长他都没让通知。
他只交代村长叔在村里慢慢统计愿意种的人家。
若他们走的是海路,差不多一个月后我们才能拿到秧苗。
这会让县令出面说,会不会为时过早?&rdo;
程怀谦看了一眼沈笑,叹道:&ldo;好吧,只能下次再说。&rdo;
&ldo;运送时间这么久,会不会耽误农时?&rdo;沈曜很细心的想到。
沈笑沉吟片刻道:&ldo;咱们这气侯还可以,五月到六月都能种夏薯。
不过,若能五月种肯定收的更多。&rdo;她希望林九爷的娘子能顺风顺水快收苗送来。
此时,文九太太已经离开通州老远了。
林妈妈从外面端来一盘洗好的果子走入仓房,&ldo;太太,九爷有五少爷带着,还有小山小海随侍,您不必太忧心。&rdo;
文九太太从窗口收回目光,轻语道:&ldo;九爷知分寸的,不会给阿尧添乱。
我忧心的是,咱们回去之后能收上来多少秧苗。&rdo;
林妈妈垂手立在她身侧,&ldo;各处人手都找找,应该不少的。
这会儿正是刚种完春薯的时间,田里秧苗肯定是有剩余的。
再不济,咱们可以到老太太娘家漳州浦县,那里好似一直都能种。&rdo;
&ldo;对呀。&rdo;文九太太轻拍掌心,&ldo;我怎么忘了,给阿尧带来的这批薯,有些是舅老爷专门给老太太送来的红蜜薯。
说是在六鳌岛的沙地种的,甜的很,老太太可喜欢吃了。
回去咱们就给舅老爷写信,哦不,到时候不若你代我亲自去一趟。&rdo;
&ldo;太太哪里话,老奴应当的,到时候您和老太太一说,她老人家定会大力支持。&rdo;林妈妈觉得,说不定老太太都要亲自派人走一趟。
文九太太终于笑了,阿尧最得老太太欢心,一准儿上心。
……
沈笑三人一起前往族学,村老们刚已经吃过了红薯丸子,这会儿再吃送来的饼,都觉得这红薯不错吃。
福爷爷和靠在椅上的沈四爷分了一根烤红薯,还是红心的。
老人们心里已经接受这种吃食,关键县尊老爷说了,种苗不要钱,收获时每家按他定的价卖给他一部分就行,他不限定产量的。
这样一来,就亏不到哪儿去。
至于宴席上,大家肯定是先被肉菜吸引呀。
全村一共才几百口人,焦氏没有安排成流水席,各家桌椅一凑,几十桌就出来了。
凉四热八十二个菜走完,在大家以为可以撤席时,桌上又上来两份小点心。
连林九爷都说好吃,更何况是村民们,席上最后端上来的两道点心,一甜一咸,好吃极了。
丸子软甜,切成牙状的酥饼咸香,都是真材实料用油炸出来的,能不好吃吗?
那一个个焦黄丸子周围,点缀的方方块块,面甜面甜的,可大家愣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