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不大,靠墙的书桌堆满了装修图纸和工具手册,衣柜里挂着几件工装和日常衣物,没有发现黑色茄克或与案发现场相关的物品。在书桌的抽屉里,小陈发现了一本工作日记,上面记录着李伟近期的工作安排——8月 22日的日记写道:“昊天大厦 B1层装修,下午 4点调试监控,晚上加班整理材料,预计 23日上午完工。”
“日记里没提到晚上有其他安排,也没提到和其他人见面,”小陈将日记递给王帅,“不过 8月 21日的日记写着‘跟张哥核对材料清单,他说最近风声紧,让我多留意’,这个‘张哥’不知道是谁,可能和装修队的秘密有关。”
王帅点头,继续在卧室里搜寻,在床底的箱子里,发现了一双 42码的运动鞋,鞋底干净,没有沾着昊天大厦地下停车场的灰尘或腻子粉;床头柜上的充电器旁,放着一枚银**指,与案发现场提取的袖扣样式完全不同。“这些物品都没有明显异常,暂时无法将李伟与案发现场关联起来,”王帅对小陈说,“我们需要进一步核实他 22日晚上的行踪,找到能证明他在工地加班的证人。”
随后,王帅和队员们走访了李伟家的邻居。住在对门的王大爷回忆道:“22日晚上 7点多,我看到李伟从外面回来,手里提着一个黑色袋子,好像是装修材料,他跟我打招呼说要去工地加班,之后就没再见过他。”住在楼下的李阿姨也证实:“我晚上 8点左右去倒**,看到李伟开车离开小区,车是白色的面包车,不是黑色轿车,他平时去工地都开那辆车。”
为了确认李伟的车辆信息,王帅联系了昊天大厦装修队的负责人张强。“李伟确实有一辆白色面包车,是装修队的公车,22日晚上他开着车去了昊天大厦工地,”张强在电话里说,“我们有 5个工人和他一起加班,从晚上 8点一直忙到 23日凌晨 3点,期间李伟一直没离开过工地,我们可以作证。”
王帅立刻让队员调取装修队工地的监控,画面显示 8月 22日晚 8点 15分,李伟驾驶白色面包车抵达工地,之后与其他工人一起搬运材料、整理工具,直到 23日凌晨 3点 20分才离开工地,全程没有离开过监控范围。监控画面还显示,B1层装修区的监控信号中断,是因为施工时不小心碰断了线路,并非人为破坏。
“我们在工地的**桶里,找到了李伟 22日晚上丢弃的烟蒂,品牌是‘红塔山’,与案发现场提取的‘中华’烟蒂完全不同,”张强补充道,“而且李伟的身高只有 175cm,穿 42码的鞋,与案发现场推测的‘身高 183-188cm、穿 44码鞋’的嫌疑人特征不符。”
下午 2点,王帅带着队员返回刑侦支队,将调查结果汇总:“通过走访李伟家人、邻居及装修队负责人,结合监控证据,确认李伟 8月 22日晚 8点至 23日凌晨 3点一直在昊天大厦装修队工地加班,有 5名工人和监控作证,无作案时间;其车辆为白色面包车,与嫌疑人驾驶的黑色丰田凯美瑞不符;身高、鞋码与嫌疑人特征不一致;现场提取的烟蒂、袖扣等物证也与李伟无关,初步排除其作案嫌疑。”
“那装修队的‘张哥’是谁?李伟日记里提到的‘风声紧’是什么意思?”陆川追问,王帅回答:“我们正在追查‘张哥’的身份,初步判断是装修队的某个负责人,可能涉及非法运输或交易,这需要进一步调查;李伟目前失联,可能是因为发现了‘张哥’的秘密,担心被报复而躲藏起来,也可能已经遭遇不测。”
陆川点头,部署后续工作:“既然排除了李伟的嫌疑,就重点追查‘张哥’的身份,同时扩大对昊天大厦物业人员的调查,尤其是保安**国提到的‘发现有人在 B2层搬运可疑物品’,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王帅,你继续负责追查李伟的下落,他可能掌握着装修队的关键秘密,找到他,或许能揭开**国遇害的真相。”
王帅站起身,坚定地说:“我们一定尽快找到‘张哥’和李伟,绝不放过任何一条线索。”虽然排除了李伟的嫌疑,让案件的调查暂时失去了方向,但王帅并没有气馁,他知道,每排除一个嫌疑人,就离真相更近一步。
晚上 7点,王帅坐在办公室里,整理着调查记录,将“张哥”的线索标注为重点,同时联系周边城市的警方,协助追查李伟的下落。刑侦支队的灯光依旧明亮,虽然案件的侦破之路充满波折,但王帅和队员们始终坚信,只要坚持细致调查、耐心排查,终将揭开隐藏在昊天大厦地下停车场的罪恶,给**国的家人一个交代。
另一边,**国的尸体已经运送回了刑侦支队,法医张凯着手对尸体进行解剖。
刑侦支队解剖室的恒温系统稳定在 20℃,金属解剖台泛着冷光,**国的尸体被放置在中央,覆盖着白色尸单。法医张凯戴着双层乳胶手套,指尖轻触尸单表面,身后的助理小林已将解剖器械按顺序排列在托盘上——手术刀、止血钳、颅骨锯、组织剪等工具整齐摆放,托盘边缘的标签纸上清晰标注着“死者:**国,解剖日期:8月 24日”。
“开始体表检查,记录基础数据。”张凯的声音透过防毒面具传出,带着轻微的闷响。小林掀开尸单,拿起标尺贴近尸体:“男性尸体,年龄 35岁,身高 180cm,体重约 75kg,发长 6cm,黑色,发质粗硬;全身赤裸,未发现衣物残留或随身物品;左脸颊有 1×2cm陈旧性疤痕,右手手腕内侧有 0.5×1cm褐色胎记,与前期证人描述一致,确认身份为**国。”
张凯的目光落在尸体左手掌心:“掌心有 3×0.8cm锐器划痕,边缘整齐,创角尖锐,创壁光滑,无组织间桥,符合锐器切割形成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