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于谦的《石灰吟》

于谦接过试卷,谢过先生,粗略地扫了几眼前面的问题,不过是四书五经中常识,这些并没多少难度,便翻至最后看策问,决定先作答最难的题项。

先挑难的下手,是于谦的性格。

对于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问题,暂时放一放并不影响大局,但关键的影响整体的,总需要先解决。

不拘泥于给出的次序,而是以主次来推进。

于谦看着策问题,不由得面色凝重起来。

整个儒学考试给定分值一百,其中策问独占四十。

而策问并非一道,而是两道,确切地来说,是四道题里选答两道,分值各二十。策问能不能回答得好,直接关系着整个行卷分值。

第一道策问:

今时经商日盛,有江浙、江西等地,百姓弃良田而经商。

问,良田荒废,民从商之,当如何应对?

于谦有些震惊,竟将商与民的问题放在县学考试之中,这可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

钱塘弃田从商的并不是没有,毕竟不远就是杭州城,无数商人在那里狂欢,总少不了人手,而这些人手往往是一些原本应该耕作的丁口。

于谦翻阅过商学院的教材,知道商业的存在是必要的,尤其是在资源的调配与流转、为朝廷贡献税收,吸纳无法依靠田地过活百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清楚经商绝不能一棒子打死,可问题是,农耕是根,是本,若这个根本被动摇,那商业也会不复存在。

都没人耕作,没粮食吃了,谁还会花钱买商人的东西。

这是一个平衡经商与耕作的问题,是重商还是重农的协调问题,也是一个极难把握分寸的问题。

于谦没想到今年钱塘县学的第一策问竟是如此难。

目光越过这道题,看向第二道策问:

今钱塘县文教虽兴,然扫盲依旧困难重重,丁口文盲者不喜、不愿、不从书算,当如何破之?

于谦挠了挠头。

这是个文教问题,落点不在钱塘社学、县学与私塾,而在于扫盲。

听闻这些年金陵扫盲很是成功,许多市井百姓都能手握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侃侃而谈,那里每年卖出去的典籍数量都极是惊人。

钱塘这些年确实也推扫盲,只可惜百姓配合者寥寥,哪怕是县学、社学一起出先生,也拉不来多少百姓。一些百姓刚开始还有兴趣来,可听了几日之后发现学不会干脆就不来了。

宁愿躺在床上也不愿学一两个字,还说识字也帮不了地里庄稼,难不成认几个字,稻谷就能长更高,更丰收?

这以前是社学、县学训导与县衙考虑的问题,如今成了策问,这群人到底是出题的,还是故意折腾人的,你们都没解决的事问我们……

不过扫盲问题总比商农问题简单许多,不涉朝廷大政方针。

后面两道策问也相对简单,一道是军事问题,问土司全面改土归流之后当如何治理,一道是民生问题,问如何增强地方备灾、抗灾能力。

于谦没有犹豫,将目光投向了第一道策问,提笔润墨,略一思索,便落笔作答:“商非熊掌,农非鱼,两者可兼得……”

钱塘知县卢廉看向赵术文,阴沉着脸:“你知不知道,我还盼着他能在三年之后杀入府学,名震两浙。”

赵术文摆了摆手:“名声对他来说并不重要,他不需要天才之名,需要的是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教育,钱塘县学教不了他。”

“我说赵术文,你说这话我就不乐意听了。”钱塘县学教喻郭子白板着脸,敲了敲桌子:“你们社学教不了,县学还教导不了?于谦不过是个十三岁的娃娃,又能有多难教导?”

赵术文呵呵笑了笑,拱手道:“郭教喻见谅,是我言过。不过于谦此子触类旁通,为人机敏,在社学六年,他只用了三年时间便修习完了全部社学主要课业,又用了一年时间,完成了县学主要课业,剩下两年时间,他专攻杂学,我能教的,胡可为能教的,其他先生能教的,全都教了。”

“纵是做到这一步,依旧无法满足其渴求。一旦进入县学修习三年,若县学不能将府学内容给他,那他将会在这里荒废三年!对于这样的弟子,谁舍得让他浪费三年大好时光?”

郭子白脸色好看一些:“于谦之名,县学早有耳闻。这样吧,若是他能在此番考试之中拔得头筹,我便放他。至于卢知县这里,则需要你再想办法说服。”

卢廉无奈地摇了摇头:“你们这一唱一和,摆明了联手将我的军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我还能说什么。我们同为朝廷选拔人才,只要是人才,就应该开个特例。早年间皇上不也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于谦若真能去北平,也能早点进入国子监,那里,才是真正适合他的地方啊。”

赵术文、郭子白见知县答应,起身行礼。

赵术文直言:“卢知县高义,他日于谦有所成时,定会铭记于心。作为他的先生,我代他感谢卢知县。”

卢廉起身,看向教室方向,沉声道:“只要他未来能为朝廷所用,有一番作为,也不负我们今日一场对论。”

赵术文自信地说:“他日,于谦定是国之栋梁。”

儒学考试结束之后,卢廉迫不及待地翻阅考卷,在接近五百份的考卷之中想要找出一张特殊的试卷何其难,毕竟全都糊名了,也不知道哪个是于谦的。

郭子白一句话点醒卢廉:“以于谦的性情,想来会作答最难的策问。”

卢廉恍然,翻找一番,所有试卷之中,作答第一道策问的只有三份,许多人直接规避了这一道最难的题。

而在这三份之中,又以一份最为出色。

卢廉正在仔细阅览,郭子白突然一拍桌子,喊道:“卢知县,你看看这一首咏物诗!”

“哦?”

卢廉接过纸张,只见上面写着一首名为《石灰吟》的七律,心头不由得一震,起身念道: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